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血栓的病因、症状、治疗及注意事项,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血栓形成的原因
静脉血液流动缓慢
静脉血液流动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长时间静止不动或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如久坐、久卧、长途旅行等,静脉血液流速减慢,导致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血栓。
血管壁损伤
血管壁损伤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血管壁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医源性损伤(如手术、穿刺等)、外伤、感染、炎症等;损伤的血管壁会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凝血因子,进而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是指血液在凝固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异常状态,特点是血液凝固性增强,易于形成血栓。血液高凝状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性疾病(如蛋白S、蛋白C缺乏、抗卵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应激状态(如重症肺炎、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及肿瘤等。
其他因素
超重或肥胖、吸烟、妊娠、服用雌激素类药物、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血液流动、血管壁功能和凝血系统,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症状
局部血栓性炎症
当血栓在静脉内形成并引起局部炎症时,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压痛以及硬结、硬包、硬块等症状,多见于长期静脉曲张形成的局部血栓性静脉炎。
组织缺血症状
血栓阻碍血液回流或供血时,可能导致组织器官发生缺血或瘀血。例如,脑血栓可能导致脑梗死,表现为偏瘫、失语、恶心、呕吐等症状;心脏冠状动脉形成血栓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出现剧烈胸痛、大汗淋漓、血压降低,甚至休克等症状。
水肿症状
静脉血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时,常引发下肢严重水肿,例如下肢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其他症状
血栓还可能引起其他症状,常见有呼吸困难(如肺栓塞)、胸闷、心悸、晕厥等,常常与血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密切相关。
主要检查指标及变化
(1)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降解后产生的特异性产物,正常人体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不会超过200 μg/L。在血栓形成初期,D-二聚体水平会显著升高,是急性血栓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D-二聚体的持续升高可能表示血栓处于急性期或存在新发血栓的风险。
(2)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用于评估人体凝血系统的整体功能,反映了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活性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PT延长可能表明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增多,PT缩短可能提示高凝状态或血栓风险增加。
(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主要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活性,包括Ⅷ、Ⅸ、Ⅺ以及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功能。APTT延长可能表示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增多,APTT缩短可能反映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
(4)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参与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通常与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相关,而降低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5)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增多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减少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血栓治疗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合理饮食、加强锻炼、调整生活习惯等。
抗凝治疗
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肝素、双香豆素等),可以阻止血液凝结,防止血栓扩大或形成新的血栓。抗凝治疗需要长期进行,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在血栓形成的早期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进而裂解纤维蛋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短,动脉血栓治疗时间最好在6 ~12 h,静脉血栓应在24 h内实施,最晚不超过5 d。
手术取栓
若血栓情况严重或引发危重疾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使用机械装置将血栓取出。手术取栓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中医治疗
通过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血栓的溶解。内服中药也可以改善血栓患者血流状态或预防血栓的发生。
血栓预防
戒烟戒酒
吸烟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的进展;饮酒则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因此,血栓患者需要戒烟戒酒。
合理饮食
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高盐、高脂的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预防腹压增高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此外,要适量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亚麻籽等,降低血脂,减少血栓形成。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减少血液在血管内的滞留时间,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 min的高强度运动,若怀疑发生血栓,则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以防血栓脱落造成严重后果。
定期体检
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以及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因素,便于医生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建议存在血栓高风险的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遵医嘱用药
对于已经确诊的血栓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可随意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的出血风险或药物不足导致的血栓复发。
警惕复发风险
血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特别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因此,患者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变化,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