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题多解属于目前中学理科学科教学中的惯用教法,它所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发散能力甚至创新能力,为学生更轻松解题提供更多可能性.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一题多解教法就常常被运用,教师通过这一教法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建立思维逻辑训练体系.所以本文中就简单讨论了高中物理学科解题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法实践应用.
【关键词】一题多解;高中物理;解题教学
高中物理知识点复杂且难度较高,学科整体教学注重强系统性,高中生学习物理时难免遇到各种困难.传统物理解题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物理解题思路记忆能力,形成解题套路.但是,传统解题教学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实现物理解题教学的思维拓展,整体看来教学过程灵活性不足.采用一题多解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学习动向,确保学生通过简单易懂方式理解物理知识,并形成解题思路手段.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思路基础上,学生的一题多解思路就初步形成.
1 一题多解教学实施的主要原因
就目前高中物理一题多解教学而言,其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非常不利.例如指导学生过分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学习高难度的物理知识内容,容易导致学生的物理思维逐渐僵化,思维拓展度不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引领学生走出思维误区,学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进而形成刻板的先入为主思维,在后续学习过程中解题灵活度严重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大幅度锐减.在如此背景下,高中生的物理考试成绩将无法提升[1].
2 一题多解教学的实践应用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展开解题学习过程,培养他们良好的解题技巧,体现解题教学实效性有效发挥.在不同条件变量调整下,主要结合相同结果分析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题习惯,结合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逻辑思维以及解答效果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有效利用更多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解题效率.
在一题多解思想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保证学生结合分析解答过程来提高解题能力.比如说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就有《运动学》一课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知识点教学体系,结合光热、电、电磁学等诸多物理教学模块来建立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充分体现《运动学》一课中知识点涉猎面较广这一现实状况,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要点,引入一题多解教学思想,如此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帮助较大[2].
3 一题多解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
就高中物理一题多解决教学实践案例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切实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知识点,实现解题思维层面上的有效拓展.换言之,就是要将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解题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
例1 某物体以某速度向光滑斜面由下往上冲,其中前4s的冲刺位移为1.6m,后4s的冲刺位移为0m.如果假设物体冲刺做匀变速运动,求问物体的加速度有多大?
解析 在这道题目中,教师要首先为学生假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应该为a,根据题目中已知条件来求解a加速度大小情况下某物体冲刺斜面的加速度变化.结合这一题目已知条件解析,可以提出5种解题方法:
解1 教师可以利用基本运动学物理公式来帮助学生求解物体在前4s的位移应该为1.6m,做减速运动,因此就有[3]:x=v0t-12·at2
如此就能计算出物体在前4s和后4s的位移加速度变化,由此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解2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推理物体在2s末尾时加速度的变化,恰好是前4s的平均速度,就有:V2=v
如此也能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变化,最终求解得出结果.
解3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采用Δx=aT2方法来进行解题,因为某物体在冲上斜坡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处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此就能计算物体加速度大小如下[4]:a=ΔxT2
解4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题目题意,来了解解题的整个过程,在加速度a始终保持不变情况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来分析前4s和后4s内某物体的位移变化是相等的,如下:XGo0R8MfkUbDnrnwyUYzd0w===V0·t-12at2
解5 教师也可以运用逆过程,即反向思维来指导学生解题.简言之就是假设某物体在斜坡最高点作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题目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到高中物理在解题过程中一题多解思路比较清晰,结合问题解答方式来思考不同的逻辑思维,确保问题思考到位.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生更合理学习解题方法创造条件.
结合一题多解方式来思考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教学效率强化,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在一题多解思想渗透过程中,要强调解题的阶段性问题,不断拓宽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初步参与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体验学生的学习乐趣.在培养学生从高一阶段就形成解题思维,为后续更高难度的物理知识学习做好准备.而在高二阶段,则需要结合一题多解思路来思考提高解题方式机制,确保结合实践操作来优化学生学习能力,丰富学习思路,强化发散性思维.在不断学习、运用、理解方面需要有效增强.在进入高三阶段,要结合学生学习过程来进一步融入一题多解思维,体现解题结果代表性[5].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非常有必要.就一题多解逻辑思维以及解题方法而言,教师就要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改善学生的物理解题应变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切实帮助学生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不断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结合逻辑思维能力优化与创新水平提升来保证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杨成. 一题多解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1):80-82.
[2] 周晓峰. 一题多解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9):91-93.
[3] 周海建. 不同思维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8):83-85.
[4] 侯慧玲. 借助数学知识,解答物理试题[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8):95-97.
[5] 安然. 应用“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提升学生解题能力[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3,52(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