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探究

2024-10-31 00:00陈琳
中国民商 2024年9期

摘要:为合理配置财政资金,积极响应上级部门提出的“捂好钱袋子”方针,要求各级事业单位必须高度关注政府采购工作,依托内控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梳理政府采购环节潜在的风险因素。本文以内部控制背景下事业单位提升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为切入点,分析事业单位执行政府采购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期望对提升采购公开透明度、提升政府采购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实施路径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事业单位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事业单位作为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要职能机构,政府采购工作属于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涉及财政资金支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采购环节存在各类风险因素。为保障政府采购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要持续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依托内控管理制度合理防范采购风险,保障采购流程处于“阳光下”,为事业单位转型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强化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一)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规要求

为规范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行为,国家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采购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内控背景下事业单位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可有效监督事业单位采购行为,规范和约束事业单位内部权力运行,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事业单位主体责任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正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同时转变政府部门采购流程。政府集中采购名录清单数量有所调整,公开招标金额标准提高至400万元。内控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强化政府采购管控工作,不仅可以扩大事业单位的采购自主权,也对部分采购行为和采购职权作出了明确界定,可以显著提升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强化事业单位主体责任。

(三)规范政府采购活动运行

和企业采购项目不同,政府采购项目具有显著的政策性导向,涉及范围广泛且存在廉政风险。为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遏制腐败苗头,事业单位要立足实际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将内控管理工作和政府采购行为有机衔接,实现对事业单位采购行为的全流程控制,规范政府采购活动运行。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采购人员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政府采购工作成效。但是部分事业单位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人员却存在专业能力掌握程度不足,工作经验短缺等问题,无形之中限制了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高质量开展。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工作综合性较强,要求岗位工作人员必须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但是就部分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执行现状来看,多数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是业务部门,不了解财务方面的知识,而内部控制部门的成员既非财务专业出身,对业务活动也不够熟悉,这使得政府采购工作缺乏专业性与规范性;第二,事业单位不重视政府采购内控培训工作。很多单位开展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工作时,将相关工作交由内控部门工作人员负责,其对政府采购业务和流程知之甚少,又加之单位不重视岗前培训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虽然有部分事业单位设置了专门的政府采购岗位,但是却未能做好常规化培训工作,采取的政府采购内控培训形式单一,灵活性不足,致使岗位工作人员不能“吃透”政府采购和内控管理相关知识,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采购活动有机融合,难以发挥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管控价值。

(二)采购内控活动执行不到位

首先,在采购流程设计上,部分单位实践中存在着流程不健全的问题,采购需求的提出、审批和执行环节没有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进而影响采购质量和效果。其次,责任分配不明确。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责任分配不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界限不清,采购职责和权限不明,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单位也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对采购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和失职行为未能及时追责,导致采购内控效果不佳。最后,内控活动执行不力。内控活动的有效执行是实现内控目标的关键,但在实践中,许多事业单位的内控活动执行不力。例如,采购审批流程复杂、耗时较长,实际操作中往往简化甚至忽略某些环节,导致内控活动难以有效实施。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受个人情感态度及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个别负责人认为开展采购内部监督工作可能会为科室职工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因而采购控制工作动力不足,也弱化了内控执行力。

(三)内部监督效果不佳

第一,制定的政府采购内控监督制度可操作性不足。政府部门为约束和控制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行为,专门出台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如何开展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工作作出了要求,但是部分地区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例如,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政府采购预算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中,要求采购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和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等相关信息报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协同监督机制,确保政府采购活动规范开展。但未对报告内容、报告方式、报告时间等作出详细规定,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对事业单位实时开展政府采购内控监督管理工作造成阻碍。

第二,内部监督不到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归口部门为党群工作部,党群工作部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仅在开标时进行监督,并在项目结束时组织验收,忽略了采购过程中的许多重要环节,如需求确定、招标文件编制、供应商评审、合同管理等;同时,这些单位每年没有对政府采购项目进行随机抽查,这使得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和潜在问题无法被发现和纠正。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优化措施

