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在任务驱动和阅读情境
中,保持阅读兴趣,建立阅读科普读物的自信。
2.主动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完成阅读,在挑战中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3.积极参与阅读全过程,向
他人分享阅读时的真实体验,针对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4.自主搜集关于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资料,讲述李四光的故事。
5.结合李四光的故事和时代背景资料,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感受李四光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拼搏奋进的探索精神。
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扫描二维码查看)
学习过程:
任务一:挑战导航
任务目标:
1.梳理作品基本内容,制订阅读计划并按计划阅读。
2.学习“提取信息”阅读策略,建立阅读自信、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过程:
活动一:浏览全书,谈初印象
1.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视频内容:展现地球在宇宙中的演变过程以及地球表面、内部等画面。播放后提示:这样的宇宙让你心动吗?这样的地球让你震撼吗?有一本书会带领我们走近地球,看到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探索关于地球的奥秘。)
2.浏览文本,谈谈感受。
学生快速浏览全书,简单交流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
交流内容预设:是否感兴趣;难不难读;能不能揭开关于地球的奥秘;对哪一部分特别感兴趣;等。
活动二:纵览目录,拟订计划
1.出示目录,理清板块。
指导学生阅读目录,了解全书是从六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分别是:探究地球的年龄、了解中国的地势、看看我们的地球、探索地壳深处的秘密、走进地质学和探寻物质的起源和变化。
2.根据板块,拟订计划。
阅读目录我们梳理了内容,整理出六大板块。开启阅读之前,我们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来量身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阅读计划。
学生拟订阅读计划。
活动三:送你一个小“法宝”
过渡:计划制订好了,有信心读好这本书吗?翻到自己喜欢的一个章节,读读看。
1.学生交流再读感受。
预设:读不懂;读不下去。
2.师出示自主阅读者的大脑:
介绍:自主阅读者的大脑里有
很多阅读策略和方法,当我们在阅读遇到障碍时可以随机调取一种或几种策略,帮助自己越过障碍。
学生分享已掌握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预设:提问、预测、浏览、精读、想象画面……
3.以提取信息为例指导学生如何用策略阅读。
教师随机选择一章,带着学生用提取信息的方式尝试阅读。然后指导学生整合提取到的信息,获得新的认知。
4.小结:提取信息就这样进入了自主阅读者的大脑,当我们面对众多信息时,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找到重点内容,让阅读有收获。这个大脑里还有一些空白需要大家来填空,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哦。
任务二:加油驿站(代言站)
任务目标:
1.运用“提取信息”的阅读策略,聚焦“地球年龄”的相关章节,分享阅读收获。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阅读策略,尝试理解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术语并分享。
3.主动回顾阅读进程,说出自己的阅读困惑和收获,产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学习过程:
谈话导入:
1.交流学情:在四天前的导读课上,我们开始阅读这本书,对这本书我们的目标是挑战它。现在四天过去了,说说你的挑战心得。
2.揭示任务:今天我们继续挑战。[出示任务二:加油驿站(代言站)]
活动一:来代言吧!说说地球的年龄
1.准备代言。
(1)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
(预设:读完了第一部分“探究地球的年龄”)
(2)地球究竟多大了?(预设:学生说不清楚)
(3)教师点评:看来这部分内容大家没有读明白。再看看目录和标题,说说书中是从几个方面来探究地球的年龄问题的。
预设:天文学派、地质学派、地理学派。
接下来,我们再次挑战“地球的年龄”这部分内容,选择一个学派理一理,选择一位科学家代言,聊聊地球的年龄。
(4)出示要求,自主研读。
出示学习提示:打开书快速浏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学派,圈画关键信息。
师生共同探讨代言的内容,并形成“我为地球年龄代言”评价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章节、提取信息。
“我为地球年龄代言”评价表
2.开始代言。
(1)组内分享。结合评价表的内容说清楚要点。
(2)全班汇报。
汇报形式:选择天文学派、地质学派和地理学派的学生代表依次代言展示。
师生依据评价表中列举的要点进行评价。
3.思辨探讨。
教师追问:你最认同哪一学派的哪位科学家的观点?浏览前5章的内容,找依据。
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结合书中的内容和生活常识言之有理即可。
4.活动小结。
教师总结:运用大脑里的策略,我们就可以把问号变成感叹号了,所以自主阅读者的大脑真的很有用。
活动二:唉,真不明白!(分享问号故事)
过渡:这个问号解决了,你们在挑战中是不是还遇到很多其他的问号?接下来,我们就以“唉,真不明白”为话题来交流,也可以分享你和问号之间发生的故事。
1.同桌分享,推荐有价值的问号。
2.全班交流,尝试互相帮忙解决一些问号。
3.教师小结:有了问号,再交流交流,问号会变成感叹号,也会变成省略号,甚至还会引发一连串的新问号。接下来,我们就这样交流着读,让自主阅读者的大脑越来越发达。
活动三:嗨,你知道吗?(讲讲科技术语)
过渡:同学们在调动自主阅读者的大脑时,还理解了很多科技术语。
1.学生代表介绍科技术语。
出示学生对科技术语的部分批注,指名学生对照批注向大家介绍科技术语。学生汇报后教师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科技术语的?
