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

2024-10-31 00:00唐娟娜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8期

每到西瓜上市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想起那段和弟弟妹妹们在路边摆摊卖西瓜的往事。正是那段难忘的经历,丰富并改变了一个农家子女的命运。多年来,我一直想用最朴实的文字来记录那些年的那些事和那些人,回忆那段些许苦涩却略带甜意的往事。

记得第一次卖西瓜是在初中毕业以后,年幼的弟弟与天性爱玩的妹妹由爷爷奶奶在家照顾。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去县城瓜市了。过了一会儿,他就批发回几筐新鲜滚圆的大西瓜。记得那年修筑永平隧道,母亲是项目部的帮厨,和一个瘦小、精干的四川阿姨一起做饭以赚取零用钱补贴家用。毕竟在那个年代,父母不仅要让我们九口之家中的每个人都有热饭吃、有暖衣穿,还要确保我们兄妹五人都有学上,这是多么艰辛和不易。养儿方知父母恩,如今我才真正懂得父母的平凡和伟大。都说人一辈子也许不会遇到英雄,可是如果你足够幸运,英雄就在身边。

第二次令我记忆深刻的卖瓜经历,应该就是高二那年的暑假。二十年前的假期,对于农家子弟而言,花钱补文化课和培养兴趣爱好似乎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也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没有任何学习压力,在家悠闲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假。直到有一天,父亲和爷爷在公路边撑起了一个简易的西瓜摊后,我才算充实和忙碌了起来。我们兄妹轮流给照看瓜摊的爷爷送饭,爷爷经常会留几块西瓜给送饭的我们。酷暑的假期我们抢着提一碗简单的干拌面一路蹦蹦跳跳地走出了小山村。把面顺利地送到爷爷手中就像完成了一件光荣的任务,三伏天吃着爷爷独留的那块西瓜,心里美滋滋的。于爷爷而言,那碗面是来自家人的简单又平凡的爱;对我们来说,那几块西瓜是爷爷回赠给我们兄妹的爱,那份爱,甘甜入脾。如今,爷爷已经走了十年了,但那个精瘦、睿智的老头儿一直在我的心里。爷爷没念过书,属于“白识字”先生。我学的第一个汉字“唐”是爷爷写在土墙上教给我的,慢慢地也认识好多字。寒假的时候我们兄妹经常围坐在爷爷那小小的土炕上,为了取暖,也是为了听爷爷讲故事。于我而言,最主要的是为了趴着读贴在墙上报纸里的文章。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文字,这么多年一直喜欢,从未改变。

爷爷待人真诚、与人为善,父亲头脑敏锐、思维活跃。我们兄妹是在爷爷奶奶的庇护和父亲母亲的托举中长大的。记得有一年,我家在路边栽种了几亩西瓜,爷爷、父亲、母亲三人经常一起管护西瓜,他们顶着烈日拔草、翻瓜、掐茬、培土、追肥。在家人的精心侍候下,那几亩西瓜长势喜人,不久就结出了滚圆的大西瓜。我们兄妹经常去地里找熟透了的小西瓜来尝鲜。即使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瓜叶间的空隙,可我们毛手毛脚的,难免会不小心踩踏到西瓜的嫩叶或者幼瓜,这要是被大人们发现了,难免会遭到一顿数落。其实,他们不是心疼那“仨瓜俩枣”,只是觉得可惜。因为,那个年代那几亩西瓜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整个暑假卖西瓜的钱就是我们兄妹五人的学费。

后来,我家的西瓜摊位越来越大,父亲在相距不远的地方撑起了两个一模一样的西瓜摊位。鲜红的遮阳伞映得我们家的西瓜分外惹眼。我一直觉得父亲像一个智囊,他居然能想到在树下挖洞冰镇西瓜的法子。父亲在树荫处挖一个方方正正的土窖,然后给里面放几个西瓜,再慢慢地注些水,直到刚好没过西瓜。等别人来买西瓜的时候,父亲再把它轻轻地从土窖里拿出来。炎炎夏日,吃一口用最原始的方式冰镇的西瓜,为劳苦奔波的司乘人员洗去了一身疲惫。那时,那个温馨凉爽的瓜棚俨然司乘人员歇息的港湾。父亲贴心的服务让我家的小瓜棚总是客源不断,经常会有人在临走的时候买三五个新鲜西瓜拿回去尝鲜。而父亲也终于用那西瓜换来的零钱凑足了我们兄妹的学费。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我是要感谢西瓜的,更要感激种西瓜的亲人,那段卖西瓜的经历让我静思生活、不断成长。

记得参加高考的前一天,我是从家里的西瓜摊旁坐蓬蓬车车去的学校。当时有辆轿车停靠在路边,司机下车买我家西瓜。模糊记得司机是个和颜悦色的中年男士,他随口问道:“这闺女怎么没上学?”我妈答:“娃儿明天去高考,一会儿就去学校。”那位男士说了几句鼓励和赞美的话,大概意思是祝福我取得好成绩。尽管天资平平的我一直没能取得傲人的成绩,可那位陌生人的鼓励一直让我铭记和感动。那年,我侥幸压线上了学,毕业后回到生源地被幸运地分配了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如今虽不算体面,却也能从容地生活在这个小城。

如今,半生已过,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我已不再是追逐梦想的少年,而是肩负着家庭和责任的成年人。有时候会感到苦累,也会困惑,但这一路的挫折和历练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珍贵的财富。

曾经的青春已逝,如今已沧海桑田。珍惜当下,拥抱身边的幸福,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赢得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