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日历,美好便顺着书签,溜进感触颇深的中年。人到中年,可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而真正能让人安心的,是一份安静。这份安静,是《青年文学家》杂志送给我的礼物。因为这份礼物,我很荣幸地从读者升级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我从未把过往定义为失败,也从不高估未来。
早在两年前,我无意间在微信上看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刊登的文章,就产生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于是,我会点开喜欢的标题进行阅读,甚至在网上打听人们对这本刊物的评价。因为我那时还是个任性的小孩儿,并没有在意自己当时内心的想法。但是有一个名字,深刻于我的脑海—“北方”,这个名字挺特别的,给我一种东北爷们儿的感觉。
去年,我的人生遭遇了重大挫折,心态受到了影响。但每当看到活蹦乱跳的孩子时,我又不得不向生活呈上无奈的勇气。终于,《青年文学家》成功地让我清醒了,里面优美的散文,有一种“看他人故事,想自己人生”的视角,我更倾向于回归田园的那种归零的力量。更让我意外的是,再点开一篇,居然是我身边某人写的,果然是“他乡遇故知”啊!
当时和某人仅是知道名字,没有什么私交,但看到的第一时间,还是发个微信简单寒暄了几句。“他”可能是出于礼貌,便说我的文字写得还行,随后甩给了我一个《青年文学家》的征稿链接,还说可以试试。
当我在夜里继续修补灵魂的时候,便打开链接一看,一写,一投。过了几天,我的《读书是一场修行》真的出现在了青年文学家微信公众平台上。这次,我对“北方”这个名字,又更为熟悉了。严格来说,这是我开启文学旅程比较认真的第一站,暂时忘记了柴米油盐带来的伤痛。某人说,在公众号平台发表是第一步,写得好可pOvF5r7as1CaXY5mQRjhsWHJwXZpqEasrzPhw1/G4Wg=能还会被选入纸刊呢!我从来就不知道纸刊是什么概念,但这回我认真听了。因为在当下,没有什么比能让我安静下来更为重要。
因为心里藏着很多不能说的事,总是胡思乱想,甚至给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负面的影响。某人对我说:“写字吧!文字带给你的,远远比你想到的多得多。”我不知道别人的投稿动机,但那时的我只有在哭到哭不出来的时候才会想到投稿,不管有没有被平台选中,从提笔到交稿的这一两个小时,便是我心灵卸下防备,享受自我的过程。
逐渐地,因为有了写作经验,加上某人亦师亦友的点拨,我也开始不断地在其他刊物或平台投去关于人间的二两诗文,有时候幸得青睐,当然石沉大海也是常事。是啊,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我,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90后”,可仅仅是去年一年,我不得不承认,年纪大了。可某人总是说,正是年轻时,要坚持写,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很快乐的事情。
于是,因为享受了这段写作的过程,我确实慢慢地治愈了很多痛苦。这一路,感谢某人,不仅教我提笔,还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后来熟络了,便聊了很多写作方面的知识,还说如果有意愿可以推荐加入理事会,第一根反骨告诉我,我不想当关系户,便没有明说。后来还聊到“北方”,某人便拿出手边的“北方”指给我看—“北方”是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的编辑部主任。巧了,这还是我于不久前因咨询而加上的好友亚南,这两个人居然是同一个人,又是“他乡遇故知”!
后来通过交流,我知道北方老师是一名出色的编辑。在她的推荐下,我也顺利加入了理事会。因为《青年文学家》,我和一群陌生的朋友共享文字带来的震撼,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心灵交换,时至今日,虽然我还未在《青年文学家》纸刊上发表文章,但在尽力的路上,我修正了思维,缝补了灵魂,的确是一件幸事。
学心理学的我,当然知道“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的道理。但渡也得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江海,这本杂志便是我的小舟,我的江海。人生这么漫长,中年的我,早已揣上修补得差不多的灵魂,准备认真地走完每一步。感谢北方老师,感谢《青年文学家》。未来,我将用不再哭的勇气,与《青年文学家》一起讲述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