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街道社区是密切党和群众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党员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一线堡垒。本文对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与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进行多次访谈,在了解当前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现状基础上,以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以期为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有益经验。主要体现在增强政治领导力抓实政治建设,增强思想引领力强化理论武装,增强贯彻执行力严密组织体系,增强群众组织力走好群众路线,增强社会号召力加强团结凝聚,增强自身免疫力推进自我革命。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昌盛园社区;社区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因此,在新时代社区党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如何破解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是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基于这样的思考,通过到昌盛园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对“昌盛模式”的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经验启示,以期为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一、昌盛园社区基本情况
昌盛园社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常住居民2341户,7078人,共有住宅楼40栋,分属于21家产权单位,被圈出36个独立小院。由于产权单位众多,大部分楼栋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多、居民投诉集中,是昌平区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昌盛园社区设有1个社区党委,下辖4个党支部。现有“两委”班子成员7人,社区工作者5人,党员225人,居民代表57人,在职党员595人,其中社区党委书记由城南街道社区办副主任兼任。曾经社区党组织管理体制不顺畅,两委班子配备不强,与驻区单位的共建意识相对淡薄,社区党员对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作用。2020年城南街道启动昌盛园社区改造后,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主动治理,社区党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密切联系群众,动员企业、居民、党员等一切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实现了昌盛园社区从“乱”到“治”的转变,并在改造过程中探索出了向前一步、主动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昌盛模式”。
二、昌盛园社区党组织建设特色工作做法
(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近年来,昌盛园社区在进一步优化“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楼栋党员骨干”四级组织架构,规范社区党组织设置,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1+1+1”(1名街道机关干部+1名社区党委委员+1个网格党支部)工作机制,有效发挥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指导各网格党支部加强规范化建设。同时强化队伍建设,社区党委书记由街道从优秀科级干部中择优选派,并设1名专职副书记负责社区党务工作。
(二)整合各方力量提升社区治理合力
一是实现大物业统一管理。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物业,将昌盛园小区原有的21个管理区域合并为一个,实行统一管理、集约发展。同时,社区和物业公司展开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小区建设,以“先尝后买”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实现社区治理由政府帮扶向市场化运营稳步转型。二是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借助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动员广大企业、居民等一切力量集中攻坚参与社区建设,形成了党建引领、居委会主导、居民自治、驻区单位协同的治理体系。
(三)提升服务质量精细化建设美好家园
昌盛园社区以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为居民提供精细化定制服务,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建设党群服务阵地。利用闲置空间打造昌盛议事厅、健康站、童心苑三处公益用房,涵盖党务、政务、文体服务等多种功能。二是增进文化认同。组建社区歌舞、旗袍、朗诵等文化社团,开展文明养犬、小树认领、社区LOGO征集等活动,搭建居民交流互动平台。三是申报数字家庭试点。主动探索“昌盛模式”3.0,打造线上综合平台。
三、昌盛园社区党组织建设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市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社区党委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北京市委文件明确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昌盛园社区党委书记由街道从优秀科级干部中择优选派,在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时,实现了社区党委、居委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社区党委的地位提高了,辖区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党的形象地位更加凸显。现在社区居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社区党委,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二)形成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0年8月起,在城南街道工委指导下,昌盛园社区积极探索“大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把各类资源统筹起来,最大限度凝聚起社区治理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成立昌盛园社区公益联盟,每月为社区居民提供一次便民服务活动,不仅拉近了社区与社会组织的距离,而且有助于推动更具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和服务加入社区建设队伍当中,带动辖区周边资源,共建和谐友好社区。发动居民自治,成立居民协商议事厅,做到社区问题大家议、共治理。
(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昌盛园社区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定制化服务,让党群服务更精准、更有效。围绕“昌盛无界·幸福共享”项目、义诊项目、为老服务项目等开展共建活动,建立在职党员认领任务机制,实现群众需求与党员志愿服务资源精准对接。为满足社区居民阅读需求,设置图书区,居民可根据需求借阅图书,针对儿童定期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根据辖区企业多、学校多、高素质人才多的特点,以昌盛议事厅为平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儿童围棋、免费理发等多项涉及居民现实需求的公益活动。
四、昌盛园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增强政治领导力抓实政治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社区基层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党组织起到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昌盛园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优化“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楼栋党员骨干”四级组织架构,探索“1+1+1”工作机制,创新党员认领任务机制,实现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形成有效的“网格吹哨,党员报到”社区治理新格局,展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使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增强思想引领力强化理论武装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昌盛园社区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北京组工等学习平台,组织社区“两委”、社区党员,通过持之以恒抓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从而有效解决了党员政治理论基础薄弱所引发的本领恐慌问题,拓宽了党员的视野,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避免出现遇到困难绕着走、遇到麻烦躲着走、遇到矛盾转上级的现象,保证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畅通无阻。
(三)增强贯彻执行力严密组织体系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昌盛园社区在落实好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新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设立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和楼栋党员骨干,网格内所有党员实现“亮身份”,发挥自身特长,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让群众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在眼前,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方法路径,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构建“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双向服务新模式。真正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
(四)增强群众组织力走好群众路线
昌盛园社区在各项工作中自觉走好群众路线,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通过干部入户家访、公众号线上问计、共商共治墙公示、民情连心卡直通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落实好“畅诉求、明议题、听民意、拟方案、定决策、评效果”的“居民自治六步法”,推动居民参与到公共设施建设中,从完善结构、优化服务、强化功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昌盛园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突出人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形成了多方共商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五)增强社会号召力加强团结凝聚
党的伟大事业推进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要跟进到哪里,落实到哪里,保障到哪里。昌盛园社区党组织坚持把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定期交流机制,推动社区治理“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社区治理合力。探索共建活动项目化管理机制,与辖区中小学、国企单位等开展共建,解决社区公共配套少、建设资金短缺等现实问题,同时建立在职党员认领任务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的社区氛围,让“昌盛模式”更有内涵,激活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达到了增强社会号召力、党组织集体凝聚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7.
[2] 王玉柳.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探析[J].行政与法,2020,(04):73-74.
[3]刘梦然.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化理路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的探讨[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23,(01):64-75.
[4]董中兴.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3:35-36.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