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小悬空寺,又名凌空寺,创建于唐代,坐落于涔山乡小石门村的古栈道上。该寺坐北朝南,东西跨度约十九米,南北长约七米,总面积达一百三十一平方米。
寺庙距离小石门村西约半公里,是一座“飞挂”于绝壁半腰的古刹,利用了山势的自然特点,由高大的圆木支撑,建在半山腰的凹陷处。寺内有两个外地和尚长期修行。寺庙距离谷底大约五十米,过去通过悬崖上的栈道与外界相连,现在因周边栈道废弃不用,人们改由寺西一条山径登临。
神奇的悬空结构
碑载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仙人洞,现存正殿、钟楼、鼓楼。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分上下两层,主殿采用通天柱设计,前置走廊,走廊前端延伸出木板形成栈桥式结构。栈桥上置望柱七根,下有十几根木柱支撑。上层有阁,面阔五间,主殿三间,进深两间,内有新塑壁画,装饰有六抹头隔扇六个,主供道教玉皇大帝。下层面阔八间,其中主殿三间,左右各为一间住屋殿内人物壁面,主供佛教地藏王菩萨;左右住房内各有小洞。由于建筑前部悬于万仞绝壁之上,后部则嵌入石崖洞中,因此没有其他门户。
洞左侧新修葺的小殿,作为仙人洞主体建筑的前导,采用五开间布局,并设有外廊。游客经过这座小殿后,便能抵达仙人洞的洞口。石洞由天然岩石构成,进入时需略微弯腰。洞口正面设有一座小影壁,绕过它之后,便能进入主体建筑的外廊。
西边石洞壁上原有八卦图,还写有一段文字,其大意是:清真山一带的栈道里程共计二十一公里,此庙建于唐,因火灾几毁几建,与古栈道相衔,东可通往金安寺(也有资料记载,仙人洞即金安寺),西可到达龙王庙。石壁上真的有一个黑洞,高约一米,由此可通往寺东绝壁上的另一座小庙,再直达古代的金安寺。
古代寺庙建筑瑰宝
悬空古刹栈道群的创建年代,可通过仙人洞的文字和实物证明。近年来,在仙人洞附近又发现了唐代经幢。基于这些发现,专家们断定,仙人洞始建于唐,且规模宏大。目前所存的大殿仅是古庙宇中的一小部分,而非其主要建筑。
楼在洞穴中,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体。寺内明窗暗洞,移步异景,洞中有画,仙雾缭绕,融入了我国南方园林建筑的艺术元素,又不是北方建筑的大气恢宏,似危楼而清净安稳,似荒僻而人神共处,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清真山缥缈仙境相得益彰,真乃佛教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2002年,寺庙在一场大火中毁灭。2006年,成功复建恢复了原貌。宁武人民不会让这份历史之瑰宝消失于清真山。
九峰齐聚,翔凤山舞,悬空寺的存在就是一个神奇传说。
空山胜境藏禅机
此处为风水宝地,在小悬空寺上,凭栏远眺,对面的山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雨后,常见三处云雾升起,就好像三炷香腾空萦绕。群山环抱古寺,一切顺势而为,自然形成。再从悬空寺俯瞰下面,两山崖相对峙,中间是开阔地,犹如深瓮包围,瞭望谷底,一目了然,地形极为复杂多变。
修道建庙于深山或山顶,原为清修。凿壁于半山绝壁,悬空而存,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岂不是只有惊险战栗了,想清静下来真不是一般的定力和修为所能达到的,这庙址本身就是一个谜。何人所修?因何而建?如何建成?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谜团,千古不解,禅机如雾,缭绕在清真山一个又一个朝暮之间,令人感喟。
傍晚,阳光从山崖中射进来,森林变成橙黄色,如佛如禅,温暖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