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探究

2024-11-02 00:00:00杨妮
大学教育 2024年20期

[摘 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外延与拓展,主要解决的是促进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在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和入行,进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分众式实践教学落实不够到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统筹管理不够科学等。基于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应当做到“四个结合”: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做好课程教学规划;将课程统一要求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优化课程教学实施;将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落实课程教学评价;将学校组织统筹与课程归口管理相结合,完善课程教学管理。

[关键词]“四个结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20-0032-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坚持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从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及其他相关文件提出的“加强实践教学”到“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到“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再到“深化实践教育”,“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进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作为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亟须进行课程化建设和管理[1]。本文在剖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依据的基础上,厘清其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进而为其建设与改革提出可供参考的途径与策略。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依据

2012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得到强调、推进和落实,尤其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由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究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时代之思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类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人类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需要通过运用认识和理论来指导解决。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人类认识的发展又会促进实践的进步。由此可见,实践观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强调理论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践行,更是引导广大学生通过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和现场观摩学习,以真实的实践为基础来进行理论分析和验证;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推动实践的发展,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理论的能力;最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发挥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政策的积极助推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从组织领导、学时学分、经费支持、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指导。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最开始的得到高度重视,再到明确被纳入教学计划,当前正式进入课程化建设实施的新阶段。

(三)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条件保障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以来,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高校,都将课程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课程建设。在此期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除了获得政策文件中关于教学专项经费的支持,还获得了课程化建设需要的人力和包括教学资源在内的物力支持。

一方面,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对高校思政课师资的人数配备、入职资格、专兼职队伍建设、在职培训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历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造就了一支思政专业教学素养良好和知识结构完备且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另一方面,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为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个高校纷纷推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摸索出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与改革的成功经验。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

作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只有与其理论教学内容保持内在高度的一致,才能确保其实践教学与其理论教学同向同行,进而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然而,有研究发现,当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较为繁杂,逻辑性和科学性不足,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2]。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主要包括6门课程,且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非常丰富。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分众式实践教学落实不够到位

高校思政课集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和理论性于一体,应充分考虑各个学段教学的特点和内容要求,确保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但是,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尚未形成较为规范、合理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组织和安排较为笼统,不利于做到整体推进、分层指导[3]。部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战线”较长,同一名指导教师需要同时指导数个不同年级、班级的实践教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材施教和精准教学,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相关教学管理尤其是教学评价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对教师而言,部分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中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完整管理,导致教师难以对学生相关实践能力和效果做出合理评价;对学生而言,由教学管理不当引发的系列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4]。教学过程的监管难度比较大会严重影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做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有的高校尚未建立起一套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相关研究表明,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做到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相统一,未能做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统一,缺乏激励机制以及缺乏实践教学定期总结机制[5]。

(四)实践教学统筹管理不够科学

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主要阵地,高校致力于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实践教学为载体、“三全育人”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学主题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建设。高校第二课堂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人文素质与交往能力、社会工作与领导能力等模块。不难看出,第二课堂中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模块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重合。这反映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ss16Gli0AkGd0clDmMkCjvluic1bYD0dKNhBTiAXeos=管理方面还有待优化。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内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未建立起充分的沟通机制,彼此间的有效协同性不够[6]。这不仅容易出现学生做一份作业会获得两样学分的现象,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困惑,影响实践教学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和效度[7]。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途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环节应包括其规划、实施、评价和管理。要想达到前文提到的课程化建设目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从“四个结合”着手开展课程化建设。

(一)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做好课程教学规划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首先应深耕思政课教材,全面梳理思政课教学内容,认真分析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相关人员要打破不同思政课程之间的壁垒,树立思政课程群意识,共同分析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需要实践教学帮助解决,从而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此外,应密切联系时事热点,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打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力争从源头上解决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随意、零散的问题,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一致。

(二)将课程统一要求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优化课程教学实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应满足教学对象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业基础、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方面各有差异,若采用传统的“一刀切”、同质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实施分众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将实践教学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针对特定学生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而言,在教学设计、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和潜在发展水平,在制订和实施实践教学方案时采取课程统一要求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将教学活动分为必选活动和个性化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必选活动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其他个性化活动。换言之,在执行课程统一要求的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和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优化课程实践教学实施,建立更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aRJsWQNf4c+D/r/ta/CLr6XhPqJy+jzi01lBurhdzBo=

(三)将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落实课程教学评价

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对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判。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在开展好传统教学的同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在该管理平台的支持下优化、实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利用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实践教学过程。在过程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和了解自身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表现与存在的不足,开展客观的自我评价。其次,教师根据学情数据及时给予反馈和积极干预。通过采集学生的基本信息数据和学习行为数据,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评估,以辨别其是否存在学习困难或学业风险,从而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最后,通过教学监测全面记录教师的指导情况,为课程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四)将学校组织统筹与课程归口管理相结合,完善课程教学管理

党和国家始终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高校党委要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相关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规划,协调推进其重点任务的落实。

高校应致力于校本课程建设,建设更符合我国高校办学要求、本校学生特点以及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不能很好地统筹指导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导致各教学主体各自为政、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甚至出现课程重复的现象。因此,高校党委应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和管理需要,科学确定教学主体及教学职能,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和平台,切实帮助协调好、解决好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人才培养课程同向同行,优化本校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四、结语

高校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有助于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规划的规范性、实施的有效性、评价的科学性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分众式实践教学落实不够到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实践教学统筹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还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强化课堂教学与现实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国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36-39.

[2] 王斌.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47-49.

[3] 欧海锋.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的探索:以华侨大学“寻找城市价值”建筑游学教育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评论,2020(6):100-103.

[4] 王喜满,黎亚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辽宁大学思政课改革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5):89-93.

[5] 陶利江.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体验的层次结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11):91-97.

[6] 刘军,兰桂萍,吴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及其现实启示:以重庆师范大学“三维五步五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31-33.

[7] 蒋芝英,鄢彬.“五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19):97-101.

[责任编辑:林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