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语言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区域与国别视域下的语言翻译研究,是以某一国家或地区为对象,以区域与国别为平台,以语言翻译理论和语言翻译标准为基础,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语言的翻译规律和翻译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提高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
1 翻译研究的界定
1.1 翻译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研究
翻译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研究,因为它与一般的语言学研究不同,不是将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来进行研究,而是要将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现象进行研究。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它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如译者的能力、译者所处的文化语境、译者对原作和译文的理解程度和译文所持的态度等等。如果仅仅把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来进行研究,那么就不能把握住翻译中所涉及的一切因素,这样就不能深入地了解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如果将翻译作为一种语言学现象进行研究,那么就能够全面地了解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翻译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进行语言翻译研究时一定要注重对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翻译活动中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1.2 翻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翻译活动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内容上说,翻译既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从形式上说,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活动。因此,翻译研究应将目光转向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语言层面的翻译主要研究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现象,如词汇、语法、修辞、文学等方面的问题;文化层面的翻译研究则主要探讨各种文化因素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流动,以及通过这种流动所产生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差别。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交往与合作,从而使得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为翻译活动提供了契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素材。因此,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翻译研究应将目光转向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
1.3 翻译研究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
翻译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翻译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语言学、文学、翻译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其次,翻译研究也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的学科,它从本质上对翻译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再次,翻译研究为语言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丰富语言学理论体系。最后,翻译研究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目前关于翻译研究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孙有中认为,翻译研究是关于文本及其接受、阐释、传播等问题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语言转换问题、文化传递问题、文本接受问题、原语接受问题和译者主体问题。王克非认为,翻译研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它以丰富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以丰富的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而郑长德则认为翻译研究是一门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2 区域与国别
“区域”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区域,它的地理范围与自然条件有较大区别,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地理概念。“国别”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人民或其他事物的所属关系,也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区域”指语言使用范围的地理区域,“国别”则指语言使用范围的地域范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有很多民族和语言,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的。“区域”和“国别”是一对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区域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内部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国别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对外交往的对象。如世界上有许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在区域与国别视域下对语言进行翻译研究,首先要了解该区域和国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语言翻译研究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其民族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和国别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例如,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相比之下,像壮族、瑶族和藏族这样的少数民族,虽然各自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但使用这些语言的人口相对较少。因此要研究区域与国别视域下语言翻译就必须了解各个民族语言文化。
2.1 语言及其翻译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的语言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结构要素和词语组合、句子结构等意义要素。语言不仅具有交流工具的功能,同时也具有社会交际和文化传承的功能。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社会规范以及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不同区域和国别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产生了语言之间的不同,如汉语与英语、日语与韩语、德语与法语等。在区域与国别视域下对语言进行翻译时,首先,要了解各区域和国别之间存在的不同,也就是各区域和国别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如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都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除了印欧语系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类型的语言。如西班牙语是欧洲地中海地区主要使用的语言之一;俄语是苏联东欧地区主要使用的语言之一;阿拉伯语是中东地区主要使用的语言之一;印欧语是欧洲北部以及南欧、中欧、欧洲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等国主要使用的语言之一;法语是法国主要使用的语种之一;瑞典语是北欧地区主要使用的语种之一;匈牙利语是匈牙利主要使用的语种之一;印欧语、法语、俄语等都属于印欧语系。我国境内除汉族外,还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这些都会导致各个区域和国别之间存在着不同。其次,要了解各个区域和国别之间存在着不同。各区域和国别之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会产生各种文化差异。
2.2 翻译理论
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翻译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各区域和国别的特点,建立适应各区域和国别语言文化的翻译理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和国别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语言翻译中要根据各区域和国别不同的文化特色,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在翻译理论方面,美国著名翻译家许钧提出了“信、达、雅”三原则,即要求译文要忠实原文内容、原汁原味;要做到表达准确、通顺易懂;要做到语言优美、大方得体。该原则虽然不能完全适合所有的翻译理论,但它是在分析翻译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之后提出的。同时许钧认为只有“信”与“达”才能达到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而“雅”则是不能强求的。而德国著名翻译家贺麦晓提出了“对等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理论应建立在对等之上,即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结构、形式、意义和风格等方面都应尽可能相同或相似。由于源语和译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源语和译语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之间等值甚至完美。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与译语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就需要译者采用“对等”理论对源语与译语进行对比分析。而德国著名翻译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该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动态对等”原则。该理论主张对译文进行再创作,以使译文适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忠实”。
2.3 翻译实践
