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局限吗?
《周易》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想精确表达思想,不容易。这是承认了语言的局限性。
西晋文学家欧阳建说:“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语言如果不能顺畅地表达个人情志,就无法和别人实现交流。这是认可语言的无限可能性。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天生敏感的诗歌创作者的表现颇为有趣。他们更像是觉察到了语言的局限性,却偏不愿缴械投降、承认自己语言贫乏。他们也承认“难说”,可又实在无法抑制倾诉的欲望。于是就在“说”与“不说”之间不断徘徊。
比如:唐代诗人孟郊感叹“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古怨别》);白居易“闲中得诗境”,但诗境为何,则是“此境幽难说”[《秋池二首(其二)》];刘驾送别友人,情绪涌动,却“草草意难说”(《送李殷游边》)。再如,南宋词人史浩《如梦令》云:“罗袜半钩新月,更把凤鞋珠结。步步著金莲,行得轻轻瞥瞥。难说,难说,真是世间奇绝。”词人明明对女性已经曲尽形容,却还要摇头叹息:“难说,难说。”
综观这些诗歌,作者之谓“难说”,可能只是他们“请君入瓮”的表示,是将读者拉进诗歌意境的手段。
下面我们来赏析南宋词人张孝祥“妙处难与君说”的一首词。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弧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是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遭谗落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看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美丽景致,悠然心会,即景生情,写下此词。
开篇交代,中秋临近,天际无风,水平如镜。万顷江面如玉般莹润,词人驾一叶扁舟缓缓驶来。他看到星河皎洁,星湖相映,共沐清辉,不禁“悠然心会”。不过,虽然景致绝佳,但个中妙处,却“难与君说”。这里的“君”是谁?很可能词人只是虚指,并无确凿对象。或者说,词人是在用“君”这个虚拟对象完成和读者的对话。证据就在下片的“应念”二字。
下片可以视为词人的自诉状。词人喃喃自语道:“看到这番景象,你想起在岭外做官的经历了吧?”天上的月光不仅照在湖上,也照在词人身上。月光照湖,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月光照人,好像能穿透人的肝胆。词人以“冰雪”形容肝胆,自然是想强调个人心性的高洁。虽然现在头发也稀疏了,天气也很清冷,但词人仍然稳稳当当地泛舟于空阔的江面上。他以长江水为酒,以北斗七星作杯,以天地万物为宾客,敲着船舷独自长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耐人寻味。词人虽然说“妙处难与君说”,但上片花费大量笔墨,对景色曲尽形容。下片则结合个人经历抒发情志。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同时选辑了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两首词。有趣的是,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中反复渲染金陵秋色,最后居然发出和张孝祥近似的感叹:“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图难画,话难说,其实牵涉的乃是艺术的有限和无限。有人推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只此一词,已足千古”,也有人称赞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皆神来之句,非思议所能及也”。可将两首词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