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小学生活”之“制作‘电子成长纪念册’”(六下)教学与反思

2024-11-02 00:00:00罗才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8期

一、创设情境,发布任务

1.创设情境,营造期待

师:我曾经满怀不舍地写了一段给毕业班孩子的文字:每当在毕业之际送别你们的时候,我都感觉像要往宽宽的大河里,放飞一只只小小的纸船,想着你们稚嫩的肩

膀,从此将搏击更大的风浪,尽管有万般的不舍,却依然只能狠心地放手。这大概是每一位毕业班老师在送别每一届学生的时候,都会升腾起来的愁绪和思量。而能够慰藉这些离愁别绪的,常常是这样的光影记录。(播放短视频“六年的美好时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在收获农耕基地里面种的菜,大家都很兴奋、很喜悦。

师:没错。不仅看到了,而且还表达了当时的情绪和感受,真好。

生:我看到五年级时元旦联欢会的精彩与热闹。

生:我看到一年级我们入队时小小的样子,大家都好可爱。

生:我看到那次渔韵课程去良渚博物院实践活动的场面。为了完成对良渚古城湮灭考察,我们小组四个人真是各显神通,最后的研究报告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生:我看到六年级劳动大赛中包饺子的场面。和同学们一起包饺子,像过年一样热气腾腾。

师:回顾小学生活,历数你们六年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就能慰藉老师不舍的心。我也相信这样的场景、画面和声音,也同样能唤醒你温暖的记忆。

(学生很动容,纷纷点头。)

生:如果我们小学生活中那些精彩的瞬间,一旦变成这样有画面、有文字、有图片的东西,就像记忆被保存了一样。每当我们想念学校,怀念老师、同学的时候就可以回味一下,那种感觉一定很好。

生:我觉得这些可以成为童年的回忆,对自己一辈子都很有意义,毕竟,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

生:看着这个短视频,那些往事就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一样,一幕幕涌入脑海。

2.发布任务,出示样例

师:著名文学家王小波曾经说过:“回望这似水的流年,就像躺在清澈的河底,眼看潺潺流水、波光粼粼、落叶、浮木、空玻璃瓶,一样一样从身上流过去。”所以,如果我们小学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喜悦的场景,甚至出糗的、悲伤的记忆,那些落叶、浮木、玻璃瓶,都能变成有图有内容的东西,就能永久保存我们生命中的那些感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样的光影记忆,制作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电子成长纪念册。(板书:制作“电子成长纪念册”)这也是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带来了一个同学已经做好的成长纪念册,你们来看看他做得怎么样。(播放电子成长纪念册样例《那个夏天,我们毕业了》,生观看。)

二、梳理复盘,结构内容

1.梳理复盘,明确要素

师:你认为这份电子成长纪念册样例怎么样?或者说你发现成长纪念册需要哪些元素?一起来完成任务一。(出示任务一)

梳理明确成长纪念册要素——我来记录“我自己”

生:成长纪念册要分几个板块,有条理地用图像、文字去说明。

师:(点头)你看,说得多准确。(板书“栏目:板块清晰、条理分明”)那结合着这份样例,你们觉得纪念册可以包含哪些内容?

生:我看到他运动会时候的照

片,还有他一到六年级模样对比的照片。

师:这个对比照片确实很有意思,也很打动人。

生:纪念册里还有他一到六年级获得的奖杯和奖状。

师:这些奖杯和奖状是努力奋斗的见证,确实需要整理出来。

生:如果我来做,会把自己一到六年级有趣的回忆都放进去。

生:应该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活动,还有重要的、经典的照片和记录的故事都放进去。

生:还可以收集每个同学的签名。

生:还可以将老师、同学的寄语拍成照片做进去。

生:还可以把同学的照片、班级的故事,对自己有启发的故事都做进去。

师:没错,班级和校园的那些经历,只要对你意义非凡都可以成为成长纪念册的内容。当然,关键是要将这些内容都梳理清楚,方便观看。

生:可以分不同的栏目,按照年级、内容分开来放好,然后再制作。

师:这样内容就很饱满啦。(板书“内容:分门别类、意义深刻”)

生:我发现刚才他的成长纪念册开头有一段感言,文字不长,但是效果不错。

师:你们觉得这段感言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生:我觉得应该对自己小学六年的生活有一定的总结性,当然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能打动别人的部分。

