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学习任务群提出的“学教评一体化”理念,为课堂教学的全面革新指明了方向。教师可从“明确任务,前置评价标准;全程嵌入,推进过程评价;迁移整合,深化理解认知”三个方面入手,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学科能力。
【关键词】学教评一体化;单元整组教学;低段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相应的学习任务群,整合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倡导评价的过程性与整体性。为此,要摒弃单篇孤立教学的模式,协调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课程评价,打造高效高质的语文课堂。下面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探索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进行一体化设计,实施单元整组教学。
一、明确任务,前置评价标准
在开展单元整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标,梳理教材,明确单元学习主题与目标,同时基于学习内容,设置适切的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
(一)基于单元,明确学教目标
单元整组教学的首要步骤是对课本中的单元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本单元内容与自然界紧密相连。基于此,以课本中的三篇课文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为抓手,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为“探秘大自然”,并以这一主题确定学教目标(见表1),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科学现象。
(二)结合主题,整合学习内容
在单元整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体规划单元教学活动。本单元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它隐藏的秘密,教师可以将单元内的学习资源整合到一起,明确评价标准(见表2)。
二、全程嵌入,推进过程评价
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教师不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整体表现,还能改进教学方法,使学习切实有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处学段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学生能力进阶。
(一)创设真实任务,实施梯度评价
《课程标准》清晰地指出,在教授语文时,教师应该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在单元整组教学中,可设定联系真实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从而加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悟。
基于本单元的文本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情,教师将“跟着蝌蚪去探险”作为单元任务情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赋予他们“探险家”的角色,将识字写字、课内阅读、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统整在主题情境中。三个与主题相关、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形成梯度(见图1)。任务完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及时评价反馈,以评促学。
(二)明确评价维度,明确评价要求
针对学习活动,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从不同维度展开评价,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这将帮助教师适时修正授课方法。比如,在“走进动物城”的任务中,教师设置相应的评价量表,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最终选出一位“动物城小导游”。表3是评选“动物城小导游”时所用的评价量表。
(三)丰富评价主体,促进能力进阶
《课程标准》倡导评价多元化,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本单元中,可分层提供评价量表。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作为评委,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进阶。
比如,在“当小导游”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合《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后习题,设计四个活动环节:(1)根据题目中的图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2)组织朗读比赛,比比谁读得好。(3)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4)利用排好顺序的图片和动词库里的词语,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四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探险积累章”或“探险演绎章”,以此量化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可以设立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环节:谁的描述最吸引人?谁的表达更自然?谁使用不少于5个动词?学生在讨论“动物城小导游”的评价标准时,不断思考,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评改能力。
三、迁移整合,深化理解认知
“学教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单元整组教学应促进学生梳理单元学习内容,以此实现深度学习。
(一)利用问题引领教学,明晰单元框架
在单元整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单元的主要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本单元中,为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现象和自然规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设置了一些核心问题,贯穿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单元整体架构。如:动物城有哪些动物?根据情境任务,应该怎么成为动物城小导游呢?怎么探索水世界的奥秘?植物宝宝们怎么去远方的?……
(二)组织学后实践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专注于知识的阐述与传递,还需要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后,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策划两个活动:(1)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常见的自然科学现象。教师可以结合“乘着风儿去远方”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常见的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小水滴变变变”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如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空气的特点、当地季节变化特点等。(2)挑选本单元六个活动中的任意一个活动,用“图像+文字”的形式来讲述活动内容,阐明自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这类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简而言之,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课标的指导,采用“学教评一体化”策略,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杜宝治.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学—评一致”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5):75-78.
[3]袁莉华.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江西教育,2023(2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