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课程,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并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培养学生应对信息化时代社会挑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比如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跨区域文化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伦理和法律问题,推动其积极参与社会互动,解决复杂问题,引导其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及其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道德素养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革命。在教育领域,信息化已经深刻改变了学习方式、教育资源获取的途径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目标和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品质和综合素质。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感和自我约束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及信息化教学概述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这一思想成为教育的指导理念,体现在多个关键方面,包括文化观念、理性思维、政治认同以及公共参与意识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道德水准高、法治意识健全、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
文化观念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鼓励学生尊重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包容性思维。理性思维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伦理和法律问题上做出明智的决策。政治认同是另一个关键方面,它鼓励学生参与政治过程,了解政治结构、法律体系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公平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公共参与意识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强调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精神。这包括了解社会问题、参与志愿活动和社会改革,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渗透核心素养的指导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需要规划课程内容,确保教学活动既能够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又能够培养核心素养。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批判性思考。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积极开发信息化技术载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改善课堂环境。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互动教学工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让传授知识的过程更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和信息化技术在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深入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加强两者的融合,以核心素养为战略指导,规划并设计课程活动,确保课程教学更加合理、富有活力,以培养更有道德、法治意识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信息化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生动和多样化。通过多媒体、互动课件、在线教育平台等工具,教师可以更好地呈现教育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播放教材中没有的社会真实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生需要思考伦理和法律问题。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案例供学生分析和探讨,辅之以教师的灵活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互动与合作
信息技术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更具互动性。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电教设施实现伦理和法律问题的跨地域交流。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和筛选法律信息,了解相关法律和道德准则,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其自学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变革。
(三)培养数字公民素养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学生必须具备信息化素养,以理解和适应数字时代的伦理和法律挑战。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数字工具、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网络法规等,这些是数字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可以解决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问题,如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全面地理解伦理和法律的背景和
影响。
四、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融入策略
(一)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信息化背景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选择合适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精彩的视频短片《道德与法律》、普法戏剧《以案说法》等,并结合教学目标,适时对视频加以解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基于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积极的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深入地探讨道德与法治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情境教学法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在情境中安排一系列任务和活动,以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参与。这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解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应用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
与度。
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不同风格的电视剧或电影,以展示不同的师生关系。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影片中哪些教师的行为影响了他们的自尊心,以及他们希望教师如何引导和监督他们,等等。这种讨论不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师生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总之,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巧妙地选择和设计情境,引入问题和互动,以及将情境持续贯穿至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原则。同时,这种方式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培养更有道德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借助网络资源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一步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方法在面对复杂或抽象的法治知识时尤为有用。
比如,八年级下册《坚持宪法至上》课程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地方法规与国家宪法相冲突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知识点。此外,通过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引用真实案例、新闻报道、法律实施情况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信息化技术为教师展示实例提供了便利,其可以使抽象的法治原则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将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强化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三)运用微课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发挥时政资源的教育潜力,以创造更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特别是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时政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不可或缺。教师可以结合学校课程要求和时政热点,定制微课资源。微课可以包括视频、文档、互动模拟等多种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意外死亡的视频,绘制意外死亡相关数据图表,并展开案例分析,以展示生命的珍贵。教师还可以将微课资源作为学生的课前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以掌握杜绝危险、保护生命的措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模拟情境演练,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这种反转的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加深他们对自我保护问题的理解。
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时政资源,教师还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性任务。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以《在社会中成长》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安排时政案例问题,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共同调研相关法规、政策和案例,撰写调研报告,展示研究成果。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观察角度和认知视野。完成成果展示后,教师应提供反馈意见,鼓励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勇敢表达。反馈评价可以包括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深入的探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时政议题的重要性,并形成自己的政治认同。同时,学生还能树立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规范,进一步强化对社会、生命的思想认知。此外,学生还可培养出参与政治话题的兴趣,提升公共价值意识和公民意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的互动性
过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一教学要求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十分重要。 以九年级上册《人民当家作主》的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国家行政机关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对于未踏入社会的初中生而言,这些知识既难以理解,又难于bDGMleovKtRYguKKiw+k6Az9UpFCBnyneAp64LzGpMk=记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呈现这些抽象概念。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仅限于课堂内部,还应被扩展到课后学习和互动交流中。例如,教师可以设立在线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讨论、分享看法。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有机会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主动搜索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化他们的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源,比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其中包含抽象或复杂的法律和伦理概念。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生动的案例分析,也可以模拟实际法律和伦理知识应用情境,并在相关情境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它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其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富活力和吸引力。
五、结束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目标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是一个有益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跨文化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伦理和法律挑战。教育者需要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更多支持。因此,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单位:刘军利 山东省昌乐县首阳山中学
刘军利(1971.11-),男,汉族,山东昌乐,大专,一级教师。
参考文献
[1]苏利珍.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2020(44):80.
[2]葛玉良.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20(94):111-112.
[3]谢姗姗.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7):40.
[4]赵桂珍.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的创新发展[J].互动软件,2020(4):4759-4760.
[5]王俊香.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信息周刊,2018(9):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