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型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使生存安全得到保障,就会引发文化转型,从生存价值观转向自我表现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英国进入了文化转型阶段,英国学校价值教育开始转向“后物质主义”,其取向与形式出现三种与文化转型相应的变革趋势,即包容性更强的多元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和积极的公民观念。首先,文化从一元化到多元化。为了解决文化多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的凝聚力,2014年英国教育部发布了《在学校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教育中增进英国核心价值观》(Promoting Fundamental British Values as Part of SMSC in Schools)。其次,个人从追求生存安全到增进幸福感。进入发达工业社会后,生活质量和自我表现式的个人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顺应这种主观化的价值需求,1982年,英国学校价值教育出现了一种新形式——个人与社会教育(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最后,教育从培养消极公民到培养积极公民。1998年《科瑞克报告》(The Crick Report)将教育目标指向了培养“积极公民”(active citizen),认为一个积极的公民应主动地参与到法律、政治和社会生活之中,具备社会和道德责任、社区活动参与及政治能力素养,并在2000年将专门的公民课程纳入国家课程体系。
(来源:《外国教育研究》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