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制造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其数量和规模也逐渐扩大,但是我国的制造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比较重视经济利润,在管理方面比较滞后,其中在财务成本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劣势,这种情况也导致我国的制造企业在持续发展上缺乏一定的动力。文章重点探讨制造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此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其发展更加稳定。
[关键词]制造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制造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呈现出增加和扩大的趋势,在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比较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对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具有较大的帮助,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制造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基础性岗位,而且以粗放管理模式为主,因而需要投入和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再生等资源,这就造成了整体利润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我国的制造业中很多都是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比较滞后,尤其是在成本管理上,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比较落后和传统,对成本管理的理念理解不足,实施不到位,难以达到合理控制成本的效果。基于此,多数的中小制造企业都面临着财务成本问题,不利于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探讨制造业成本控制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 成本控制的相关概述
1.1 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以合理的方式对企业内的各项资源进行配置,节约资源,并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十分关键,与jJ4NO2Rpmn2MSIqxE95nOEw85151hmNJBO+ALv9zLNs=企业的盈利及市场竞争力存在密切的关系。
1.2 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一般选择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决策分析法。此方法较为常见,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和效益情况,经过比较和分析后,选择出最佳的方案,以此使其投入的成本最低化,得到最佳的成效。例如,购买原材料的时候,需要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服务等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
第二,生产成本分析法。此方法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中,全面细致分析生产中的各项成本。详细计算和分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对不同环节的成本构建进行掌握,从中分析出降低成本的出发点。例如,对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发现较高成本环节,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此使其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第三,预算控制法。此方法指的是利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依据合理控制成本。例如,编制销售预算、费用预算、生产预算等,把成本控制引入管理体系之中,同时利用预算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及控制,比较企业的具体状况,对预算和控制措施进行科学调整[1]。
第四,效益评价法。此方法是指监控并评价成本控制的成效。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成本控制的措施,对其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并改正。使用比较多的评价指标有成本收益比、投资回报率等。
2 制造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设计方面
我国的制造企业发展时间比较久,但是多以生产基础性的产品为主,自主研发的能力并不高,因而制造企业都会在研发设计方面投入一定的成本。研发设计的质量高低对于产品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这也是成本出现的环节。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投入成本存在理念和意识上的偏差。例如,企业管理者在产品的制造中,更加关注产品的性能,对产品的价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企业对零配件材料的选择、数量等比较重视,但是忽视了产品的存储、更新以及安装等。部分企业对后期的成本过于重视,反而忽视了产品开发的成本,成本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使用效率比较低。
2.2 原材料采购方面
原材料成本是制造企业产品生产中较大的成本支出,合理控制原材料成本,可以对成本进行较好的控制。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十分关键,反映到原材料方面包括的内容有订购成本、存储的成本、采购管理成本[2]。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管理有待加强,管理者把采购成本等同于采购的价格,把采购成本归集于采购部门,但是对供应商间的协同合作、采购绩效等没有进行科学的考核,这种情况下使得采购的成本始终保持着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采购成本偏高,则不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2.3 生产制造方面
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工、料、费。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管理不足的影响,存在边角料的浪费情况,处理边角料一般都是直接丢弃,形成了较大的材料浪费。制造企业一般支付薪酬都是按照时间计费,在产品的生产阶段支付的人工成本也比较高,尤其是在产品生产工期紧张的情况下需要加班加点,则会增加人工成本,进而使生产制造的成本增加,在控制上的难度也比较高[3]。
3 制造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
在我国的制造业中,规模小的企业占比较大,此类企业一般更加关注盈利方面,在管理上较为忽视,因而将成本控制认为是单纯的节约开支和降低成本,没有对成本进行提前估计和预测[4]。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形成完善的成本计划制定,造成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水平比较低,出现了减少材料数量、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经销售后服务的成本呈现出增加的趋势[5]。很多管理者固守传统的成本控制思想,不足以应对当前比较复杂多变的制造行业环境以及客户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到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3.2 成本控制方法单一
制造企业开展的成本控制,通常以把生产阶段资源消耗降到最低为关键点。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单纯的利润最大化思想,缺乏对客户价值变化的重视,最终形成单纯追求高产量的观念,如此得到的只是短期利益,对于长期成本控制不利。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单一,难以应对不同成本驱动因素。应用比较多的是简单的成本消减以及费用控制,没有采取更为先进的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分析法等,对于成本形成的根源问题没有深入解决。还有部分制造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没有和供应商、客户等建立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难以达到成本信息的共享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制造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阶段的成本控制上存在严重的缺陷,成本竞争优势比较低。
