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0,常规治疗)和联合组(n=40,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炎症介质、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恶心呕吐持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及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炎症介质水平及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较快康复,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间苯三酚;依替米星;痉挛性腹痛;炎症介质
急性胃肠炎是临床常见病,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黏膜炎症,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节等,成年人的常见致病细菌有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多发于夏季或者秋季[1]。痉挛性腹痛是急性肠胃炎患者常见的情况,给患者带来痛苦,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基于此,临床多给予抗炎及镇痛治疗,如山莨菪碱、左氧氟沙星。山莨菪碱能够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左氧氟沙星是广谱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但临床治疗效果有待提高[2]。间苯三酚同样是一种平滑肌解痉药,不具有抗胆碱作用,以往多用于解决多种产程异常问题;依替米星对革兰阴氏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3]。本研究旨在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参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55.62±5.41)岁;腹痛发作时间1~20 h,平均时间(10.24±2.54) h。联合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55.64±5.77)岁;腹痛发作时间1~19 h,平均时间(10.92±2.56)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4]中诊断标准,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大便常规检查中发现致病菌;伴随阵发性痉挛性腹痛;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阑尾炎、胆囊炎等急腹症;合并重要内脏损伤严重;意识不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每次10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每次200 mL,滴注时间控制在1 h左右,每天2次。联合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肌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40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每次250 mL(100 mg),每天2次。所有患者均治疗3 d,治疗期间给予补液、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
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观察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疼痛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程度缓解;无效,临床症状及疼痛均未变化或加[5]重。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腹痛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和恶心呕吐持续时间。
(3)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治疗前后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将血清样本放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4)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1 h、治疗24 h、治疗48 h、治疗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6]。(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口干、头晕、心动过速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恶心呕吐持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
2.3 两组炎症介质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IL-6、IL-8低于参照组(P<0.05)。
2.4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肠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痉挛性腹痛。目前,多采用山莨菪碱+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山莨菪碱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属于胆碱受体阻断药,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止痛作用,还可改善微循环,松弛胃肠道平滑肌[7];盐酸左氧氟沙星为临床广谱抗菌药,但是对机体刺激性较强,且由于近年来的广泛应用,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痛缓解
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恶心呕吐持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炎症介质水平及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能够快速提升血药浓度,在
15 min后达到最大值,并快速分布至胃肠、肝脏等器官,阻滞神经冲动,降低胃肠道蠕动频率,从而缓解临床症状[8]。此外,间苯三酚与黄酮类物质结构较为相似,作用功能也有一定重叠,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依替米星可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阻止细菌繁殖增生,增强机体对抗突变细胞或病毒感染的能力[9]。间苯三酚不具有抗胆碱作用,当药物剂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不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该药可快速参与患者血液循环,松弛平滑肌,缓解因胃肠功能障碍导致的肠道蠕动;依替米星对大部分急性肠胃炎病原体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切断病原体细胞膜蛋白质供给,进而杀灭病菌[10]。同时,间苯三酚能够直接作用于痉挛的胃肠道平滑肌,进而发挥解痉止痛作用,避免对正常平滑肌产生影响,同时减少因神经牵拉造成的炎症反应[11];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性较高,还能修复因病菌或炎症导致的胃肠道损伤[12];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不会加重药物对患者机体的刺激,避免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由于本文样本量较少,不排除偶然性的可能。
综上所述,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较快康复,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闫伟.间苯三酚联合硝苯地平对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20):2643-2645,2649.
[2]罗兴献,张颖,于泽,等.间苯三酚与山莨胆碱治疗肾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8):832-836.
[3]郝素影,刘艳杰.欣普贝生和间苯三酚联合运用在足月孕产妇无痛分娩引产中的应用观察[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0,14(3):251-255.
[4]缪晓辉,冉陆,张文宏,等.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5]胡春晖,赵先诚,于磊,等.间苯三酚联合吲哚美辛栓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膀胱痉挛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23,45(15):1657-1659,1661.
[6]陈志达,郗洪庆,唐云.吗啉硝唑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非单纯性阑尾炎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2,37(1):35-38.
[7]李永乐,张丽,杨光,等.间苯三酚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及患者血清EphA5、SFlt-1表达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10):2394-2397.
[8]李婧,杨红.间苯三酚联合盐酸利托君对前置胎盘患者胎盘血流指标及血清EphA5、SF1t-1的影响[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2,40(6):1545-1549.
[9]杨越莛,郑枫,蔡浒,等.LC-MS/MS法测定三甲基间苯三酚原料药中N-亚硝基二甲胺和N-亚硝基二乙胺的含量[J].中南药学,2022,20(2):405-409.
[10]林海,许青青,林孔万.葛根芩连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及对便轮状病毒转阴情况、炎症因子的变化[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9):55-57.
[11]罗洪霞,李波,李洪刚,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腹泻患儿胃肠炎症的调节作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3,51(1):139-141.
[12]吴青青,王燕飞.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艾盐包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5):874-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