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卷

2024-10-30 00:00:00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4年10期

◎点评专家:李庆陆

李庆陆,正高级教师,江西省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与执行专家,省内外多所高校与中国教育教师网国培专家,“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听几首歌,画几笔画,来一次旅行,做一回志愿者……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劳动可以培养品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促进身心健康。

请你以参加过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为素材,写一篇文章,或记述活动经历,或讲述活动故事,或议论活动意义。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专家评析】

这道中考作文题属于材料作文题。它很符合“双减”背景,指引学生不要做一个死读书的人,应走出教室,走向多种多样的活动,有效地检验考生是否接受了“五育并举”的教育。可以说,写作难度不大,考生应该都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说的。不过尽管如此,在审题立意等方面,考生若不花心思,很容易写成记流水账一般的文章,缺乏深度,难以获得高分。为此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审题立意

题目中有好几个关键词需要仔细品读,准确了解其含义。

1.“你”“参加过的”,意味着需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活动作为写作的素材。这体现了“写作要真实”“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我手写我心”等理念,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写作态度。

2.“有益”,意味着写作的素材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的是正能量,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3.“身心健康”,其意思是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这表明不能仅仅是体力活动,更要对心灵起到促进作用。如果只写到了某种活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那就失之偏颇。

4.“活动”, 明确规定了写作内容的范畴,可以是个人的活动,也可以是集体的活动。如果写记叙文,应该偏重记事,而非写人;如果写议论文,则围绕某个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

5.“记述活动经历”“讲述活动故事”“议论活动意义”,给出了三种写作方式。前者侧重于对活动过程的描述和回顾,清晰地叙述活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中者侧重于活动的故事性,须将活动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体验;后者侧重于对某个或某一类活动的意义进行剖析和论证,提出你独到的观点。

二、选好角度

结合写作导语“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劳动可5jfuX64/fCKw/Sy4se2kMQ==以培养品质……”可知,“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包含体育、艺术、旅行、劳动等。考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关键词,如“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听几首歌,画几笔画,来一次旅行,做一回志愿者……”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文章。倘若只盯着这些提示语,所写的作文极有可能与别人的雷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得不了高分。而题中的“……”意味着还有很多活动并未一一点明,则给考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

1.体育活动:游泳、武术、登山、拔河、乒乓球、太极拳……增强体质,促进友谊,释放压力。

2.艺术活动:学京剧、学地方戏、学作格律诗词、学书法、学写作……激发创造力,抒发情感。

3.旅游活动:露营、参观井冈山纪念馆、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南昌舰……拓宽视野,明确责任。

4.劳动活动:干农活、学烹饪、做家务、做班级值日、做手工……提升自信,体现自我价值。

5.传统活动:舞龙灯、包饺子、做艾饼……挑战自我,提升幸福感。

6.读书活动:参加名著阅读交流会、名著读后感竞赛、名著剧表演……亲近名著,增强人际关系。

此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切入。参加活动的不仅有自己,还有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可写的东西有很多,考生只需从中选取自己有话可说的话题展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