(一)培养专业化采购管理人才

做好专业采购管理人员选拔聘用工作。事业单位执行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重点做好采购专业人才选拔任用工作。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质量和人才综合素质密不可分。事业单位要立足实际,拔高政府采购人员准入门槛,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工作开展奠定人才基础。政府采购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不仅和上级政策密切相关,还对岗位工作人员的标书制作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具有一定要求。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对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质量提出了全新要求。考虑到现阶段事业单位在逐步减少人员聘用,建议单位采取内部轮岗、复合型人才培养或专家顾问聘请等方式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政府采购归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还要熟悉法律专业知识和财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工作质量。

第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事业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人员培训管理机制,培养符合单位发展需求的政府采购内控管理人才。例如,事业单位可效仿大型企业引入岗前培训机制,针对新入职采购人员开展培训,针对在岗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事业单位还要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针对考核结果优秀、采购业务量较高的人员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再比如,事业单位还可以定期组织召开政府采购内控经验交流分享会,鼓励采购岗位工作人员分享个人工作经验,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二,事业单位可适度扩大政府采购内控培训范畴,不仅要面向财务部门开展培训教育工作,还可以面向采购科室和其他科室开展政府采购培训教育工作,确保事业单位各科室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掌握采购流程和相关政策,破除信息孤岛现象对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开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将政府采购内控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例如,事业单位可从采购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基于业财融合视角做好部门采购需求测算工作,针对容易出现采购风险的流程提前进行干预。

(二)加强采购活动控制

首先,完善采购流程设计。事业单位应基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采购流程,明确需求提出、审批、执行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标准,确保各环节的操作有据可依,避免流程不健全的问题。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减少由于流程断裂导致的采购延误和质量问题。同时,在确保合规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简化冗长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减少内控环节的耗时,保证采购流程的顺畅运行。其次,明确责任分配。事业单位需制定责任分配清单,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防止职责界限不清和推诿扯皮现象,并制定严格的问责制度,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和失职行为进行及时追责,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确保采购内控责任落实到位。最后,提高内控活动执行力具体措施。单位应制定并推广标准化的内控执行流程,确保采购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执行内控措施,避免简化或忽略某些关键环节。另外,还需通过积极的培训和宣传,增强采购人员的内控意识,使他们充分理解内控流程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自觉遵守内控要求。

(三)强化内部监督评价工作

第一,激发事业单位内部监督评价动力,创新政府采购内部评价模式。事业单位可组建专门负责政府采购内控监督小组,由部门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协同内审部门共同做好采购业务审计监督工作。事业单位还可以将政府采购内部监督评价结果和人员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由内部监督评价小组对政府采购内控监督有效性进行管理,明确各岗位人员工作职权。事业单位可引入岗位责任机制,针对开展政府采购内控监督活动不积极的部门和员工进行问责和通报。第二,挖掘内部监督力量。事业单位可借助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力量辅助开展政府采购内控监督工作,事业单位各部门必须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开展采购内控绩效评价工作。第三,事业单位要畅通内部监督举报渠道。事业单位可在官方网站公示采购内控监督举报电话,特别是针对容易发生贪腐风险的采购行为,必须扩大监督范围,鼓励社会群众、单位购买服务对象进行监督。针对违反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的部门和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严肃查处,定期对外界公布监督成果,以此来确保监督有效性。

(四)加强信息沟通管理

首先,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平台。事业单位需整合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建立一个覆盖整个事业单位的综合信息平台,完善信息录入、查询、分析和报表功能,实现采购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确保各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和共享采购相关信息。其次,制定详细的信息收集计划,明确各类信息的收集渠道、频率和责任人,定期收集市场信息、供应商信息和历史采购数据,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设立专门的岗位或团队负责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工作,由专人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确保收集到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系统的整理,为采购决策提供支持。再次,引入电子审批系统,实现采购信息和审批信息的在线传递和审批,减少纸质文件传递的时间和错误,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制定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采购信息的访问和操作设置权限,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和措施,确保采购信息在收集、传递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执行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工作有利于帮助事业单位健全内控管理机制,梳理自身在采购环节出现的各类风险,对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事业单位要立足实际做好经验总结工作,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工作,通过完善采购内控管理制度、做好采购人员培训教育等工作为政府采购活动高效率开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实现政府采购活动提质增效的同时达成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庄昕.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下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 2024(2):106-108.

[2]秦雯懿.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与绩效管理的应用探讨分析[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3(5):82-84.

[3]张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分析[J]招标采购管理,2023(5):36-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