师:说得真好。得有真情实感,能吸引人,尤其是吸引自己,好像要打开一扇记忆的闸门。这段感言放在纪念册的开头和结尾都可以,老师建议放在开头。(板书“感言:总结生活、打动人心”)

生:成长纪念册里面要包含文字、图片和音乐,我觉得也可以剪辑一些短视频,以后看起来更有现场感。

师:你这是打开所有的感官在体验。真好!(板书“形式:图片、文字、音乐、短视频”)

2.结构内容,设计体例

师:课前,我们通过预习单对要制作的电子成长纪念册的内容有过简单的罗列。(出示“纪念册内容形式”统计图,见图1。)从结果

来看,大家认为最应该放进纪念册里的是——

图1

生:(齐)照片。

师:当然还不能少了——

生:(齐)寄语、祝福。

师:见证了我们成长和发展的——

生:(齐)证书、奖牌。

师:还有——

生:(齐)经典作品。

生:我觉得放照片是必要的。

只要看到照片,就能让当时的情景重新浮现在眼前,让我们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

师:说得多好!照片能让那一刻定格,不过在选照片的时候,有同学说不能只停留在选出照片,还应该做一些什么事?

生:做一些标记,比如在旁边写上“元旦联欢会”。

生:写一些解释语,还可以配上一些有趣的文字。

生:还可以把活动的过程写下来。

师:还有一些同学会收集自己小学六年的奖牌证书和经典作品。陈新启,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作品能记录自己的成长。比如我有一幅书法是第一次在少年宫展览的作品,承载了我很多的记忆和成长。

师:所以,小学六年当中许多的第一次,也是你去搜集“最事件”的主要方面,这些应该成为成长纪念册的主要内容。有了内容还需要做什么?

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按照不同栏目或者板块进行分类。

师:现在,请你对所罗列的内容分门别类。老师这里有三种建议。第一种是按照年级递增的顺序,我们可以称之为——

生:(齐)编年体。

师:第二种是按照各种各样的栏目分类,第三种是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类。(见图2)大家的学习单上分别有鱼骨图、编年体、树状图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来规划你的成长纪念册。也可以自己确定一种方式。(出示任务二)

规划设计纪念册样式——我来见证“我自己”

(生设计书写,师巡视。)

师:一起来交流一下。(投影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生讲解。)

生:我采用主题式的方法,分

为了六个板块,分别是:我、回忆同学、回忆老师、难忘时光、各有所长和展望未来。“我”这一板块,会放一些自己的成长作品以及奖章奖状,这比较重要。“回忆同学、回忆老师”这两个板块,我要把同学、老师的签名和照片都放进去。“难忘时光”板块会放入运动会、学农、元旦联欢会等最有意思的活动内容。“各有所长”板块会展示老师、同学的各种特色特长。最后一个板块放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

师:你提到的要放入“各有所长”板块的,其中有“李泽林擅长朗诵”,你会怎么去采集这个内容?

生:我会把他某次的朗诵视频放到

我的成长纪念册里面。

师:因为是电子成长纪念册,完全可以原音重现。这几乎把我们刚才说到的内容都囊括了。而且我注意到你这一边“我”“同学”“老师”说的全是人,而另一边“难忘时光”“各有所长”“展望未来”,说的全是——

生:(齐)事。

师:人和事都梳理得很清晰。来,第二位同学的方式不太一样。

生:我采用的是编年体式,按照一至六年级来设计。上面是时间段,下面是对应的内容。其中我最难忘的是一年级的入队仪式,有六年级的哥哥、姐姐给我戴红领巾。二年级时我第一次得了全班第一名,特别高兴。三年级“艺演艺行”课程中,我第一次上台表演,特别紧张。五年级我们一起外出学农,激动又兴奋。六年级大家一起坐在教室唱歌,当时有几个同学唱着唱着就哭了,特别难忘。

师:越长大,情感越丰富。我发现大家在历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选择的内容都围绕着“第一次”。一个人的第一次总是会特别让人难忘。再看看另一种样态主题式——

生:我分为六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追风赶月,日落而出”,写的是我的旅行经历。第二个主题是“前途坦荡,放眼未来”,写的是老师、同学的寄语以及我给自己的寄语。第三个主题是“友谊之舟,风雨之间”,写的是小学阶段的友谊。第四个主题是“青春之歌,岁月流年”,写的是我们集体的荣誉。第五个主题是“一路繁华,花开两岸”,写的是自己的特长以及获奖证书。第六个主题是“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写的是学校和班级印象深刻的集体活动。

