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词汇一直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尽管教师已经认识到英语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然而词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大量词汇,但在实际语言应用中仍频繁遇到难题。因此,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理论,针对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认知语境”应用策略,以期提高英语词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10-0046-03
引言
英语是一门工具型学科,旨在提升学生各项语言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能够运用英语语言开展各类跨文化交际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抓手。诚然英语教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然而,英语词汇教学仍然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很多学生即便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大量的词汇知识,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各种类型的问题。为此,我们应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出发,将词汇教学置于语言认知、习得及应用的维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英语词汇,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认知语境”的基本特点及主要类型
“认知语境”是一种被图示化、概念化的语用知识,是与语言应用相关的知识结构及“心智现象”,是人在情景中产生的自我感受,并且这种感受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呈现出来。它强调个体在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如何对语言进行解构、拆分及重组,确立语言的意义和内涵。简言之,“认知语境”是解释相同语言或词汇在不同情境下被理解为不同涵义这一问题的过程。通过理论研究能发现,“认知语境”拥有较强的语境依赖性、主观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在语境依赖性下,“认知语境”要求语言的理解及应用应依托特定的语言环境,强调不同环境要素对语义表达的影响。换言之,语言的应用或理解必须置于宏观环境下,必须将外部环境所呈现的“信息”,作为语义表达的特殊单元进行理解和阐释;主观性则指个体的认知差异及主观经验会影响其对语言语义的理解,不同人会对特定语句产生不同的认知反应。换言之,在“认知语境”中主观经验不同的个体,会从语句中解读出不同的涵义及信息;同时,“认知语境”还强调知识共享性,即以人们共有的社会语言、文化或制度知识进行信息重构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能够通过结合语境要素重塑语句意义,使其拥有多样的、多元的、多方面“意义”的逻辑机理的原因。而从“认知语境”的类型出发,认知语境主要包括文化背景、现实情境、上下文语境三种类型。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会在语言表述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所以文化理念、制度及行为,都会影响到语言的展现方式。而在现实情景上,由于特定环境的影响,使得人们在语言交际及交流中,会省略掉一定的词汇或句式,通过环境所呈现的要素信息,补充语言内容,进而让语言表达拥有多种内涵。因此认知语境就是在了解语言本身的基础上,采用主语指代、象征、暗讽等修辞手法,并且应当联系上下文。譬如对一个人说,“你做的菜美味极了”,听起来像是赞美,但如果这个人厨艺特别差,显然就有了挖苦之意。
二、英语词汇“认知语境”的建构原则
在“认知语境”的视域下,教师要想通过语境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及有效性,就需要了解语境建构的要求及原则,帮助学生轻易而快速地明确词汇涵义,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性。一是支架原则。以支架理论为抓手,教师应确保“认知语境”所涵盖的词汇是学生所熟悉和理解的、能够被学生轻易感知和认知的[1]。换言之,在“认知语境”中,可以涵盖生僻词、专业词汇等词汇内容,但要求教师必须确保其它词汇或语句是“简单的”“通俗的”“易懂的”,可以为全体学生所理解的。这样学生才能从文化语境、语篇语境及现实情境等维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猜测、理解及应用。而当学生词汇量或语言理解能力提高后,教师可进一步再构建一个语篇、句式、语法更为复杂的“认知语境”。二是兴趣引领。在“认知语境”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认知语境”中,获得愉快地体验。例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内容、娱乐内容或者体育竞赛内容为主,建构体系庞大、覆盖面广泛的认知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词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自觉地探究词汇的涵义,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及效率。三是文化融入。在语境建构中,个体通常需要对语境中的不确定信息进行“补充”及“推测”,从而明确词汇的言外之意。而为拓展语境的维度,延伸词汇教学的维度,教师应融入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及习惯等因素,让“词汇推断”更具挑战性。此外在“认知语境”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入手,然后不断延伸到陌生的情景、拓展到维度较为复杂的文化语境、现实情景中,引领学生通过分类组织、词义猜测及联想推理等策略,明确词汇的词义及内涵,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总而言之,在“认知语境”建构中,我们必须从支架理论、兴趣引领、文化融入等维度出发,帮助学生从“认知语境”中,掌握词汇多种内涵及特点,提高词汇教学质量及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英语词汇教学所常见的问题
英语词汇是英语语言中使用的词汇表或词汇,涵盖各种概念及主题,包括基础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日常用语(问候语、感谢词、道别词)、数字、时间表达、学术词汇等等。而英语“词汇教学”是指将词汇习语规则、词义规则、构词规则、语音规则等内容,讲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为后续的句法、语法及语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却常常存在如下几点问题,严重影响到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利于学生理解及应用英语语言知识。
(一)忽视主次分明
在实践探究中,我们能够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及要求,以“词根”“基本词”“常用词”为重点,而是采用“平均的方法”,对所有词汇进行统一讲解及教学[2]。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难度提升,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死记硬背、难以理解及应用各类词汇的问题。例如英语教师在“非重点词汇”的教学中,也像传统教学那样,从词汇习语规则、词义规则、构词规则及语音规则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深度讲解,致使学生难以分清主次和轻重,加重了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负担。
(二)轻视语境教学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为方便教学、追赶进度,并没有构建科学而合理的“认知情境”,仅依赖单词表进行教学,导致英语词汇学习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缺失趣味性和生动性,继而使得英语词汇教学变得刻板、机械、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并且由于词汇教学与语境建构之间的关系紧密,所以缺乏对“认知语境”的重视,必将导致学生对词汇深层涵义、多重意义的了解和认知,出现遗漏知识点或细节等方面的问题。
(三)忽视词汇的文化内涵
通常来讲,英语教师应结合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差异,深化学生对词汇意义、内涵、用法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且通过阐释词汇的文化内涵,还有利于教师开展各类语篇教学、写作教学及阅读教学等活动[3]。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英语教师普遍忽视词汇的文化内涵,不愿意向学生阐释及解析词汇的文化意蕴,继而导致学生难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地理解词汇的丰富意蕴。