3.3 成本控制责任体系不健全
制造企业开展成本控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并建立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目前,我国部分制造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当出现问题时,企业的各个部门往往相互推卸责任,对企业产品的研发、制造、材料采购、生产、经营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6]。制造企业各部门存在推诿现状,是由于在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建设中忽视了对责任的界定,各部门关注的都是自身的局部利益,没有形成整体成本控制的意识和目标,不利于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和落实。同时,成本控制责任体系不健全,也使得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造成“信息孤岛”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跨部门协作的难度比较高,协同效率偏低[7]。
4 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改善对策
4.1 树立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
制造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树立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使其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匹配。近年来,成本管理理论不断更新,制造企业也需要从单一生产经营成本的模式转变为全方位的管理产品周期模式,其成本涉及产品的研发、设计、使用、制造、保养等方面。同时,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有效性,在产品周期处于下降的趋势下,加大对产品开发成本的支出。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是企业运营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理念之一,制造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把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从成本构成、成本动因角度出发,分析成本动因信息,选择对企业发展最佳的模式,也就是“成本-效益”模式。通过此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企业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冲突,例如产品研发成本与产品上市时间的冲突,明确市场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考虑到市场因素,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的投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
4.2 建立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
制造企业利用成本控制法达到预期的利润目标。考虑到市场价格因素,收集产品在不同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发阶段。研发阶段是产品成本定型阶段,明确成本控制目标,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密切联系企业的其他有关部门,对产品成本、目标成本等进行预计和估算。以预计和估算成本高于目标成本作为节点,和设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后,对设计图纸上的成本进行控制,通常可以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法,以确保产品功能、质量为基础,核算产品效用和产品效果投入资源的比例,以达到效用和成本平衡的效果。
第二,原材料采购阶段。原材料采购需要密切联系供应商,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和供应商在原材料价格上的谈判,制造企业以采购原材料为依据,制定采购成本目标,同时结合以往的购买资料和数据,估算原材料的购买价格,并考虑到当前市场的因素,最终明确采购标准的成本。采购人员需要将采购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进行比较,以此获得实际采购成本控制的最佳方式。
第三,经营销售阶段。制造企业在经营销售的阶段必须支出的成本为服务成本,服务成本和客户满意度成正比。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以销售后期成本控制为出发点,全面考核成本执行人员的服务质量,核算其对应的成本,得到更为精确的服务成本数据。
4.3 健全成本控制责任体系
在健全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成本,将成本控制的目标分为多个详细的指标,并落实到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身上,确保部门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成本控制工作内容等,以此可以更好地开展总体工作经济效果的评价和分析,合理地预算成本开支,将经营目标的达成进度及对应成本开支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展示[8]。以横向和纵向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首先,从横向角度分析,制造企业需要组建专业的预算委员会,成员包括部门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员。在测定目标成本上,需要结合生产制造需求、成本消耗情况、目标利润等,明确成本预估的对象。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成本数据,并考虑到社会层面的因素,制订出高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其次,从纵向的角度分析,试算部门成本支出,确保成本开支预算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通过构建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建立数据仓库,全面了解各项内容,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资源消耗数据和成本控制职责。
5 结语
随着制造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多数制造企业开始加强对成本控制的重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在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成本控制方法单一,成本控制责任体系不健全,因此需要树立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建立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健全成本控制责任体系,以此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促进制造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改革. 目标成本管理下的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J]. 今日财富,2023(3):35-37.
[2]骆李佳. 目标成本管理下的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浅探[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10):49-51.
[3]夏宇帆. 目标成本管理视角下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22(18):101-103.
[4]刘圆,程芳. 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以R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例[J]. 投资与创业,2022,33(2):100-103.
[5]朱银花. 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J]. 纳税,2021,15(36):128-130.
[6]钟美贤.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 纳税,2021,15(14):171-172.
[7]邹显宇. 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的优化实施[J]. 中国集体经济,2024(24):89-92.
[8]陈晓姣. 制造企业持续改进中的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 中国农业会计,2024,34(14):12-14.
[作者简介]陈文清,女,福建福安人,创新奇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