(掌声响起)

师:我听后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五体投地;如果再用四个字来形容——叹为观止!有了栏目还得有主题,以及有充满诗意或者表述明确的标题。(板书:标题)刚才巡视过程中,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寻找到了一种方式,让“内容”得以更好地呈现。更让我惊喜的是,大家在记录时都能够找到比较经典、有代表性的内容。

三、叙写感言,确立风格

1.回味叙写成长感言

师:我们的电子成长纪念册已经有

了这样条理清晰的栏目和板块,也有了丰富的、意义深刻的内容。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指板书“感言”)想要打动人心,还得回顾自己的小学成长史,以一段简约的文字来总结小学生活。(出示任务三)

回味叙写成长感言——我的个人“成长史”

师:为了让大家能够比较客观、准确、有感情地写出对自己的感言,我建议大家可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写。(出示尼采著作《看哪这人》封面)像这位哲学家尼采一样。写自己时,得跳出来。从“看哪这人”这样的角度去写这段记忆。写得越活泼,越有意思越好。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配乐,生写。师巡视中请完成的学生起身等候。)

师:翻开这一本小学六年的成长纪

念册,只见他这样写道——

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如梭。一转眼,六年已过,我们从孩童变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忘不了宽严相济的朱老师,忘不了温柔可爱的高老师,忘不了幽默风趣的郑老师,更加忘不了亲如手足的同学们。母校的一切,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掌声响起)

师:而他则是这样写道——

生:时间没有影子,缓缓漫过每个人的身体。光阴似箭,一群可爱的少男少女,一起快乐地度过了六年。回首过去,我们哭过、笑过。现在我们毕业了,要对美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说再见了。

(掌声响起)

师:几多不舍,几多留恋。再听听这位的——

生: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六年前,懵懂的我们怀着一颗好奇心迈进校园。六年后,我们怀着一腔青春的热血离开这个令人怀念的校园。也许多年以后,翻开这本成长纪念册,仿佛又找到了当年的自己。

师:曲终人散,但情感依旧。

生:马上就要与你分离,你有何感想?愿你在字里行间,找回属于自己的记忆。流年似水,希望在十几年以后,想起老师和同学,还有当年的自己。

师: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有时候,这也是让自己成长的源泉。我们继续翻开这一本成长纪念册——

生:一转眼,六年以来朝夕相处的好伙伴就要各奔东西。虽然依依不舍,但还是难抵岁月的流逝。毕业的那天,希望我们能在凤凰花开的路口做最后一次分别。收获的这段情谊,我将会永远纪念。在剩下的盛夏,原来那群懵懵懂懂的小小孩马上就要分离。愿你们千帆过尽,未来仍是少年!

(掌声响起)

师:巧就巧在不仅这段话让人动容,而且这段话里有一首一首的歌曲,一段一段的旋律在飘响,你们听得出来吗?你告诉大家有几首歌?第一首歌是——

生:《无问东西》。

师:第二首——

生:《凤凰花开的路口》。

师:第三首——

生:《纪念》。

师:第四首——

生:《剩下的盛夏》。

师:第五首——

生:《小小孩》。

师:第六首——

生:《少年》。

师:掌声。(掌声响起)编辑得如此天衣无缝。我请这些同学和大家分享,是因为这些文字作为一篇感言或者卷首语,都非常贴切;还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这六年,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所以,成长纪念册不真,不行。

2.确立纪念册个性化风格

师:我们看到成长纪念册已经有了扉页上的感言,也有了清晰的栏目和丰富的内容。还缺什么呢?

生:我觉得要确定好背景还有音乐,包括整个纪念册的色调。

生:还有用哪个软件、怎么制作的问题。

(1)选择背景音乐和风格色调。

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大家各自选择的背景音乐和风格色调,(出示为成长纪念册选择的背景音乐)很多同学都选择《纪念》《同桌的你》《起风了》作为背景音乐。(播放音乐《纪念》《起风了》片段)这首《纪念》符合送别、离别的感觉。《同桌的你》我也很熟悉。我只是奇怪梦洁和雨菲居然和我这个年龄的人有了同样的音乐喜好。所以经典真的可以跨越岁月。

