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2024-10-31 00:00代丹
中国民商 2024年9期

摘要:事业单位应当始终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体现资金管理的价值,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国家为了促进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入财务管理改革,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给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事业单位积极应对新挑战、探索新型发展路径给予充足动力。但是综合来看,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影响该项工作实际效用发挥。基于此,本文从预算绩效管理概念出发,阐述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对目前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还存在意识较为薄弱、预算编制合理性不足、实施过程缺乏监督管控、绩效评价结果参考性不高等问题,后续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工作灵感,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建议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确保单位规范性实施该项工作。同时单位也需要紧跟时事,全面、深入地探讨当前环境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改进策略,深入理解相关法规并准确贯彻,力求制定出科学、明智的决策方案,以持续发挥财政对国家治理的支柱作用。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念阐述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具备前瞻性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国内当前关于该内容理解仍然存在差异。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预算”一词。一种认为“预算”为名词,全称为财政预算,因为政策活动和宏观政策而产生,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财政预算管理过程;通过编制、执行、监督项目或者政策的绩效便是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偏向第二种,主要是为了实现科学分配资源、持续提升绩效,将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充分融合,制定明确的预算计划并实时监测评估。与传统的预算管理手段相比,预算绩效管理更重视明晰的绩效指标,尽可能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从而高效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九大报告同样提出:“制定标准合理、系统规范透明、约束有效的预算制度,全方位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体现出国家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二、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单位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为相关人员准确展示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情况,根据不同活动实际需要进一步科学分配资源,避免资源闲置或者浪费,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二)有助于提升单位服务质量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需要设定科学的绩效指标并对其实时监测,便于相关人员及时发现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帮助事业单位持续整改工作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飞速变化的公众需求。

(三)有助于推动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责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公开财务信息以及预算执行状况,使得单位财务资源管理更加透明化,让人民群众更清晰了解到财务状况和达成效果,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在内外共同监督下,事业单位将增强对绩效目标的责任感,尽可能按照社会公众需求提供社会服务,完成预期绩效目标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为单位赢得更多认可,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四)有助于加速财政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得效率低下,但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让相关人员及时察觉到管理、活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迅速采取解决措施避免问题影响范围扩大。同时,员工向上级及时反馈管理短板,有助于管理者根据提供内容适当调整决策,促进各项业务活动有序开展。另外,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可以引导单位合理调整当前工作内容,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贯彻落实,由此可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体制改革深化。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意识较淡薄

受到传统财务观念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把预算绩效管理看作同例行公事一般,尚未领悟到其蕴含的战略价值,没有用前瞻性的眼光开展相关工作,单位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氛围匮乏。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知不够充分,导致实践过程极易混乱,增加了决策的盲目性,最终会出现单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整体绩效出现下滑趋势。另外,绩效管理人员缺乏对该项工作的深入理解,对绩效管理的方法技巧掌握仍然有进步空间,未能充分挖掘绩效数据背后蕴含的价值,致使绩效状况反映不够全面,绩效评价难以体现业务考核的中心要点,无法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可行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单位的预算编制合理性有待提升

一些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编制时只参考以往的历史案例,凭借自身工作经验编制预算,随意性与主观意识较强,使得预算计划与单位实际需求不相吻合,预算计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另外,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调研基层服务需求,也没有对单位未来一段时间发展需求进行推断,预算编制内容无法和单位未来发展方向和变动相结合,这样编制而成的预算计划可能满足单位短期效益,但是却不利于长足发展,可能出现资源分配不科学、指标脱离实际等问题,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预算绩效实施过程监管力度不足

虽然我国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是,从实际监管情况可以看出,还有单位对实施过程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管理工作执行力度较低,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因为部分单位的监管部门其监测手段和监管体系仍需完善,难以全面、实时跟踪单位的管理实施情况,更别提察觉异常现象并填补过程漏洞。一些单位尽管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监管措施,但是未能充分落实制度规定,执行力度较弱使得相关制度成为摆设,监管制度再健全也无济于事。

(四)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参考价值不高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存在指标不够清晰、评估结果质量较低等问题,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浮于表面,没有领略到绩效背后的核心含义,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参考性。管理者对绩效评价管理较为松懈,认为完成指标即可落实该项工作,实际上只关注这一部分并不能满足单位发展目标需求。另外,部分单位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评价指标,指标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无法反映单位预算绩效的全面性、深层次表现,难以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决策给予价值性数据参考。