由于不同区域和国别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语言差异,所以翻译实践时要做到既要保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使译文通顺易懂。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也各不相同,所以在翻译时要考虑到该地区民族特点,充分考虑到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如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民喜欢吃五色饭、油茶、酸角等;藏族人民喜欢吃糌粑、酥油茶、牦牛肉、酥油等;维吾尔族人民喜欢吃烤肉、羊肉等。因此在翻译这些民族美食时要根据汉语的语法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能符合该民族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又如在翻译宗教词汇时,要注意该宗教词汇所代表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要准确理解其含义,才能译出准确的译文。因此在翻译这些区域和国别的地方文化时要了解其地方文化特点。如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很多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翻译这些地区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现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建设等情况。在翻译这些地区文化时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以及该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等情况。又如我国bdmJ5JQSOj9hd34Z2VHgh05o33UhynD/KKXRxjEzTOo=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这些地区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到该区域文化特点和该区域人们的生活状况等情况。如在翻译东部沿海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时要考虑到东部沿海人们生活环境比较舒适、生活条件比较好等情况。而在翻译西部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时要考虑到该区域环境比较艰苦、交通条件不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情况。这些不同之处都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
2.4 翻译教育
在区域与国别视域下,要进行语言翻译研究,除了要了解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外,还要对当地的翻译教育情况进行研究。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翻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在语言翻译教育方面,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而且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存在着不同。如德国翻译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功,其教学内容以翻译理论为主,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技巧,而对于语言本身的知识学习较少。法国虽然也注重培养翻译人才,但其教学内容与德国存在较大区别。在法国,主要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主。此外,对中国学生而言,目前国内高校设有外语专业课程,但很多学生没有把语言学习和翻译联系起来。因此要想在区域与国别视域下对语言进行翻译研究就必须对我国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进行语言翻译。
3 语言翻译的分类
语言翻译是指用不同语言文字对同一文学作品或同一作品中的不同语言进行转化。语言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理论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语言翻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翻译理论和语言翻译方法。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历史比较法、案例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遇到一些词汇、短语等难以理解或表达不清楚的现象。这些词汇和短语既有传统意义上的词汇和短语,又有其特殊意义,一般称之为“文化负载词”或“文化信息词”。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不能完全理解原文的意思、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差异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如利用网络搜索、查阅词典、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等。语言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翻译还包括各种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化译法等。其中直译法是指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意译法是指对原文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进行转换;音译法是指通过译文音来进行翻译;化译法是指将原文中不存在或者比较抽象的东西转换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或者将原文中比较具体的东西转换成比较抽象的东西。从语言翻译理论和方法上看,可以把语言翻译分为功能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类。功能翻译是指将原文中所表达的文化信息或与原文意义密切相关的信息按照译语读者所接受信息习惯进行转换。交际翻译则是指根据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读者所接受信息习惯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意义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交际翻译强调译文应在读者原有语言习惯上进行转换,以求与原语读者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保持一致。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对语言翻译问题进行研究最多的是功能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功能翻译论和交际翻译论认为,语言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交际活动中,语言作为信息载体可以促进信息传播、交流和共享。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译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各民族之间所存在文化差异等问题,并要尽量保证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信、达、雅”三个字。“信”指译文要准确、完整;“达”指译文要流畅、自然;“雅”则指译文要优美、得体。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语言交流越来越频繁,交际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交际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转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首先要熟悉原文和译语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其次要明晰原文和译语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最后还要根据译文读者所接收信息习惯进行转换。
4 翻译技巧
4.1 转换
翻译过程中,如果能够转换思维,使用新的语言思维和新的表达方式,就能实现文本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也就是实现了语言上的“信”。在进行翻译时,应该采用直译、意译和音译等方法,来实现文本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
4.2 调整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文本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还可以对原文内容进行增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3 删除
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对部分原文进行删除。只有删除不需要翻译的部分,才能使文本更加完整、规范。
4.4 补全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将原文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使原文更加完整、规范。在进行补全时,要保证内容真实、合理、完整,不能出现虚假或者夸大等情况。
4.5 异化
异化翻译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翻译方式,在进行翻译时应该根据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来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手段。
(1)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使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来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例如,在中国,“龙”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经常出现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如果在进行翻译时将其翻译成“Dragon”,就会失去文化内涵,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相悖,因此就可以采用音译的方式来进行翻译。再如,在进行“凤凰涅槃”这一成语翻译时,由于在中国文化中凤凰是一种吉祥之鸟,经常被用来比喻重生和胜利,因此就可以将其翻译成“Legend Birthday”。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2)语言差异
在区域与国别视域下的语言翻译过程中,语言差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语言在区域与国别视域下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这就需要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对语言差异进行处理。从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来看,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区域与国别视域下的语言翻译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进行比较,以确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表达习惯。其次,对于同一国家和地区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表达习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来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手段。再次,在进行翻译时,还需要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语言表达习惯存在着不同。在进行翻译时应该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以便能够使译文更加符合受众群体的需求。
5 结语
区域与国别视域下的语言翻译研究,是我国外语学界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翻译研究新模式,在我国外语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语言翻译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语言翻译研究已成为我国外语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区域与国别视域下的语言翻译研究不仅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文化背景,而且还应该放眼于世界各大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语言翻译规律和翻译方法。同时,这一研究需要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翻译质量。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区域与国别视域下的语言翻译研究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特点,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与交流,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本文系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外语教育改革创新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WX202202-B;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新文科背景下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WY2022072-C15。
崔丹(1974—),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
Deng Liming(1984—),男,英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