为成长纪念册选择的背景音乐

《纪念》(郑欣语、徐若婷、杨梓菲、王泽璇、戴意然)

《起风了》(裘家莹、裘家妮、林逸欣)

《同桌的你》(金梦洁、郑雨菲)

《剩下的盛夏》(曹斐扬、郑可欣)

《天空之城》(李晟睿)

《祝你一路顺风》(陆思彤)

《清晨》(王轶其)

《风车小镇》(孙懿)

《夏夜星空》(方徐冉)

《再见》(杨宇乾)

《送别》(姚昕彤)

师:(出示学生选择的背景音乐)我必须请周钲迪来说说,你这选的——(众笑)

为成长纪念册选择的背景音乐

《海幽灵》(周钲迪)

《亡灵序曲》(朱芾宣)

《电音(House)》(王梓涵)

《满江红》(李泽霖)

《A Little Story》(吴越)

《Heal The World》《Earth Song》(麻畅翔)

生:大家可能对这首《海幽灵》有误解。这是一首有歌词的唯美歌曲,我个人认为非常好听。

师:什么叫作个性化的个人成长纪念册,就是要让你感觉到我周钲迪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首歌的选择当然可以。朱芾宣,这首《亡灵序曲》我一看名字吓一跳,请听——(播放《亡灵序曲》片段)什么感觉?

生:激情。

生:它是摇滚。

师:我还感觉很热血,也挺好。(指向下一首背景音乐)我看这个名字吓了一跳。(师播放《电音(House)》片头,生听后齐笑。)

师:平时这么腼腆的男孩王梓涵,其实内心火热。我相信能够有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你的格调,这才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成长纪念册。除了选择的背景音乐之外,还有色调和风格。(出示表1)像若婷的暖色调。戴意然选的冷色调,搭配上隶书,是一个很诗意的效果。昕彤说会配上李叔同的《送别》,为什么用天蓝色作为主色调?

生:我觉得天蓝色象征着未

来,有开阔的味道。

师:开阔的味道,走出这个校门,走出这个世界的味道。孙懿比较特别,请你来说为什么要选这么多种颜色。

生:我觉得可以用多种颜色去表达在六年中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故事。

师:说得多好。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情绪,一个故事。

……

(2)交流制作工具。

师:关于如何制作,运用什么样的工具和软件,预学单里也有过相应的调查。比如陆思彤就打算依托iPad,用“美篇”软件来生成。(出示)也有的同学计划用PPT当中的录制功能。

我计划这样完成我的“电子成长纪念册”:陆思彤

制作工具:iPad、美篇生成 (如iPad、美篇生成、照片生成等)

音乐选择:《祝你一路顺风》

整体色调:淡蓝色调

文字风格:楷体

其他,请补充:照片可在文字上方或下方,签名页可以是同学手写体

师:大家提的方法都比较笼统,今天老师特地请了一位技术助教来帮助大家。这里助教介绍了很多种方式(见图3),大家可以自行选择。

师:关于六年里这些照片、故事、经历的搜集,很多同学都很有想法,也有很高的信息素养。谁来说说怎么把大家的智慧进行分享?

生:我觉得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个素材库。下面建照片、作品、场景等文件夹,大家把搜集到的都放进去,会更加完整,也更省力。

师:这就是信息化时代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思维。我觉得是非常棒的建议。

师:各位同学,现在电子成长纪念册的内容、栏目、感言、形式、制作工具都明确了。只剩下一个期待,是什么?

生:每位同学各自的成长纪念册。

师:希望你们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以你们自己所规划的背景音乐、格调和色彩衬托下的纪念册。有风格就是有个性,有个性就是有自我,做好属于你的成长纪念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实录整理:浙江杭州市文渊小学 王珏)

教学反思

“难忘小学生活”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是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收官,更是小学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的典型样例。“制作成长纪念册”是留存小学生活记忆、保存童年、慰藉离愁的重要方式,也是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核心任务之一。笔者基于当下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任务升级为“设计制作电子成长纪念册”。本课的教学比较完整地呈现了指导制作过程,并基于跨学科学习倡导的“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循序渐进地构筑起电子成长纪念册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小学生活和情感的黏合度。下面就以本课为例进行反思,兼而谈谈跨学科学习的巨大魅力。

