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重构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从整合数学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小组线上竞赛、开展多元评价四方面出发,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相关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教学领域,可以提升教学质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改革新形态。随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学生不再被动听讲,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或在合作探究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
(一)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特定探究任务,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而开展[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多样性手段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在这些资源和工具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题、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有益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有益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不到保障,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互联网+”背景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突显其主体学习地位,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记录、总结、评价、督促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及时向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形成教育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
(四)有益于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学习所需的资料,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各个小组合适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改变学生低效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质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策略
(一)整合数学问题,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前,需要为学生设计、整合问题。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问题是关键。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围绕问题成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并解答问题。这样的合作流程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更为顺畅[2]。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合作主题,利用电子软件整合、呈现对应主题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在合作中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清晰了解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开展系统化的学习。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为例,教师可将合作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理解万以内进退位加减法的概念,掌握运算过程,提高运算能力。基于此目标,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蜜蜂王国今天又有新的行动了,你知道是哪些行动吗?”这一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和呈现“蜜蜂王国豪华皇宫”的情境图,辅以问题:“蜜蜂王国不同蜂种岗位分工明确,请看图回答,第二队比第一队少了多少只蜜蜂?怎样进行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算?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运算过程是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利用word文档制作清晰的问题列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照顺序解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向同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算法。当出现结果分歧时,教师要利用word文档记录学生的每一个估算结果,让学生寻找分歧原因。学会验算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学生只有通过验算才能检验估算结果的正确性。教师可以变换提问方法,并使用word文档对问题加以归类:
1.估算类:蜜蜂生产记录对吗?怎样进行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估算?
2.运算类: 怎样检查蜜蜂生产记录?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运算过程是什么样的?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呈现情境图,使用word软件整理问题,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演算能力,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整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二)创设真实情境,利用智慧课堂推进合作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造智慧课堂,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创设真实情境,利用网络或学习软件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图片、视频、音频等,助力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使用学习软件,使其深入教学主题情境,在合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认识科技的重要性,在智慧课堂中提高合作学习能力[3]。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三角形的图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平面图形,创设“小工匠”主题情境。教师可以播放“七巧板”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提示进行剪切、折叠、拼接等操作,寻找多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还可以利用动画软件模拟不同图形拼接的过程,配合相应的衔接音效,打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拼接多边形的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通”软件构建智慧课堂,并以之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软件发布“三角形稳定性”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视频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发布合作探索问题:
1.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要将支撑架、书架、门框制作成三角形?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学生借助“学习通”软件观看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研究并回答问题,从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
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通”教师端,向学生端发送精美的地砖图案,要求学生操作软件,分解地砖图案中的三角形,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在这个完整的小组合作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能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掌握发展空间观念、探索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创新。
(三)小组线上竞赛,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时间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容易对其他组员产生学习依赖性,从而丧失独立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其在合作活动中的参与度也将随之降低,反而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线上竞赛的方式,让各个小组通过互联网回答问题、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实践探索,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4]。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为例,本课安排了不同的信息窗,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软件,组织学生成立线上学习小组。在合作开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小组进行个性化命名,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线上分组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小组线上竞赛活动任务:
1.分析“米粉重多少克”,理解方程的意义。
2.研究“小金丝猴重多少克”,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
3.讨论“鹦鹉重多少千克”, 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
4.估算“白鹭有多少只”和“黑天鹅有多少只”,验算结果,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探究“长颈鹿有多少只”,解决有难度的实际问题。
以上五项竞赛活动设计,指向教材中五个信息窗中的知识内容。学生需要合作分析问题“米粉重多少克”“小金丝猴重多少克”“鹦鹉重多少千克”“白鹭有多少只”“黑天鹅有多少只”“长颈鹿有多少只”。同时,“学习通”软件中的即时聊天系统会记录小组的探讨过程和研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各小组成员在竞赛中明确分工,分别负责整理、记录、提交、总结等任务。在共同合作下,小组成员能理解方程的意义,体验和理解等式性质,明白“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一个数,等式仍成立”的道理,学会解形如“x±a=b”的方程。
在竞赛结束后,教师要在“学习通”软件中生成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统计表,表格中应详细体现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评价、荣誉称号、改进建议、学习指导等内容,并逐一下发至小组长的“学习通”软件账号中。各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分析成果统计表,吸收教师的建议,以便在日后的合作学习中继续努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发挥竞赛活动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良性竞争意识,最终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四)开展多元评价,改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采取多元评价模式,持续帮助学生调整和优化合作学习策略。教师要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以多个评价主体和多种评价维度相融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完整过程,使其了解自我学习中的优缺点,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5]。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摸球游戏——可能性“为例,本课合作教学历经“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通过摸球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使其明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电子评价档案,详细点评各个小组的表现,逐一授予各小组荣誉称号。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点评,在此基础上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互相点评,让学生将点评成果通过“学习通”发送至每个小组成员以及各小组组长终端处,从而形成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的合作评价效果。
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评价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摸球实验”,验证以下事件的可能性。
1.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
3.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
这种以评价任务为主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呈现事件的可能性,让各个小组通过参考思维导图分析事件的可能性,验证自己的合作学习成果,为他们的自主点评提供依据。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改进小组学习方式,给予他们充分的个性化学习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设计合作学习的数学问题,创设指向迁移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组织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开展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活动,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形态优势,提高教学合作教学实效,最终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效。
作者单位:李雪梅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黄山实验
小学
李雪梅(1992.02-),女,汉族,山东滨州,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吕照.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学周刊,2021,(21):51-52.
[2]董军梅.“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智力,2021,(02):167-168.
[3]丁兴军.“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教育,2020,(29):62-63.
[4]沙巧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文化素养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43+42.
[5]许蓝方.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