(四)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理念的影响,导致教师普遍采用理论灌输、标准化教学的方式,开展词汇教学活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主体意识,难以激发学生在词汇教学的自主意识,难以使其积极地学习及利用各类词汇提升语言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认知语境”,重塑英语词汇教学框架,促进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认知语境”下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结合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认知语境”,让“认知语境”建构及利用,成为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传统理论灌输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更有效、更全面、更切实地提升对英语词汇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一)词汇的导入及呈现
在词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词根”“基本词”“常用词”等重点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强化学生对重点词汇的认知、理解及应用,使其从多个角度及维度,了解词汇的应用方式及方法。为此在“认知语境”的建构中,教师应将重点词汇融入语境语篇中,并强调重点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及汲取词汇知识[4]。例如英语教师可先展示一段“短视频”,然后询问学生“fix”这个词在视频中出现几次?含义分别是什么?搭配的宾语是什么?词汇的应用方式及方法是什么?这样学生可以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从现实情境、文化情景及语篇情景等维度出发,猜测词汇的意义及内涵,明确词汇的特性,并且教师无需进行额外的讲解。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阐释不同情景下的词汇特征。例如通过构建法庭、宫廷、球场、庭院等场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court”这个词所拥有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汇的涵义,提高学生培育的价值。当然在认知情景的构建中,教师还可以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及思维模式,引领学生在猜测、理解情景内容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语篇阅读的方式,介绍圣诞节、万圣节等节庆活动,引领学生理解、猜测,“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内涵及意义等。
(二)词汇的讨论与推断
“认知语境”下,教师不仅要阐释语境中的词汇涵义、语音、语法规则,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语篇分析及独立学习的基本能力。首先,在“认知语境”建构后,教师应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词义、用法及特性进行讨论、交流及学习,以此深化对词汇的认识、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将语篇中的“新词”标记出来,呈现在PPT上;随后鼓励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推断、猜测新词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从语法、语义及中心主旨等方面,推断词汇的具体涵义。如果学生难以推断出词汇的具体意义,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暗示,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应用移动智能设备的方式,进行补充。其次是成果汇报。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应要求各小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即围绕语境,阐述词汇的意义、语法特征及文化涵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不同学习小组进行点评,还要比较每个小组的汇报成果,通过巩固旧知识、梳理语法知识、阐释词汇特点等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判断出“词汇的真正含义”[5]。此外,为更好地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英语教师还应讲授词汇猜测、推断、判断的方式方法,探究词汇与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英语词汇的外在特征,从而提高“认知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质量。
(三)词汇的总结与反思
在“认知语境”的视域下,“词汇教学”是自主探究、猜测推断及小组交流的过程,教师只负责引导及指导,以确保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利用各类词汇知识,能够从“认知语境”中深化对词汇涵义、特性、规律的理解。所以在“认知语境”的应用后期,教师仅仅需要对“英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意义、语法特性,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整理,便帮助学生对词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当然由于词汇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不仅要讲解大量的词汇知识、还要兼顾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等任务,加之“认知语境”对课堂教学时间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为更好地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词汇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后,鼓励学生在课后反思、复习、练习中,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即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新的“认知语境”(如语篇、视频、音频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化对词汇的学习,掌握词汇学习的方法,从而可以从各种复杂的语境中,确定词汇的不同涵义及意义。例如通过学情分析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及偏好,或者以社会热点新闻为依托,制定一个形象生动的“认知语境”素材,如以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为素材,撰写一个围绕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语篇资料,引领学生探究语篇中的新词及其特性,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把握及应用,从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
结语
“认知语境”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图示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状态,涵盖诸多类型,能够帮助人们从文化背景、现实情境、上下文语境等维度入手,了解词汇或句式的内涵,掌握语言的意蕴,进而提高词汇学习的针对性。所以,我们可以将“认知语境”广泛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拓宽英语词汇教学维度,帮助学生真正认知英语这一门学科,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成为有利于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夏伟.语篇教学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20):10-12.
[2]秦陶. 浅析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A].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二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坛”论文集(二)[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3:4.
[3]王华兰.思政课程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6):79-81.
[4]陈瑶琼.关于自然拼读教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家长,2023(15):67-69.
[5]李花娟.情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教师,2023(1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