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是对空气冷热程度的概括。我曾有幸领略南方与北方不同时间段的气候,真是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好。一般人们会像候鸟一样在南方过冬,在北方过夏,其实并不然。
北方的冬天,让南方的人们忧心不已,说:“零下几十摄氏度怎么过。”这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拿新疆的冬天来说,过去是烧炉子带火墙或炕,现在有暖气,而且集中供暖,房间内温暖如春,生活很是舒适。户外照样活动,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或者在雪地上骑马,人们能真切地感受纯洁的白色世界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户外活动起来并未感到有多寒冷,即使有些冷,有热房子,心里也比较有底气。玩累了,回到温暖的家里,脱去厚重的衣服,换上睡衣,南方的人们是体会不到那份放松与惬意的。
作家汪曾祺先生在《南方的冬天怎么过》一文中写道:“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过。”出生在苏北的我比较有认同感。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户外工作,时间长了很寒冷,所以多种因素也就造就了北方人不畏严寒的刚直、凛冽、热情的性格。
今年,我到苏州寻找夏天,因为我的妈妈在这里。刚到那几天有些不适应,主要是听多了南方夏天“热死人了”的说法,所以不敢出门。一出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感觉像进了蒸笼。当我通过窗户看到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时,就想出去感受一下,到底能热到什么程度。我选择在周末的清晨出门,这里的清晨没有北方清晨的凉爽,温度比晌午稍微低几摄氏度。走进不远处的公园,公园里热闹非凡,老人唱歌、跳舞、打太极,年轻人和孩子们在健身娱乐区锻炼玩耍,还有跑步的,这和乌鲁木齐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他们的脸颊有溢出的汗珠,还有被汗水浸湿的后背,但他们的表情都很享受。休闲娱乐结束后,回到有空调的房子,那份凉爽就如新疆人冬天回到热房子一样。这里的人们不惧酷暑,因此造就了他们温柔、坚韧,以及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性格。
想想“汗流浃背”“大汗淋漓”等形容词的出处是不是在这里?“刚直”“凛冽”等词汇的出处应该是在北方吧!看来,北方人也没必要为南方人担心了,这里人们的生活很自在。
经过南北方的对比,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在苏州看到邻居在装修房子,问了一句:“你们装不装暖气?”邻居很吃惊地看着我,好像没听懂似的,反问我:“装那个干什么?”
中华文明已经赓续几千年了,想象不出以前的人们是怎样度过寒冬和盛夏的。那时候的气候是怎样的?和现在有没有区别呢?我又联想到北极圈的因纽特人、非洲原始部落的人,也都一直在繁衍生息。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真是超出想象。
经过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用科学技术克服严寒酷暑,无论怎样,都对生活充满热爱,不论地域,只要高兴,想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生活。
当然,各地依旧保持着许多地域特色,聪明的人们将各自的特色加入科技元素,进行发扬、发展、创造。南方的水、北方的雪,南方的小桥流水人家、北方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南方的文房四宝、北方的弯弓射大雕,都是气候赠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
在我看来,全国现在只有一个气候,那就是国泰民安、安乐祥和的气候。由衷地祝愿我们的国家永远是这样一个气候,人们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
如果来了友人,我们就以南方的温柔和热情来迎接。要来的是不速之客,我们就以北方的刚直、凛冽以对!胆敢有敌人来犯,我们南北合并,刚柔并济,智勇双全,齐心协力地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