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标”一词最早使用于唐代,是当时最盛大的体育比赛―竞渡(赛龙舟)的获胜标志。竞渡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该运动在唐代以前并无“夺标”的规定。到了唐代,竞渡则成为一项隆重的竞赛活动,其目的在于争夺第一名。为了裁定名次,人们在水面上插上一根长竿,缠锦挂彩,鲜艳夺目,因此人们称之为“锦标”,亦名“彩标”。 竞渡船只以首先夺取锦标者为胜,故这一竞赛又被称为“夺标”。“标”也逐渐成为冠军的代名词。“锦标”的意义一直延续至今,而代表某项体育运动最高水平的比赛,一般也被称作“锦标赛”。
鞠躬起源于我国商朝时期一种叫作“鞠祭”的祭天仪式。这种祭祀方式与众不同:牛、羊等祭品不切成块,而是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祭祀仪式的形式逐渐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开始通过弯腰这一动作表达尊敬、感谢或道歉等情感。
在中国文化中,将男女风流之事称为“绯闻”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古代汉语中,“绯”被用来形容红色,如《说文新附》中所述:“绯,帛赤色也。”这种红色在古代被广泛运用于衣物和饰品,例如“绯衣”就指红色的衣服。同时,绯也被用来形容桃花,如“绯桃”意为红色的桃花。由于“绯”和“桃色”所表示的颜色均和少女的面色相似,所以也就带有了和女性相关的联想义,进而“绯闻”被用来指与男女情事有关的“桃色新闻”。
【文稿】晓 军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