四、事业单位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预算绩效意识,提高专业能力

事业单位想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一定要从根源出发,全面增强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意识。领导层作为单位的领头羊,其态度和行为深深影响着其他员工对某项工作的印象,因此,领导层要在强化意识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亲自参与培训活动、大力宣讲预算绩效管理知识概念等方式,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单位应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结合实际经营状况,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部门职能制定系统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预算绩效管理概念、政策要求、操作技巧等,使单位所有人切实掌握实用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并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课程指导,由他传授经验、分享知识,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帮助知识基础薄弱的员工尽快适应新型工作环境。

(二)强化预算编制,多方面考虑影响因素

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出现为各行各业整合数据带来便利,事业单位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收集、处理各类数据资源,构建合理的数据分析体系,深入挖掘历史数据蕴含价值,剖析市场要求还有社会变动方向,保证预算编制过程有科学的数据参考。另外,预算编制开始前单位应做好充分的基层需求调研工作,准确预测单位发展需求,根据服务对象期望和单位需要制定预算计划,降低编制过程的盲目性,确保制定出来的编制计划贴合自身和服务对象需求,具有高度可实施性。此外,单位需要确立绩效指标和目标,以绩效为导向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融入绩效评价,保证预算计划始终适配于绩效目标,有效调动各部门工作热情。同时在单位推广零基预算制度,减少部门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性,从零开支计算评估所有开支,提高各项目预算数额的科学性,防止资金浪费,充分体现资源价值。预算编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完成后单位应结合市场环境需求、相关政策法规变动等因素,适当调整编制计划,提高预算管理的灵活性,保证预算计划和实际情况的匹配度。

(三)加大预算绩效实施过程的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想要保证预算绩效管理顺利落实,就一定要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监管体系,加大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得出更加真实可靠的绩效数据。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引入先进的绩效监管系统,实时分析、动态监管各项绩效指标,向领导层和相关人员随时展现各项活动的执行状况,还有活动和预算的适应程度,便于第一时间察觉异常并制定针对性地应对方案。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建立及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审计预算执行和绩效完成情况,并要求其自查自纠,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的自主能动性,辅助外部监管共同落实该项工作。单位积极配合外界第三方机构做好外部审计工作,保证绩效数据的准确性、实效性,通过外部审计给出的客观评价,发现内部审计可能忽视的不足之处,二者相辅相成,促使单位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覆盖至财政资金支出的每个环节,真正将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同时单位的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各部门严格按照制度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并加强审核绩效数据,确保其真实性,避免产生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

(四)加强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

新时期事业单位深入推进自身预算绩效管理,必须结合新服务标准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充分结合,有效激发单位内部活力,促使预算绩效管理各项环节有序进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首先,单位需要围绕总体战略发展方向,结合各部门职能、工作难度以及涵盖领域建立明确、细致、可量化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尽可能扩大绩效评价范围,使单位所有的业务和管理活动都能被精准覆盖。保证指标不仅贴合单位整体的预算绩效目标,还能全面展现所有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贡献及不足,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除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单位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之前还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和评分体系,参考历史数据,依照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执行情况,确保评价标准的公平公正。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的评价标准,既要符合鼓励创新要求,又要精准、客观地展现各环节工作完成状态。

其次,单位可以考虑建立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外界评价相结合的一体化评价体系,预算绩效评价环节,先由相关部门内部自评,然后让相关部门或者领导层相互评价,后续基于自身经济实力,邀请外部专家来单位评估预算绩效管理成果,保证评估过程的独立性,通过多方位评价数据互相对比、互相证明,进一步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针对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创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将激励机制与员工绩效相联系,添加荣誉证书、资金奖励、晋升机会等内容尽可能丰富激励方式,促使员工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而对于绩效未达标、工作效果不理想者单位应适当采取惩处措施,并及时与其进行心灵沟通,协助其真正提升下一次的工作绩效,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

五、结束语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知,事业单位作为改善人民生活文化的服务机构,是国家的重要组织,更需要发挥出资金的最大价值,力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预算绩效管理便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改革不断深入,预算绩效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时代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使得事业单位也需要尽快结合内外变化,制定针对性地优化措施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可以从强化全员意识、提高专业能力、优化预算编制、加强实施过程的监督管控、充分结合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助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步。

参考文献:

[1]蔡慧.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应用现状及优化建议研究[J].市场周刊,2024,37(12):96-99.

[2]孙阿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财会,2024(05):4-6.

[3]范依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24,34(07):46-48.

[4]赖秀红.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J].商讯,2024(08):131-134.

[5]夏宁宁.预算管理一体化下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探究[J].财会学习,2024(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