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构形的两种方法:增加笔画
法、部件叠加法,以培养科学的独立识字能力。
2.在梳理“木、本”“大、天”“日、田”“林、森”等字的构形规律中,学习“朱、蛛、珠”“太、夫”“旦、胆”“申、伸、电”“昌、唱、晶”13个字。
3.学写“尖、奇”2个字,理解笔画在特定位置时的变形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汉字构形的方法比较多,其中有两种方法是基础的、常用的,我总结为增加笔画法、部件叠加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和梳理这两种方法。跟老师读课题。
二、增加笔画法
1.复习“木、本”
同学们,“木”和“本”都是我们的老朋友,谁先说说“木”字?(生:“木”像树木形状,构字时可以当木字旁。)谁再说说“本”字?(生:在“木”字下部加一短横表示树根。)这个“本”给“木”加了一横,就成了跟原字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的新字。现在,我们给“木”字在其他的位置增加笔画,看看能变成什么字。
2.学习“朱、蛛、珠”
(出示注音的“朱”字)大家读两遍,看看“朱”和“木”有什么不同。(生:“朱”比“木”多了一撇和一横。)对,它在“木”上增加了笔画。有谁知道“朱”增加的两画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不知)我们来学习。
(1)解析“朱”。
朱,(出示:■)这是小篆“朱”。请观察,发现了什么?(生:“木”中间加了一横。)对,这一横是指事符号,指出树心是红的,本义是赤心木,引申指红色,如“朱红”“朱门”。“朱”还能作音符构字呢,请看——
(2)解析“蛛、珠”。
(出示注音的“蛛、珠”)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先读一读,听听有什么发现。(生答)
蛛,蜘蛛的“蛛”,从虫,朱声。
珠,从玉,朱声。
注意:“珠”的左偏旁不是“王”,是“玉”减了“点”叫斜玉旁,在构字中表示珍珠宝贝的意思。“珠”的本义是珍珠,引申指像珍珠的东西,如“水珠、汗珠”。
(3)小结。
同学们,“本、朱”都是在“木”字上增加了笔画而成为新字的,这就是——增加笔画法。我们要清楚增加的这些笔画、部件表示什么意思,在字中起什么作用,使我们明明白白地学习,这样,我们不但容易记住这些字,还能学到很多汉字知识。
同学们把“朱、蛛、珠”再读两遍。
3.学习“太、夫”
(1)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我们再为一些字增加笔画。(出示注音的“大、天、太、夫”“日、旦、田、申”)这些字在不同的位置增加了笔画就成了一个新字。这些增加的笔画道理是什么?(生思考)我们来探究一番。
(2)回顾“大、天”的构形。
“大、天”是已学字,谁还记得它们上部的一横表示什么意思?(生:“大”的一横是大人的双臂,“天”上部的一横是“大”人头顶上的天空。)“天”的第一横是“大”人的头顶,头顶是人的最高处,所以引申指天空。
(3)解析“太、夫”。
太,给“大”的下部加指事符号“丶”,表示“太”比“大”更大,如“太空、太阳”。
夫,在“大”人头部加的一横是束发簪子,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用簪子束发以示成
年可以做丈夫了。本义是成年男子,引申为丈夫。它还可以组词“夫人、农夫”。
4.学习“旦、胆、申、伸、电”
(出示注音的“旦、胆、申、伸、电”)现在探究这组字。请先读两遍。
(1)解析“旦、胆”。
(出示“日、旦、胆”)“旦”是“胆、但、担”等字的声旁,学好“旦”就容易学好相关的字。
旦,是在“日”下加了一横,这一横表示地平线,整个字表示日出地平线的壮阔情景。本义是天明、清晨,如“通宵达旦”。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
胆,形声字,从月(肉),旦声。本义是胆囊,如“胆囊炎、卧薪尝胆”。引申指人的胆量,如“胆量、壮胆”。
(2)解析“申、伸、电”。
(出示“申、甲、由”)这三个字的笔画很有意思,中间那一竖从“田”的不同位置增长出头,产生了三个不同的字,很奇妙啊!这是笔画增加的一种形式。不过,我们不但要注意这一竖在不同字的不同位置,更要探究“竖”在不同字中的作用。
申,(出示:■)甲骨文“申”像蜿蜒伸展的闪电,本义是闪电,也是“电”的最早写法。后来“申”被假借去表示陈述、说明等意思,比如“申请、申诉”。“申”还能作声旁组成新字,如“伸、审、神”。
伸,是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申,表示人舒展身体,“申”兼表音。如“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电,“申”字最早就是“电”字,可是,被借去表示陈述、申请等意思后,哪个字来表示闪电的意思呢?聪明的古人有好办法,把“申”字中的“竖”写为“竖弯钩”,上面加“雨”变成了“电(后简化为‘电’)”字。“申”和“电”虽然没有增加笔画,但是改变了笔画形状,也算是增加笔画法的特殊情况。现在请给“电”组词。(生:电视、电脑、电话……)
(3)小结。
同学们,我们探究了增加笔画对一些字的构形作用,掌握了汉字的不少知识。
现在,请把“旦、胆、申、伸、电”5个字读
两遍。
三、部件叠加法
下面,我们探究“部件叠加法”。
1.回顾“人、从、众”“木、林、森”
(出示:人、从、众,木、林、森)我们学过“二人从”,(生: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这两组字又是怎样构形的?(生:它们分别由两个或三个“人”字、“木”字构成。)是啊,相同部件叠加后也能构成新字,这就是汉字构形的“叠加法”。
2.学习“晶、昌、唱”
(1)解析学习“晶”。
(出示注音的“晶”)请读两遍。“晶”由三个“日”组成,是会意字。在古代,“三”表示多,三个“日”叠加就使人联想到满天群星闪烁的情景。本义是星星,引申为光亮,如“亮晶晶、晶莹”。
(2)解析“昌、唱”。
(出示注音的“昌、唱”)看到“昌”字,你们想到了什么?(生:“昌”是两个“日”的叠加。)“昌”可不是两个“日”叠加的,它是会意字,从日(日光)从曰(yuē,开口说话),表示说的话是正大光明的善言。本义是美好的、正当的言辞,如“昌言”。引申为兴盛、兴旺,如“昌盛”。理解了“昌”就能理解“唱”的构形原理了。
唱,是形声兼会意字,从口,昌声,“昌”兼表言美、大声之意。本义指领唱,如“一唱三叹”(一人唱歌,三人相和)。引申为常用义“唱歌、歌唱”。因唱歌声音大,又引申指大声念,如“唱票”。
四、总结
“部件叠加法”与“笔画增加法”相比,后者相对单纯、简单,增加的笔画一目了然,只要我们静心探究笔画的意义就可以增长汉字知识。部件叠加比较复杂,首先要确定两个部件是否相同,如果搞错了,就不能正确理解这个字的形、音、义关系。所以,学好分析汉字的方法很重要。
五、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尖、奇”2个字。
它们是上下结构,上部分别是“小”“大”,“小”的竖钩要改为竖、“大”的捺要改为“点”。因为汉字构形上紧下松,上部紧就空间小,为了不使字的上部过于拥挤,字的竖钩就去掉钩改为竖。同理,上部“大”的捺因空间太小无法写得舒展,就改为了“点”。
请看老师示范。(略)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中街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