一、更全面地夯筑核心素养

与直击思维能力发展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不同,“跨学科学习”作为内容整合程度最高的任务群,在核心素养的对标上也更加全面和完整。以本课教学为例,基本实现了语文、信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在此过程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也相机夯筑,文化自信在回望似水流年的期待和内容板块的确立中建立,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底蕴。语言运用则是在感言叙写中展现突出。以跳出自我的方式描摹自我,语言就显得更加从容,也更加具有个性化。以此,撬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在语言形式的突破上,歌词串接、互文铺陈等方式更加展现了语言个性和创意。六年级的学生,必须能够就语言、文字、视频材料,进行梳理和概括,这样的复盘既是逻辑、创造等高阶思维的锤炼过程,也是自知自省的社会化协同能力的塑造过程。审美创造素养在最后确立风格的环节中尽情释放。学生在自己的电子成长纪念册上有了更多的可能,将个性和喜好、对音乐和画面的布局与定位,以及纪念册的意义和内涵,通过这样的过程逐步彰显出来。这样的过程已经超越了制作纪念册本身,而成为学生审美素养、个性风格、潜在意识的一次唤醒。

二、更自由地转变学习方式

2022年版课标立足于“学以致用”“生活应用”,凸显语文学科的“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则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更具可能性。在课程理念“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中说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从中可以提炼几个关键词:生活、实践、主题、任务、情境、整合。所以用“学习任务群”思想指导当下的教学,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可以做如下努力:

1.努力将学科书本知识转化

为生活实践知识。学习任务群是以生活为基础,又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制作电子成长纪念册是留存美好生活记忆、慰藉毕业离愁别绪的重要载体。本课教学,始终以真实的生活情境、真切的情感需求为依托,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需求连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将为什么要制作、制作哪些内容、如何制作等系列任务完全交由学生来梳理、探究、交流、讨论,做到真正服务于学生。

2.努力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

结构化知识。碎片化知识无法形成素养,只有当我们以学习主题为引领,在处理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学生将头脑知识、心灵知识、实践知识,或者说显性知识和隐性的社会性协同能力结构化,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套成熟的问题解决系统。制作电子成长纪念册,如果单纯进行内容的策划、栏目的设计,尽管很有语文味,但终究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必须让学生能系统地思考制作需求,通过前置的预学单和课堂现场的学习单,不断抛出任务,使学生逐步具备更宏观的思维和观念,以一个项目的思考方式去架构,才能使这些知识和能力迅速整合。碎片化的学科知识无法解决世界的综合情境,所以需要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包括各学科思维和知识的融合结构化,还包括自由心智与知识能力迁移转换的结构化。

3.努力将片面知识转化为整

体知识。局部和片面不仅会遮蔽人的眼睛,也会影响思维和格局。当我们将学科局限于片面知识的时候,学生得不到综合的发展,也无法夯筑全面的素养。制作电子成长纪念册,文字、图片的选择和处理,页面的布局,背景的选择,音乐的烘托等都必须通盘考量,否则只会是一盘散沙。再比如整个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也需要走向整体思维。不仅要阅读相关文章,更重要的是要策划相关毕业活动,包括毕业联欢、书写赠言等,就是要将知识在主题中整合,并学会自由切换,如此,在学生面对未来的生活和世界时,都可以有足够的素养支撑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更鲜明地坚守学科本位

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及其他任务群的实施中,我们要始终清醒地坚守学科本位,牢牢抓住语文的缰绳。任务群的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的创设,都是基于核心素养实现的可能,最终朝向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我们需要对语文学科进行有价值的重置,必须明确语言文字运用只有达到“综合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才具有生命活力,才具备个性创造,也才是对学生语言发展最具有黏稠度的。跨学科学习往往面向真实生活情境,倡导让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基于问题解决相互融合,学以致用。使原本冰冷的知识在互动中具备生命活力。而任务实施的核心仍然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合理妥帖、个性化与创造性。比如在制作成长纪念册中,我们就发现一些学生将自己的语言潜力和语言的个性化与创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撰写感言时将《无问东西》《凤凰花开的路口》《纪念》等六首歌曲的名字进行串联,语言还保持着诗意与典雅,学生对歌曲歌词内容与旋律的把握,对语言的驾轻就熟,对情感的拿捏得当,都展现出极其出色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不是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和场景,不是点燃了这样的情绪和体验,不是始终指向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这样的课堂高峰体验就不会出现,而学生的语言创造性也将继续沉睡。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责任编辑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