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小欣又把别人弄哭了!”
我刚到办公室,还没有坐稳,值日生就火急火燎地跑来报告。怎么又是他?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急忙赶到教室查看情况。只见小强正蹲在地上哭,书本、文具和破碎的玻璃碴散落一地,一个凳子也四脚朝天地倒立着。“肇事者”小欣呢,早已逃得不见踪影。
说起这个小欣,我就头疼得厉害。开学到现在,他几乎每天都会制造一些事端。在课堂上,他俨然是个陀螺,前后左右,转个不停。一会儿捅同桌的膀子,一会儿踢前座的凳子,一会儿揉个纸团砸人,一会儿又把笔帽按得啪啪作响。忍无可忍时,你凶他几句,他立马像个病猫,趴在桌上一动不动了。
下课后,他又“活”了过来,更是无法无天。他一会儿摸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拽别人的衣服,一会儿抢别人的玩具,一会儿又夺别人的零食。遇到势单力薄的,他就成了“大哥大”,把别人欺负得哇哇直哭。遇到身强力壮的,按理该歇歇吧,可他偏向虎山行,硬是把自己弄个鼻青脸肿方可罢休。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投诉他的“罪行”。
这一次,我强忍着怒火,把小欣叫过来想教训一下。只见他还在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脸上黑一块红一块的,身上沾满油污、泥土、草屑、树叶,不知道的还以为刚刚进行了一次残酷的野外拉练呢。
“是不是又欺负人了啊?”小欣屡教不改,我也难掩情绪地厉声问道。
“是小强他先欺负我!”
“我哪敢欺负他?躲都来不及呢。”
小欣回答得振振有词,小强却一脸委屈。
我再次询问,回答更离谱。原来是小欣要玩小强的电子手表,却遭到小强的拒绝。于是小欣就抢,推拉中弄翻了桌凳,还把小强的水杯摔破了……结果他自己不知问题所在,还反咬一口说别人欺负他。遇到这样的人,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罢了,别的先不说,摔坏的水杯得赔偿。
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培育出这么个“熊孩子”?从教多年,调皮的学生我也遇到不少,但像他这样屡教不改、油盐不进的“顽固分子”,可真是少见。为探寻根源,也为了赔偿小强的水杯,我决定来一次家访。
小欣的家是农村一栋普通的砖瓦平房,看外表,建成也有几年了,但内外都没有粉刷,还是毛坯的水泥墙面。堂屋中间的桌子上散放着水杯、草帽等杂物,两边歪歪扭扭地横着几把椅子。很显然,这个家,跟他这个人一样,乱得没什么章法。接待我的是小欣奶奶,通过与她的交流,我对这个家有了更多了解:小欣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小欣爸爸少言寡语,农闲的时候就在附近打零工,孩子犯了错,他的教育方法就一个字——打,而且是狠狠地打。他一打呢,小欣就往奶奶怀里钻。所以小欣平常大多就由奶奶看管,奶奶也把孙子看得像个宝。原来如此!
走出这个家门,我的心情很沉重。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顽劣的学生各有各的原因。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一个遭受父亲简单粗暴管教的孩子,一个犯错后享受奶奶毫无原则庇护的孩子……他究竟该怎么做,没人告诉他;他的安全感,没人保障;父母的温暖,他从未体验过。
如何把缺失的家庭教育补上?很显然,这个重任只能落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个“熊孩子”呢?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对教与学的关系打了一个比喻:“为了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学生需要跨过一些障碍,比如说,穿过一条街,才能来到学校,来到老师的身边。我们在实施教育之前,必须知道学生此时此刻在哪里,然后把他接到身边来。”
把他接到身边来?忽然,我灵光一闪:一般好动的学生都比较爱打球,而我呢,又有一定的运动天赋,对各类球都还比较擅长。以前,我班上有几个调皮学生,我通过和他们一起打球,用“球技”征服了他们。遗憾的是,正当我准备再上演一次“帽子戏法”时,小欣“我不会打球”的回答让我绝望。
怎么走近小欣?“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态度冷淡的学生的意识。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通往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让我重新燃起希望。
一次课上,我发现科科都考个位数的小欣低着头,鬼鬼祟祟在干什么。走近一看,他正把手放在抽屉里摸一本书,是一本《狼王梦》。再一搜,我又查出了好几本,都是沈石溪的书,有《猴王》《豺王》《鹰王》等。
这“熊孩子”也看书?我实在难以把看书一词和小欣联系在一起。但凭着一种职业的敏感,这次我没有批评他。因为我想浏览一下这书的内容,或许书中隐藏着解读他心灵的密码。
“能不能把书借我看一看呢?”我一边翻着,一边笑着对他说。他有点疑惑,但也大大方方地说“没问题”。
回到办公室,我翻开书认真读起来。灵动的猴子、通人性的大象、会算命的鸟、桀骜不驯的狼……瞬间,我就被这本书迷住了。我竟不知,在色彩斑斓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世界,也有着感人肺腑的伟大母爱和荡气回肠的英雄壮举。
我决定找小欣好好谈谈,不为别的,就想和他交流读这些书的真实感受。
“原来你喜欢读书,你什么时候开始看的?”我问。
“小学。”
“你最喜欢里面的什么动物?”
