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回了一趟娘家,顺便带爸爸去田野挖了一些野菜。一路上,鸟语花香,天空是雨水洗出来的蓝。回来的时候,我们看见一台旋耕机正在打田。爸爸小声嘀咕:“跑得太快了,田里装不住水。”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一年春耕时。只是再也看不到一起劳作的乡亲,再也看不到家里的母牛。记得从前每次耕田时,小牛都会一路跟随。
爸爸没有什么文化,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他曾经跟我讲,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学耕田,当时力气太小了,在水田里转不动犁头,蹚水拖着转头,手心都是血泡。木犁和铁犁不同,木犁不好掌握。旱地和水田也不一样,旱地必须走在犁子后面。根据农作物的需要,犁法也不尽相同。比如,种水稻和种油菜的犁法是完全不同的。
犁田前,田里要先放水泡着,这样泥土容易烂,犁得更均匀。所以,防水田埂要糊好,不能漏水,特别是有些田埂有很多老鼠洞。小时候,爸爸犁田,妈妈抓田埂,我糊田埂。田坎上还可以挖窝窝,种一些豆角。
犁田的时候,要右手扶犁,左手拉绳执鞭,要走在犁的侧面,才好使力,视线也更开阔,摆弄犁头也轻松、方便。牛若走偏,需要抖动或拉动缰绳。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各有口令。我们这边喊“曲”就是走的意思,“哇到”就是停的意思,“转来”就是打调的意思。然后用脚把泥坯踩烂,边走边踩。踩泥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引水,让水跟着犁沟走,将泥浸松。只留一路泥坯给牛作指引,尽量保持牛、犁、人三者速度一致。
犁多少、深浅,全靠观察力和手扶在犁上的感觉。犁得太深了,牛就拉不动了,必须右手扶犁,尾巴往下压犁就浅,尾巴往上提犁就深。要适时适度地前推、后拉、左右摇摆,以此控制犁的深浅和间距。另外,田(地)块形状不一的要根据形状起犁,不然就会跑很多空转,这样人和牛都会很累。靠田坎边要犁一次再返一次,为了田不漏水,农家人称为包边。
耙田用的农具有两排刀片,人站在上面,更容易把土疙瘩切细。耙田时,眼睛要看着田里,有凹的地方要把耙往上提一提,让泥巴留下;在遇到凸出的地方要把耙压住,将高的泥巴往浅的地方带,这样才能把田整平。
有一天中午,我给爸爸送饭,爸爸说犁完了就上岸。我就在田边玩泥巴,不小心睡着了,脚放在水里面,醒来发现脚上有好多蚂蟥,吓得我直哭。爸爸赶紧过来帮我扯掉。很多时候爸爸就在前面耙田,我则提着桶在后面捡泥鳅、田螺。爸爸上岸后,要把牛清洗干净,犁和耙也要洗干净。然后,我要把牛牵到山上吃草。
田地深耕足养家,犁过的是一道道田园梦,翻出的是一幕幕少年愁。最心疼的还是我们的父母,无论刮风下雨总有干不完的活儿,连雨鞋都穿不上,都是打着赤脚。只要是经历过的日子,都是值得怀念的,不是吗?
如果在外边累了,就回老家看看吧!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童年熟悉的一草一木和亲人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