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4-10-29 00:00:00黑莉莉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8期

摘要:音乐作为人文艺术学科,其对学生的成长、人格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音乐知识与技能,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共享尤为便利,为跨区域音乐文化交流提供了保障,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提出了相关思路与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专业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一、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受美与体验美而掌握创造美的能力。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为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能力、艺术素养的培养。而学生在音乐学科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还可以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及利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的能力。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高中音乐教师可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集知识性、趣味性与美学体验为一体的学习情境。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科学合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帮助音乐学科教师形成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激活学生的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其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更是对其信息化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促进跨8xcSm+x9NcGgEIV/fU705A==区域音乐文化交流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教师来说,丰富的信息资源必然也意味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对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拓展视野,同时,也可以参与并推动跨区域音乐文化交流。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与音乐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拓展学科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教师还可以邀请音乐人或音乐教育家举办讲座,为学生提供高价值专业指导和学习机会。同时,音乐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

(三)有利于形成活跃轻松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氛围

纵观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体参与度比较低,并且很容易出现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情况。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音乐学科教学课堂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更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将枯燥的音乐理论转化为动画、视频或者音频,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有利于科学进行教学成果评估

音乐学科的考核与应试教育学科考核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综合水平与真实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有效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能为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三、当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调查研究发展,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参与,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互联网中有很多打动人心、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且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诉求。而这些音乐作品也都反映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与之相比,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更新速度则相对比较慢,所选歌曲对高中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也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即便已经有一些教师有意识地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环节,但只是停留在对教学内容的电子化呈现层面,并没有真正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互动活动设计等教学创新中,更没有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一)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次教学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有利于帮助教师实现精准教学的目标。新课改更加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必须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绪与状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此,教师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差异,合理进行分层教学。

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深入掌握学生实际学情,动态了解学生的能力表现,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分层式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时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诉求提供和推荐对应的学习资源。

与之相应的,在后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进行分层式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对学生的各维度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学生的知识盲区,同时也为后期精准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和考核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进步与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讲解《音乐与民族》中“多才的华夏之音”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划分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即民歌组、民乐组、戏曲组、曲艺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意愿自主选择组别。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每一个小组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自己小组曲目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自己小组任务的时候针对自己小组所代表的音乐类型的相关知识,又能在汇报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成果的交叉共享。最终的教学成果是,学生对民歌、民乐、戏曲、曲艺四大音乐类型的知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建立了完整的知识拼图。

(二)通过创设生动情境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都有其独特的背景,都包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通过微课以及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呈现。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生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与环境中学习,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与鉴赏力。

例如,在讲解《音乐与社会》中第二节“大众音乐”时,在介绍大众音乐类型之一——影视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冰山上的来客》相关片段;在介绍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可以播放《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

(三)利用视频教学提升学生想象力

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的培养与强化,使得学生可以拥有更为丰富的想象力,更能理解音乐中隐含的情感和意境。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知识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教师应充分结合高中时期的认知特性,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视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空间,通过具象化呈现的方式和具有冲击力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音乐学科内容,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鉴赏《茉莉花》这首曲目的过程中,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感知音乐里蕴藏的情感与意境,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播放《茉莉花》曲目的同时,播放茉莉花的相关图片与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感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四)使用信息技术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音乐课程教学的“以生为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环节,创设能够让学生沉浸其中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够有效实现师生、生生交流的教学互动。教师进行所有教学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而其间接效果,是有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

比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设置抢答互动的环节。题目的设置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在激烈的抢答过程中,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所有类似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音乐学科本身的育人特点,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势必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塑造、审美养成等。

结合此趋势,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讲解,将其中蕴含的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弘扬和对社会发展的赞美传递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与道德素养。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其对社会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又因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推荐喜闻乐见、富于正能量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积极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荼毒。

此外,教师还可从学生的音乐偏好角度出发,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结合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既是比较热门的歌曲,同时也是弘扬主旋律的歌曲,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由演唱或组织排练大合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结束语

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音乐课程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作者单位:黑莉莉 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

黑莉莉(1981-),女,回族,山东临清,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阳.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上).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3.

[2]李泉波.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美学视角[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88+91.

[3]唐彩琴,米娜,陈移茂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佛冈县第一中学;广东省惠东县高级中学;广东省惠东县惠东中学;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2018:5.

[4]黄元熳.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22):201.

[5]秦亮.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J].考试周刊,2013,(84):184-185.

[6]刘娟.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情趣与乐趣[J].考试周刊,2013,(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