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国家发展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丰富、观点明确、体系完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方向。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因此,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普遍关注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还能促成立德树人的目标达成,为增强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深厚文化力量和理论伟力。
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了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着力引导学生从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为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在学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落实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在教育过程中善于通过思政课培养学生深刻的文化认同,从精神和思想深处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立德树人,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底色,是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任务。学校思政课建设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高度,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南,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形成合力,共同助力育人成效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说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也是非常必要的。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因此更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学校思政课教育,提升学生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学校思政课建设必须充分把握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最新指示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赋能学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人民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文化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成效由人民评价,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落实教育的根本问题时必须重视立德树人作用发挥,各学校在教学中应提供更多大中小思政课“金课”,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助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根本需求,满足学生对思政课建设的主体需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化建设的产物,这一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文化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彰显了发展性的理论品格。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螺旋上升发展的过程,这主要由教育的特性和青年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学校思政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青年学生的发展动态,结合思政课发展性特征,不失时机和场域对青年学生开展发展性教育,为党和人民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产物,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教育实践的路径要求。学校思政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发挥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自我成长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实践教育的时代要求,更好彰显思政课与时俱进的课程特质。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将其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理论思维转化成教育的生动实践,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可为学校“大思政课”提供源头活水和改革智慧。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任务”的必然要求。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赋能地方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学校协同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功能。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一方面是教学方式多样化,应明确各学段思政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形成梯度递进的目标链。例如,小学培养基本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中学强化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塑造,大学注重政治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使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实践探究法进行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性。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个性化,充分挖掘教学的文化资源,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选取文化思想相关案例,结合历史事件和文化热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文化调研和创意设计,鼓励学生个性化发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逐步完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模式。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相互听课、共同备课,在高校定期选派思政课教师到中小学开展固定学期的思政课教学,充分了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定期召f6f1f47e3bb2529177a4d9b045c354d0ac8400359a4c1c16a1471cc4ed51b6e7开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研讨会,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编写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大纲和教材,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有机衔接。二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善于运用文化理论充实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现实中的文化现象和问题,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是教育系统的大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推进,共同努力。学校应积极完善和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体系、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培养交流,有效推进地方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进程。社会应积极创设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平台,提供相关政策扶持、人才交流体制机制、畅通教学实践模式等便利,发挥桥梁作用。家庭应重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校共建机制,注重优良家风传承,发挥文化育人长效功能,一体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此外,为更好落实思政课协同效果,必须完善一体化建设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要注重思政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评价的实现,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思想道德表现、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应有所侧重,不仅能考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还能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真正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来宾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库项目“来宾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LBZS010)阶段性研究成果;系2020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XKS2020QN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