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的记忆

2024-10-31 00:00:00张德芳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8期

在农村的土窑洞里,都盘有大大的土炕。

如果你认为土炕仅仅是用来睡觉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土炕的中央放一张炕桌,一家人围着炕桌就餐,津津有味;有重要亲戚来了,大家就盘腿坐在土炕上,你一杯黄酒,我一杯黄酒,推心置腹,把酒言欢;一豆灯光下,我趴在土炕上“写字”,孜孜不倦。写字,是母亲督促我看书学习的专用词。母亲会经常问我:今天写字了吗?祖父的炕头上有一个火盆,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茶,烟熏火燎,馥郁芬芳。人们躺在土炕上拉家常,这一说就是大半夜,都是庄稼人的事情,东面山坡种什么,西山梁上种什么,什么时候逮一头小猪喂大喂肥,给儿子去什么地方说个媳妇……说着说着,一个个都没有了动静,土炕上轻轻地演奏起了鼾声……

人们这辈子,有四次重要的转折都与土炕紧密相连。生命之初,我们在土炕上迎来了第一声啼哭,这里是生命的起点,也是家族血脉的延续。土炕是童年的摇篮,在土炕的最里面钉一个木桩,把孩子拴起来,防止孩子从土炕上掉下来。小孩子吃饱了睡觉,睡醒了爬行。以木桩为圆心,以腰间的绳子为半径,不停地画圆。随着长大,土炕成了少年的游乐场,摆满了少年的玩具;我结婚的时候,土炕上摆满了枣子、核桃,左三圈右三圈地旋转,写满了爱的诗行;一个男人变成父亲,自己的孩子出生了,在土炕上;一个老人老去的时候,还是在土炕上,满眼眷恋地看着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子孙后代哭着喊着。农村的土炕,是最有生命的。

土炕中央,用被子包着面盆发面,用被子包着酒缸酿酒,土炕上生活的广告效应,使我垂涎三尺,咽了好多次口水。农村的土炕,是最有生活气息的。

土炕上面铺的是绵毡、沙毡。绵毡是绵羊毛擀的毡,沙毡是山羊毛擀的毡。老婆喜欢绵毡,软绵绵的。我却喜欢沙毡,脊背有些痒痒了,身体在沙毡上蹭几下,舒服极了。天气越冷,这土炕就越热。土炕是温暖的。劳动越累,躺在土炕上就越舒服。和妻子烙馍馍一样,我在土炕上“烙饼子”,一个侧面烙好了,换一个侧面继续烙。睡了一个晚上,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又是活力满满。

偶尔感冒了,给炕洞里面加一把火,把炕烧得烫烫的,把被子包得严严的,出一身冷汗,感冒奇迹般地好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应该是庄户人家追求幸福的天花板。夫妻闹了小矛盾,在这土炕上睡一觉,所有的不愉快都忘记了,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睡在土炕上,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腰椎间盘突出。睡在席梦思大床上,腰疼了,腿酸了,身体上的零部件都不合适了。重新回到大窑洞的土炕上睡觉,身体上零部件的毛病瞬间都痊愈了。

当我从外面的世界回到故乡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是筋疲力尽、伤痕累累,躺在窑洞的土炕上,好像安全着陆了一样踏实,轻轻地抚摸疤痕,慢慢地舔疤疗伤,静静地自我治愈。农村的土炕,是最治愈的。

父母年龄大了,为了方便照顾,我把他们接到城里居住,他们总是不习惯,总是想着回去。雕花的红木大床固然上档次,席梦思大床固然软和,可在他们的心目中,怎么也不及窑洞里的土炕。

我决定给父母做一个土炕,我是从农村来的,肯定是会做土炕的。一种是用炕基拼,一种是直接和泥整体做,这就和用楼板或现浇的道理是一样的,从坚固上讲现浇的要好一些。我直接把地暖排到了土炕上,取暖效果好极了。平时没有地暖怎么办?有水暖电褥子,睡在上面一点儿都不干燥。炕墙都是瓷砖贴过的,土炕漂亮极了。父母非常满意,再也不提回家的事情了。

我尝试着躺在土炕上,和老家的土炕一样的感觉,暖暖的、静静的,一股困意瞬间袭来。沉沉的、甜甜的、深深的,这是久违了的禅境,这是母亲的怀抱。一袭温情随着土炕的温暖升腾、蔓延,幸福的生活,甜蜜的梦想,我只想沉浸,我只能沉浸,我只顾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