预设:查阅资料、向长辈请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现象等。
2.利用转盘游戏说说科技术语。
教师描述:刚才几位同学做了介绍,现在我们通过转盘游戏的方式来介绍你了解到的科技术语。
游戏方式:学生喊出“开始”,转盘随机转动,停止后,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来介绍科技术语。教师适时追问: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
3.教师小结:转盘转了六次,有的科技术语我们理解了,还有一些我们不理解。遇到实在读不懂的地方,跳过去就行;如果你感兴趣,就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
任务三:挑战分享会
任务目标:
1.读进去再读出来,将内在知识转化为外在表达。
2.针对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提高认知能力,拓宽阅读视野。
3.运用“联结”策略,联系背景知识,体会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过程:
活动一:说说我了解到的地球
活动情境:向低年级的同学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地球。
1.揭示活动内容。
这么神奇、瑰丽、有趣的地球,你会从哪些方面向低年级的同学来介绍?又会怎么介绍呢?
2.组建合作团队,讨论准备。
(1)全班讨论:可以有哪些方面和形式。
(2)根据兴趣爱好组建合作团
队,并选出小组长。
(3)组长牵头分工,规划介绍内容和介绍形式。
3.准备介绍。
组长牵头,所有组员分工合作准备介绍的内容。
预设:介绍内容——从地球的年龄、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资源等不同方面,选择三个重点内容进行介绍;介绍形式——图文并茂,让低年级的同学能够听懂。
4.小组上台展示介绍的内容,
小组间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5.各小组完善介绍内容和形
式,课后向低年级同学介绍。
活动二:说说书中的“悬而未决”
1.解释“悬而未决”。
2.组长组织,根据阅读批注梳理未解决的科学问题。
3.全班汇报。
4.追问:你对哪个“悬而未决”的议题特别感兴趣?说说并分享你感兴趣的原因。
活动三:说说李四光的故事
1.教师描述:搜集并阅读李四光的故事,从他身上获得挑战的力量。你们读到了李四光的哪些故事?把自己最想讲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2.学生分享李四光的故事。教师追问:读了李四光的故事对你阅读这本书有帮助吗?
任务四:挑战续航
任务目标:
1.交流阅读体会,分享阅读
经验。
2.激发学生运用学到的确定重点、提问、联结策略继续阅读《爷爷的爷爷哪里来》。
学习过程:
活动一:话说挑战
1.我们初读这本书时,什么都读不懂,后来渐渐读懂了一些科
学知识,读完整本书,好像还是有很多疑问仍旧“悬而未决”。本次阅读的挑战失败了吗?
2.学生多角度谈感
受,畅所欲言。
预设:
(1)了解了一些关于地质学的知识,能向他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地球。
(2)学习了科普类知识读物的阅读方法,以后再读其他知识类读物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读了。
(3)学习了李四光身上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拼搏奋进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救国”的爱国精神。
(4)激发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等我以后知识充足了,再读这本书一定能读懂。
3.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科普类知识读物的阅读方法,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向他人介绍,感受到了书本背后蕴藏的精神力量。本次《看看我们的地球》整本书阅读任务挑战成功!
活动二:推荐吗?
1.抛出话题:你会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吗?想推荐给谁呢?
2.学生表明观点,说明理由。
3.怎么推荐?限时准备。
4.学生现场推荐。
活动三:挑战再出发
大家有信心继续阅读其他科普类读物吗?请继续挑战阅读《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不要忘记调动自主阅读者的大脑哦!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市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