“狼。”
“为什么?”
“因为它很勇猛。”
我听后一惊,书中狼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忽然清晰起来。狼是很凶狠的动物,群居时力量更大,捉鼠、逮兔、捕鹿、猎羊……连凶猛的虎豹也得对它退让三分。更残忍的是,同类受伤后,狼会狠下毒手分而食之。这一点,最让人不寒而栗。
小欣说他最喜欢狼,我忽然联想到他平时的表现——同学稍一逗他,他就坚决反击,哪怕对方个头比他壮,他也不怕。时间一久,同学们都对他惧而远之。他就越来越得意,越来越调皮,也越来越被孤立。冥冥之中,我似乎找到了他捣乱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缺位加上他对英雄的盲目崇拜。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我决定以书为契机,打开他的心结。
我对他说:“这书我也很爱看。狼不只有凶狠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他不信,我就翻开书帮他分析,比如白狼救子、狼妻报恩、公狼背妻等。我又问他,你知道《狼王梦》里的黑仔为什么死掉了吗?因为狼妈对它太偏爱,黑仔才会不守规则,擅自出洞玩耍,从而被鹰捕杀,命丧黄泉。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溺爱就是伤害。动物世界是这样的,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奶奶是很宠你,但你也要学会独立,像狼一样,学习它的敢于担当。听完我的分析,他信服地点了点头。
教育合力很重要,我决定发挥班集体的力量。我想,沈石溪的作品,故事性和文学性兼而有之,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小欣和同学结怨太深,如果我引导他以书会友,同学们会不会与他冰释前嫌?
我先在班上对沈石溪的书极力推崇,鼓励同学们找小欣借阅。这样,小欣和同学以书为媒,就有了礼尚往来。接下来,我在班上特意组织了一个“沈石溪动物小说”读书会。整个活动期间,意料之中的是,小欣表现很积极。读书会后,我布置任务,每人上交一篇读书心得。小欣也第一次上交了作文,这简直是零的突破。出于鼓励,我运用“增值性评价”方式,在班上念了他的作文。在作文中,他这样说:“动物的世界就是适者生存,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只有勇敢的、有责任担当的人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刚一念完,教室里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思都写在脸上。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小欣的脸上喜滋滋的,那是幸福的笑。我也一阵窃喜:这小子终于在改变了。
易反易复,是青少年孩子的成长常态。这不,没过几天,小欣又犯事了,竟把同学的气排球弄破了。我把他叫来,他鼓起腮帮就要说话。我知道他又要狡辩,立马先开口,瞪大眼睛盯着他说:“看着我!你上次作文写的是什么?你不是说要做勇敢、有责任担当的人吗?”
或许这句话戳中了他的软肋,这小子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嗫嚅道:“这回,是我错了。我看这球破了点皮,就很好奇,想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
“那损坏他人东西,你知道该怎么办吧?”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大致还是有的,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下周我赔他一个。”小欣小声说。
我知道,按他爸爸的脾气,小欣肯定又要遭一顿打。所以,我暗地里与他爸爸进行了沟通,希望他爸爸这次不打他,而是父子俩一起面对赔偿事宜。比如让小欣给自家菜园除草,或是做其他家务劳动挣得赔偿款。事实证明,这次的教育很成功。
又一次课上,我发现他在开小差,便有意停下,注视着他。他猛然惊起抬头,当看到我审视的眼光时,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与先前的冷漠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我相信,是我用书唤醒了这个孩子的心灵。
为什么小欣之前对同学那么冷漠,对班级那么没有温情?我想,对于一个没有听到过掌声的孩子来说,他显然没有在班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通过分享他喜欢的书,小欣在班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原来自己也有闪光点。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一个人只有从内心肯定自己,他才会主动去完善自己。当然,这种修炼,需要时间。
“熊孩子”不再那么熊了,但离“破茧成蝶”“脱胎换骨”仍有一段距离。时不时地,小欣还是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来,但频率明显低了许多。我想,对曾经的“班级一霸”来说,改变,已成为“正在进行时”,这不就是成长进步的最好证明吗?教育,便是在这样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中,耐心地、慢慢地等待着花开的那一刻。
一本书的力量有多大?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有一句台词道出了真谛:“会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我深信,一本书、一件孩子喜欢的事,或许无法完全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轨迹,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的内心世界。孩子,愿你一生清澈明朗。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实验中学)
(插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