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智能化战争中的运用

2024-10-30 00:00:00沈志鹏杨健
无人机 2024年8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战争形态将从信息化战争逐步演变为智能化战争。智能化战争数据量庞大,信息传输迅速,指挥决策采用智能化手段,人工智能系统替代人类,完成众多任务。智能化战争是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是战争形态发展的高级阶段,涉及军事、经济、外交、舆论、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博弈。作为智能化战争的重要系统,无人机应用日益广泛,对作战模式、战争制胜机理、战术、战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智能化战争主要特点

智能化战争主要特点包括指挥决策智能化、作战平台无人化、作战行动自主化、作战体系重构化、作战方式灵巧化。

指挥决策智能化

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和运用实现了智能化战场态势感知。人机协同分析战场实时态势,实现了指挥决策智能化,作战效率大幅提高。基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人机接口等技术的智能化作战系统缩短了指挥员的决策时间,提高了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作战平台无人化

无人系统具有机动性高、部署灵活、持续作战时间长、人员零伤亡、作战效费比高、隐身性高等优点,能够深入危险区域执行作战任务,减少人员伤亡。在智能化战争中,无人机、无人车、机器狗、无人艇、无人船、无人潜航器等无人系统将承担诸多作战任务。

作战行动自主化

智能化战争呈现出作战行动自主化的特点。在联合作战体系、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作战平台采用智能侦察、识别技术,自主感知、判断战场态势。通过自主任务规划、自主决策,无人系统自主执行目标打击等任务,从而实现作战行动自主化。

作战体系重构化

基于智能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未来作战场景将拓展至陆、海、空、天、电、网、认知等多维领域,作战体系中的作战力量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作战力量类型和数量随着作战任务需要而灵活调整,作战行动更加高效、作战响应更加快速。通过智能系统自主控制,多维空间内的诸多作战单元实现了跨域协同作战,发挥了体系化作战优势。

作战方式灵巧化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战争的作战手段更为多元化,交战方式更为灵活。在未来智能化作战中,己方一次性投入大量低成本无人作战平台,运用多样化作战手段,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高的作战效能,从而达成作战目的。

无人机在智能化战争中的运用

拥有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控制系统,无人机能够自主执行侦察监视、精确打击、诱饵欺骗、电子对抗、空中预警、通信中继等任务,同时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在智能化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侦察监视

智能化战场上,无人机主要承担四种侦察监视任务。一是无人机搭载光电/红外传感器、雷达等多种侦察设备,对敌方目标进行全天时、全方位侦察和监视;二是无人机发挥突出的作战优势,深入敌方腹地,尽量抵近敌方信号辐射源,截获战场上重要的小功率近距通信信号;三是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侦察机在目标上空飞行,替代卫星部分功能,执行高空侦察任务,获取高清目标影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是便携式无人机承担部队连排级目标侦察、战场监视、战场毁伤效果评估等战术任务。通过智能化技术,无人机实现了目标自主识别、定位、跟踪,并将实时情报传给指挥终端,为作战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智能化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利用分布式节点交互、基于数据挖掘的知识获取等先进技术,实现战场海量数据融合与处理,提升战场综合态势感知能力。在大纵深区域作战,无人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分析处理陆、海、空、天等多域传感器获取的各类数据,自主生成指挥员和自身可识别、可使用的战场态势信息。

精确打击

智能无人机可以不依赖后方指挥控制,依据预先赋予的作战权限,在复杂战场环境下自主决策,自主打击。在智能化战争中,无人机携带导弹、炸弹、炮弹等各类武器,利用先进算法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其中,自杀式无人机对敌军实施一次性攻击;主战攻击型无人机尺寸大、飞行速度快、隐身性能高,可承担对地攻击和对空攻击任务,实现远程快速打击;无人机预先前置部署,摧毁处于助推段的战术导弹,在执行要地防空任务时,无人机在较远距离摧毁来袭导弹。

诱饵欺骗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己方无人机充当引敌暴露的诱饵,释放大量类似有人战斗机的信号,诱骗敌军防空系统雷达开机,然后己方打击敌方雷达,瘫痪敌军防空系统,使敌军防空系统成为“瞎子”。另外,敌方弹药打击己方诱饵无人机,消耗量大,作战成本高。

电子对抗

无人机携带电子干扰、通信干扰等设备,对敌方雷达、通信设备等系统进行干扰,达到切断敌军指挥链的作战目的。

空中预警

无人预警机集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功能于一体,由无人机平台、监视雷达、数据显示与处理设备、敌我识别设备、通信设备、导航设备、无源探测设备等系统组成。与有人预警机相比,无人预警机采用隐身技术,雷达截面积小、生存能力强、信息处理速度快、效费比高,而且能超前部署,将空中警戒线前推几百千米,延长预警时间,单独引导和指挥承担特殊任务的空中小编队作战。

通信中继

在未来智能化作战中,战场信息传输依然受地形、天气、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通信中继无人机能满足作战部队对超视距通信的需求,迅速飞抵指定空域,实时传输数据,进一步提高单兵战时情报收集能力,有效解决了无线电台、微波设备、卫星通信设备部署易受地形限制、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单兵仅使用手持式接收机便可与其他系统建立联系,不必增加其他任何复杂设备或设施。作为信息传输节点,通信中继无人机实现了战场信息实时共享,快速传输指挥决策,提高了指挥效率,增强了协同作战能力。

关于建设智能化无人机体系的思考

建设强火力打击系统,突出察打一体作战、自主攻击、集群作战和智能突防等能力建设

在智能化作战中,无人机应该能够自主识别目标,自主生成打击方案,从敌军战车、工事等目标中,自主选择最有利的目标实施打击。察打一体无人机根据战场态势,自主分配攻击目标,调整打击时序,一旦发射武器后,目标发生变化,无人机也能根据战场态势自主调整打击目标点和成爆时间,这种强大的火力打击系统提高了打击效率。无人机根据实时战场态势,自主执行突防任务,灵活选择突击路线和方式,例如,前方智能弹药发现敌军反导阵地或遭敌军拦截时,后续无人机则应自主调整弹道,规避拦截,并自主选择有源干扰、无源诱饵等手段及手段使用时机,极大简化作战规划工作量,提高无人机突防效率。

构建强大的指挥控制系统,重在打通“一网四链”链路

指挥控制系统“一网四链”是指战场信息网络、情报侦察链、指挥控制链、火力打击链和后装保障链。情报、指控、打击和保障链路构建需以体系化作战为核心,基于网络化、信息化体系,并运用智能系统主导、智能战场感知、智能编组协同、智能无人攻击、智能蜂群攻击、智能蜂群消耗、智能投送保障等手段。“一网四链”内部体现了体系中平台间的信息交互过程,重点运用基于智能无人机的联合作战指挥系统;“一网四链”外部体现了各级指挥机构、天基卫星、其他空中平台协同作战的过程。根据指挥节点、类型和性质,构建联合指控、合成指控和兵种指控链路,提升无人机侦察、识别、跟踪和命中目标的铰链能力。

构建强大的综合保障系统,提升智能无人机集群作战能力

无人机集群作战是基于自组网的集群无人机协同作战,其综合保障至关重要。情报侦察、信息资源、后勤和装备保障资源为无人机集群顺利作战提供及时、精确、可靠的支撑。随着集群无人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集群自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复杂性日益增大,操控与保障人员数量却在大幅减小。因此,无人机集群应具有高可靠性,而且需要强大的维修保障体系支撑,才能提高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