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出生至28 d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皮肤、巩膜(眼球白色部分)及黏膜黄染的一种现象。早产儿在出生后1周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正应了“十个宝宝九个黄”的俗语。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轻度黄疸仅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一般无其他不适。重度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加深,患儿可伴有嗜睡、拒奶、反应差、肌张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胆红素脑病表现。伴随症状有贫血、肝脾肿大、发热、呕吐、腹泻等。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1)临床表现:观察新生儿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及持续时间。
(2)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这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金标准。通常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初步筛查,必要时抽取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
(3)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型鉴定、网织红细胞计数、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培养、B超或CT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消退,无需治疗;后者则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1)光疗:通过蓝光照射患儿皮肤,使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光疗时应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避免长时间照射造成损伤。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酶诱导剂能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转化能力;白蛋白可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减少其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免疫球蛋白则主要用于治疗溶血性黄疸,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
(3)换血疗法:对于重度黄疸、光疗失败或已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的黄疸患儿,需及时进行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或进展。但换血疗法操作复杂,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
忌证。
(4)支持治疗:加强喂养,促进胎便排出,有助于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同时,保持新生儿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避免早产。分娩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产程过长、窒息缺氧等情况,减少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和胆红素生成。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促进其肠道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