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百科真题

2024-10-31 00:00:00
百科知识 2024年20期

2020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五语文试题节选(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5B,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椅子”的旅行

刘小方

①椅子最初被称为“倚子”。“倚”,依靠之意,倚子当然是指有靠背的坐具。椅子的出现对于中国家具和家居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孙机先生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曾指出,中国家具发展有一个明显的由低到高的过程,这与古人坐姿关系密切。最初人们“席地而坐”,家具普遍低而少,可谓家徒四壁。随着坐具的升高,人们由跪坐到垂足坐,视野升高的同时,各类家具也随着增高和丰富。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师汉斯·威格纳被中国明代椅子的造型深深打动,并以此为蓝本设计出风靡欧美的“中国椅”。

③唐末五代时期,椅子开始在中国南方大行其道,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就已经有了椅子的身影。该画卷描绘的是南唐著名文人韩熙载在南京的奢侈生活场景,画卷第一段就有四把椅子,分别坐着弹琵琶的女子、教坊副使、太常博士和其门生。这些椅子简约雅致、造型成熟,上面还铺挂有柔软的丝绸椅套。此外,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北宋建国前后)编纂的法律实施细则《延喜式》卷四十一已经有了“凡厅坐者,亲王及中纳言以上倚子,五位以上漆涂床子”的记载,可知椅子已在北宋前就东传日本。

④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皇亲国戚、富商大贾和文人雅士们都将桌椅看作室内重要的物件,太师椅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⑤到了明代,椅子的制作甚至有了国家标准,《鲁班经匠家经》《长物志》《尊生八笺》等著作专辟一章讲述椅子……明代最有名的是“四出头官帽椅”,主要由靠背、座面、扶手和搭脑四大部分组成,大小零件多达13个;无论是椅背的弯曲弧度、椅面的宽度厚度,还是椅腿材质,都有相当细致的要求,以确保坐于其上的舒适度。因为造型独具匠心,以椅子为代表的明代家具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这可能正是汉斯·威格纳被打动的深层原因。

1.为什么说椅子的出现对于中国家具和家居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材料一:

西汉初年,张骞凿空西域,东西方文化与社会交流有规模地展开。一种叫“胡床”的坐具自西而来,然后先北后南,成为中土世界的新宠,并于唐代继续向东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在此之前,中国人席地而坐,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礼仪标准,胡床的到来并非即刻改变了中国人的坐姿,席坐仍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材料二:

胡床,即从胡地传来的床。“胡”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历史地理概念,唐代以前泛指帝国以西的区域。胡床又称“绳床”“交床”等,其造型与今天的马扎差不多。最早可能在两河流域或埃及被发明,之后一路传播到南亚次大陆,再由佛教东传来到中原。

名师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①段“人们由跪坐到垂足坐,视野升高的同时,各类家具也随着增高和丰富”概括为改变了各类家具的高度和种类,进而改变了人们的家居环境。

【小题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根据文中对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椅子的描述和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北宋建国前后)编篡的法律实施细则《延喜式》中有关椅子的记载,可判断该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用。③段“唐末五代时期,椅子开始在中国南方大行其道”“可知椅子已在北宋前就东传日本”,具体地说明了椅子于唐末五代时期在中国南方流行开来并东传到日本,使说明具有说服力。

【小题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多处”表明不只一处,说明中国的椅子在唐朝中期就已经真真实实地存在并开始流传与改进,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删去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多处”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梳理。“椅子”的旅行即“椅子”的出现及传播。通过材料二可知,最初的坐具“胡床”最早可能在两河流域或埃及被发明,之后一路传播到南亚次大陆,再由佛教东传来到中原;通过材料一可知,到唐代,国人对“胡床”加以改造,发明了椅子,并向外流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通过文章①段可知,20世纪椅子开始风靡欧美。椅子的“旅行”表明了椅子与其他文化一样,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完善。

【责任编辑】王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