知晓“疯子莫惹”就是阿标,说真的,当时我震惊不已。
阿标是我的学生,班上的学习委员,一个性格甚为内敛的小男孩。他初次闯进我的视野,就标新立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颇有点文艺范儿。
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后,阿标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不单单是他的文化成绩,还有他尽职尽责、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对班级的管理与热爱,对不少同学的看法与建议,尤其是对我的班级管理方案与措施,他总是在节假日给我发来邮件,畅谈心中所想,抒发心中所感。如,《班级管理方案》颁布实施,仍有一些学生我行我素,恣意妄为,他就在邮件中写道:“虽然我们的班规很详细,也说了集会时是不允许讲话的,但是没有惩罚制度,违反了就是批评一下,那怎么可能让同学们遵守班规?靠自觉吗?如果靠自觉,我们还要什么班规呢?我认为有了班规就得严格遵守,对不遵守的同学就要严厉惩罚。现在我们班就是缺少惩罚的力度,希望老师能抽空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惩罚方案!”
当时我也没放在心上,孩子嘛,年龄还小,犯了错误警告一下就够了,谁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此后又有一些学生违反纪律。阿标在一天晚上又发来一封邮件:“不妨这样,制订惩罚方案,第一次罚得较轻,以后越来越重,不然班规就形同虚设。”或许是为了引起我的高度重视,从而立即着手制订方案,他紧接着又发来一封邮件:“我认为既然有《班级管理方案》,就应该按方案执行,对于不执行的同学要给予重罚,违反什么罚什么也应罗列出来。违反了班规只是口头说说而已,没什么效果,等于形同虚设。”
我很感激他,也及时采纳他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班级制度,适时添加一些惩戒措施,不过给“惩戒”换了一个名称,叫“友情提醒”。
“疯子莫惹”出现在我博客日志的评论之中,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如《感动韩旭》一文,他跟上一贴:“大家都要学习他为班级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求名利,但求班级和谐。”如《新华书店走一遭》一文,他评论道:“我们班同学也许就是缺少这种精神吧!如果有,我们班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如《家长呀,家长,你让我说什么好呢?》一文,他的评论另辟蹊径:“现在的孩子简直就是家长的理想寄托。家长小时候自己有什么没实现的,就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可孩子又知道多少呢?有些家长自己就没有以身作则,怎么能让孩子听话呢?现在孩子成绩差到底由谁造成?”
如此全面的思考,如此真诚的回复,在这个喧嚣嘈杂、心浮气躁、事不关己的世界极为罕见。我不禁对“疯子莫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留言中诚心回复:“谢谢你,莫惹!”之所以省去“疯子”,是觉得这种称呼不雅,有失大体。
没过两天,我又收到他的回复,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还是干脆叫我疯子吧!”我愕然,亦无语,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喜欢这样的称呼?他的内心究竟有怎样的忧愁和烦恼?我决定弄个明白,于是将其所有评论复制在一起。突然,他的邮箱地址吸引了我的目光,长尾巴前的汉语拼音不就包含“阿标”?我更加愕然,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一向敦厚内敛、认真负责的阿标为何起名“疯子莫惹”?又为何让我直接叫他“疯子”?
我决定花点时间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触摸这颗稚嫩可爱的心。一天放学,我招呼阿标一起去他家。刚开始他有点紧张,但后来还是勉强答应。来到阿标家,我才发现,他竟然和我同住一个小区,且两栋楼相距不足三百米。走进客厅,一个中年男子坐在茶几旁,面前放着一本书。见到我,他一脸惊愕,眼光径直射向阿标。阿标赶紧告诉他:“爸爸,这是班主任俞老师,来家访。”
得知我是班主任,阿标父亲显得异常高兴,赶紧站起来泡上一杯浓茶,同时,伺机询问阿标在校情况。我告诉他,孩子非常懂事,让人省心,做事特别认真负责。当然,在阿标去做作业的时候,我还是将他的与众不同告诉他的父亲。
阿标父亲似乎长叹了一口气,随后把他的经历告诉我:他是一名人民警察,凡事喜欢上纲上线,且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久而久之,孩子也像他一样,一是一,二是二,违法必究,六亲不认。有一次,那时阿标还小,他和家里几个亲戚聚在一起打麻将。阿标二话没说,拿起电话就拨打110,说家里有人聚众赌博。警察来了,一看这种情况,又好气又好笑,不知怎么才能让孩子明白聚众赌博这件事情。几个亲戚也是哭笑不得,只能草草收场,各自散去。
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他要对违反班规的同学施以重罚。父亲是人民警察,耳濡目染之下,渐渐地,阿标也像父亲那样思考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而忽略时间、对象、场景,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忽略了当下教育的真正要义。学生违反相关规定,理应受到惩罚,但我们也必须明白,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惩罚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缺失,并思考如何去改变自我、完善自我。
怎么改变阿标走偏的看法呢?我最先想到的是主题班会“换位思考”。当时我让他和阿阳合作,目的就是让他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折射出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要远离,要摒弃。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先不要冲动,要冷静下来,换位思考,思考对方的话是不是对我们有益,他的出发点是什么。倘若真心为我们好,也许处理方式不够恰当,但他也是一片好心。如果我们处在他的位置,会怎么做?能不能做得更好?如是下来就会找到问题根源,也就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失。
后来我又和阿标一起商讨解决阿泽违纪的事:一天就餐过程中,阿泽狂奔,撞上打汤的女同学,被检查人员逮住,扣了班级的分。之前他就因为狂奔,摔了一跤,裤子磨破了,膝盖跌伤了,害得身患重病的父亲跑上跑下,忙里忙外。为此,当时我单独找阿泽聊了好长时间,告诉他不仅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一定伤害,还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阿标的意见是对阿泽施以重罚,绝不姑息,毕竟他是犯了同样的错误。我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他花点时间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第二天,阿标急匆匆跑来告诉我:“老师,我看惩罚就算了,毕竟阿泽不是故意的。他是为了把班级车辆摆放整齐才很晚吃饭的。”原来阿泽负责我们班的停车区域,一些学生总喜欢随意将自行车、电动车往停车区域一放,也不管整齐不整齐。很多时候,阿泽都要一辆一辆地重新摆放。自行车还好弄,一些电动车就特别费力,一个人休想轻易抬得动。加之有同学总喜欢锁上龙头锁,推也推不动,移也移不了,他需费大力气才能搞定。
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阿标终于明白,同学犯错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可能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有可能是能力不足。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留给他们说话的权利,只有这样才不会主观臆断,才不会造成冤假错案。如果我们不做深入调查,不留给他们一次次陈述的机会,没有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就一概而论,他们又岂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理意见?
给同学申诉的机会,给同学陈述的时间,给同学宽松的环境,给同学自由的空间,这是我和阿标将来要做的事情。我不希望孩子生活在紧张郁闷当中,更不希望他们因为独断专行而故步自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自由、快乐、善解人意永远相伴我和我亲爱的学生,当然也包括阿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七里河中学)
(插图:知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