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谱的描绘与研究体系的建构

2024-11-02 00:00:00胡海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8期

近40年的语文教育,走过了一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趋向多元的历史。林志芳教授的专著《回望与省思: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发展研究》(齐鲁书社2023年9月出版),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力图穿越历史的风云和现实的纷扰,在过去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处,描绘历史图谱,建构研究体系:呈现改变,系统梳理近40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发展的轨迹;揭示不变,对近40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追问本质,对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设计进行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追问与解释;审思当下、引领未来,在历史分析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现状进行审思,提出建议并展望其发展方向。全书架构宏大,立意高远,视野独特,论述深刻,具有填补研究空白的学术价值和引领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

一、回望与审视:描绘近40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历史图谱

20世纪初,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预想建立一门特殊的“桥梁科学”,能够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连接起来。教学设计,正是沟通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桥梁。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向上可以分析教师的教育思想,向下可以到达教师课堂教学的现场。上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传入我国。虽然我国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的历史恰好与改革开放时期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同步,但由于受重“道”轻“术”研究传统和教学设计、教学论混淆不清现状的影响,目前的语文教育史专题研究,普遍缺乏教学设计的视角。林教授独具慧眼,把近40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凡的史识和超强的专业洞察力,对其细致观察、认真梳理、精心概括、准确提炼,描画历史图谱,凸显发展轨迹,揭示特点、规律,指示前行趋势。力图以语文教学设计这一“桥梁”为支点,感知语文教育的整体面貌,推进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

“回望”是专著的关键词之一。紧扣“回望”,林教授用一半多的篇幅,对新时期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扫描。面对40年跨度中潮涌的思想、纷繁的事件、众多的人物、芜杂的史料,林教授以史家的通透和学者的睿智,在爬梳剔抉的基础上,抓住40年关键节点中的关键事件、人物和典型案例,为我们整理出脉络清晰的学科简史。其中,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颁布为时间节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实际,将40年分为1978~1988年、1989~1999年、2000~2010年、2011~2020年四个历史阶段,归纳特点,属于宏观层面的审视;筛选出丁有宽、于永正、窦桂梅、彭才华等四代12位名师,把这些典型人物作为教学设计思想的研究对象,这是中观层面的剖析;精选《小小的船》《海底世界》《草原》3篇典型课文在四个历史阶段的教学设计案例,作为教学设计纵向分析的对象,这是微观层面的解剖。整个“回望”部分,林教授将四个阶段发展轨迹的梳理、12位名师教学设计艺术的分析、3篇典型课文跨时代设计案例的比较有机融合,显示出其轻松驾驭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和扎实的历史研究功力。

十几年前,林教授以诗意、率真的课品分析,让我们感受了她温婉、感性的一面,相信读了本书回望历史的文字,读者会见识她冷静、知性的另一面。将40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历史划分、概括为“设计意识的觉醒”“共性与规律的寻求”“个性风格的追求”“设计的常态化回归”四个时段,显示了她站在历史高处审视过往事件的理智;对四代教学名师的教学设计代际性特征、地域化特征、审美化风格的揭示,对王崧舟老师基于存在论的教学设计哲学、追求艺术与审美的教学设计理念、修辞化的教学结构设计、深度沉浸式的教学情境设计、心理成像式的教学样式设计的分析,对李吉林老师“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登上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舞台时所达到的高度,就代表了当代语文教育的高度”的评价,等等,都是鞭辟入里、切中肯綮的,显示了她清醒的学者立场、专业眼光。

二、回应与引领:建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贯通的研究体系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本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史的著作,那就大大缩小了它的探究疆域、减轻了它的学术分量。林教授写作此书,有更高远的立意、更良苦的用心。诚如她在博士论文“导论”部分说的:“当前的语文教育亟需历史的反思与审视,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者亟需在历史发展的眼光里寻到一份冷静与清醒,以对当下语文教育中出现的种种纷繁复杂的现象做出理智的认识与判断,对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作出理答与回应。”很明显,林教授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论从史出,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0年发展过程中“来龙去脉”的厘清,认识过去,审思当下,展望未来。因此,对历史的“回望”是建筑在“省思”基础上的,是指向未来“发展”的。“回望与审视”,对近40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图谱的描绘,是与“回应与引领”联系在一起的,是为了更好地建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一研究体系的大厦。为此,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中存在的术理分离弊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着力,并致力于两者的贯通。

全书第一部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意在建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的观察体系、理论基础。立足哲学立场,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做了深刻的阐释后,林教授围绕教学设计的学科归属问题,深入探讨。在已有的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三种研究路向的基础上,她引入设计学研究路向,搭建了教学设计多学科融合的视野,从教育工学、设计学、教育美学等视角,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做了新的审视与探讨,使之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把教学设计看成是“人为之事”,强调其间凝聚了人的劳动与创造,由此关注教学设计的“艺术创造”,提出教学设计“孤立绝缘”的美学追求,要求教学设计“作品化”,建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科学品质”与“审美意蕴”双维并重的观察标准,都具有理论原创性,令人耳目一新。全书第三部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发展述评与反思”,揭示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核心经验在于创造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科学化与艺术化的共振,也是理智透视后富有创见的论述。

在注重教学设计理论建构的同时,林教授特别注意对名师教学设计思想的提炼、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披沙沥金,让沉淀在海量实践中的教学思想明朗化,让教学设计的本土经验学术化,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由暗中摸索转为明里探究,将潜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默会知识”变成认知策略,实现了理论—实践的双向建构、贯通。

本书是林教授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从确定选题,到论文答辩,再到专著出版,历时八年。它拓宽了当代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成果与语文学科教学现场的对接,有利于语文教学设计实践智慧的理论提升。八年磨一剑!相信这本凝聚了林志芳教授思想、智慧,融进了她的心血与情感,极富创新色彩与学术能量的专著,定能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启迪,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为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提供支点与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