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讨

2024-11-01 00:00:00刘胜强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18期

【摘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各阶段教师们思考的主要问题,强调教师应优化各项教学环节设计,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创造性认知,切实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物理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原理、概念和各元素的魅力.本文从利用演示实验、组织生活实验、鼓励自主实验等五个角度,对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与高中阶段其他教育科目不同,物理是对自然现象与运动规律进行探究的课程,属于实验性教育科目,学生需要在无数次的实验中验证物理原理,得出对应的结论和建立认真积极的态度,从而真正掌握物理学习的本质.虽然其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但部分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认为物理学习难度较大,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主要原因是物理知识点较为抽象,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逻辑性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引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立足长期性视角审视教学过程,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的机会,有效丰富物理实验课程的组织形式,在知识迁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

1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会立足教材知识不断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形式,引入更多可操作性强的小实验,有助于创设开放性的物理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实验知识更直观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物理综合学习能力有积极意义.物理综合学习能力具体是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素养发展与实验探索的能力.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会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采用更加丰富化和趣味化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探究,能深入理解抽象化的物理知识,还能给予学生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助力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与责任态度的有效发展,推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有助于彰显物理课程的实用性教育价值,使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充分满足,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2 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的合理创新

在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于教学安全性与合理利用时间的考量,通常由教师独自完成实验演示,学生只能通过观察与对比了解实验原理,其物理思维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和延伸,物理学习体验过于单一化.加之新课改教育政策的落实和应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题,使传统模式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组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推动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速度,是顺应教育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入解读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能为教师调整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有助于实现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也能促使教师依据学生学情、自身教育经验和教学形式变化做出准确判断,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

2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2.1 利用演示实验,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常用方法,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思维发展的限制,对物理实验的认知相对不足,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实验步骤,提升实践操作的正确性,有助于减少实验失败的可能,对发散和活跃学生科学思维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科学组织演示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和对比演示实验的现象,从多维度分析其隐含的知识原理,为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提供有效启发.既能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又能完善学生物理知识结构[1].对此教师需深入探究物理演示实验的功能与作用,不断创新演示形式和演示内容,推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 以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为例,本课主要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细致观察干涉图样和掌握其测量原理,对比白光与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学会测定单色光的波长,逐步树立科学严谨的物理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为增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探究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大屏幕展示现实生活中光的波长现象,如灯光投射、车灯照射的光等.并组织“双缝干涉”的物理实验活动,由教师先演示双缝干涉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随后再鼓励其自行实验,据此提问“判断波长大小需要测量哪些量?”“更换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实验,干涉条纹间的距离会发生哪些变化?”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利用双缝干涉完成物理实验的有效方法,在教师层层递进的演示与引导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相关物理知识的积累.

2.2 组织生活实验,深化学生物理观念

要想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应确保物理实验课堂与新课改的教育要求相符合,强调教师需积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增加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关注度,提升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从而强化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热情.而且物理知识大多来源于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现实生活之间关联密切[2].但由于物理知识抽象性较强,对学生逻辑化思维的发展有较高要求,使部分学生难以深入体会物理学习的本质,出现注意力转移和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因此,为应对这一实际教学问题,在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分析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理解物理知识,培育其正确的物理观念.有助于在感受物理课程实用价值的同时,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例如 以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为例,本课应了解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概括传感器在不同电路中的功能,分析门窗防盗装置的工作原理,尝试定量计算光控电路实验中的数据信息.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感器运行与利用的方法,教师应向其讲解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现代科技产物,如防盗门窗、紫外线传感器和光感传感器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传感器的运行原理和电路分布方式,拿出实物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培养其乐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态度.随后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建构简易的门窗防盗报警装置,引导其利用干簧管作为传感器控制的开关,帮助其深刻体会传感器的作用原理.在亲身体验中形成深刻认知,逐步发展物理核心素养.

2.3 鼓励自主实验,加深实验学习理解

综合分析不同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发现,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给予学生提示和启发,使其能在观察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再依据实验原理和结果进行思考分析,对提升学生物理思维的发散度和逻辑性有积极意义.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演示实验,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深度有限[3].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科学使用不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探究,引导其从中总结物理现象和提炼知识概念,给予其充足的操作和实践时间.教师则需仔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保障物理实验的安全性,避免学生出现操作失误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操作经验,与其一同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助力其物理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 以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例,本课主要了解感应电动势的含义,准确划分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与变化率,深入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与表达式,分析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快慢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小灯泡、线圈等实验材料,由教师先讲述实验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再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将线圈连接在小灯泡上并放置在电磁炉上,通过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进行实验,鼓励其自主归纳电流产生的条件和与电磁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合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职责,不断增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主动性,使其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应对实验问题,加深对实验原理的印象.

2.4 利用仿真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时代产物,能创新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拉近物理实验教学与时代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模拟演示的方式丰富实验教学形式.而且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都受外部环境、实验设备和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实验结果错误或数据信息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利用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素养能力[4].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组织物理实验,将实验过程以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在仿真实验中理解物理定律,降低各类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这不仅能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其观察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例如 以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为例,本课应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掌握利用物理量代替的方法完成实验探究,深入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和本质,分析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先借助多媒体展示物体碰撞实验的视频,讲述具体的实验原理,给予学生一定空间进行自主操作,运用仿真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而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帮助学生了解碰撞实验的完整步骤,有助于培养科学的物理思维,为其参与实践提供更多帮助.

2.5 设计探索实验,提升合作分析能力

通过总结以往物理实验教学经验可以发现,教师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探究的过程,对其进行科学化指导,才能激发其主动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理解物理实验的本质.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用探索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参与实验学习的热情.

例如 以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为例,本课主要了解重力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准确分析实验误差和出现误差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事先准备细绳、小球等实验材料,组织探究性实验,并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避免出现死记硬背实验原理的现象,全面发展学生实践创新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增长其实践动手能力与学习耐心,使物理教学过程更加丰富,确保学生参与物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不断调整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主动探究中形成对物理知识的创造性认知与判断,真正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推动物理课程教育模式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小帅.小教具大道理物理实验自制教具的应用——以“大气压强”实验为例[J].广西物理,2023,44(04):97-99.

[2]李茹新,陈晓陆,皮永旺.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以有趣的硬币碰撞为例[J].物理教师,2023,44(11):29-32.

[3]吴志山.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以“用发光二极管制作电源指示灯”为例[J].物理教师,2023,44(11):57-60.

[4]王剑.高效信息化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