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月在狭窄的巷尾撒下一束明亮的光,投出灰暗的阴影。斑驳的红漆门被照得油亮,我抚摸着斑斑锈迹的钥匙,打开门,飘出幽幽书香。
我点上一盏昏黄的小灯,坐在窗前,一簇红意映入眼帘,是梅花!渐渐地,我陷入了沉思。
依稀记得我咿呀学语时,每当夕阳恋恋不舍地告别天空,我便坐在院子的台阶上,听爷爷讲民间故事。就着日落西山的幻美、稻谷的馨香,爷爷绘声绘色的故事让我心驰神往。
待我识了一些字,爷爷递给我一本封面泛黄的《唐诗三百首》。那时的我虽读不懂诗人的情怀,却也背得摇头晃脑,有声有调,爷爷的脸上总会荡漾着笑意,用长满老茧的手轻抚着我的辫子说:“读诗就要这样,有情感色彩才能品悟这些好诗啊!”
那年冬天,梅花悄然绽放。
奶奶正在织毛衣,我坐在灶边烘着红通通的小手,爷爷突然跑进来说:“我申请到管理员啦!”他高兴得像个小孩子,鱼尾纹浮现在眼角。
原来是村里要建农家书屋,才通知开工,爷爷就三天两头地跑村委会,村委会见爷爷诚心诚意,终于同意他做管理员了。
完工那天,已是一月份,梅花依旧傲然挺立枝头。
“娃儿,走!咱去书屋转转!”爷爷一手拿着铁锹和铲子,一手拿着几棵梅花树苗,让我提起一个小桶,我一蹦一跳地走向那条小巷,突然,我停了下来……
那是一间其貌不扬的小屋,简朴里透着温馨。爷爷和我放下手中的东西,在书屋的门边挖了两个小坑,将梅树苗的根放入坑中埋好。我看着爷爷做这些,十分不解。
“娃儿,看,这是爷爷的希望,愿读书的人都能有像梅一样的精魂:高傲、无畏和坚强。”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推开门,我也走了进来,屋内的陈设十分简单:几把椅子,几张桌子和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摆着各类名著,应有尽有。爷爷看着窗外,感慨现在条件可是真变好了啊!“娃儿,你要把握好机会,好好读书呀。长大了,要记得你的家乡,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书屋的书到了一批又一批,门前的梅花也岁岁年年地生长。寒假里,每天我都拿着一本书,坐在窗前,看梅开梅落,赏云卷云舒,悟书中的大千世界,看人性的美丑善恶。在爷爷的熏陶下,我爱上了读书。
可这世事变化无常。爸爸妈妈要回来接我走。
“不!我不要!”
看着爸爸妈妈焦急的面孔,我沉默了……
那天,我犹豫了一晚上,去找爷爷,一同坐在书屋里。爷爷说:“孩子,去吧。爷爷说过,我们读书的人要像梅一样,坚强、无畏,不是吗?我知道你是舍不得书屋,但是国家建农家书屋的目的原是让农村娃娃有更好的发展,你现在去城里,不也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吗?等你有能力了,爷爷还等着你回来振兴农村呢!”终于,我决定回城了。书屋给了我理想,我要带着理想,飞得更高,让关心农村娃娃成长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为农村娃喝彩!
下午,我要出发了。
“娃儿啊,带上这个,走远了,别忘了家乡啊。”耳畔响起爷爷慈祥的声音,他递给我一个红色绒布梅花香囊。
我望着后视镜里的爷爷奶奶,瑟瑟的风吹着他们的发丝。夕阳西下,给不能重写的结局添上最后一抹忧伤。那片远去的熟悉的故土,和承载着梦想起航的书屋,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说道:再见,我的故乡、爷爷奶奶!再见,我的书屋!我将循着你们的期望高飞,请你们待我与梅花同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