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竹编工艺具有宝贵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体现着古代中国人的设计智慧,在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竹编工艺在当代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能够在融入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与发挥其设计智慧、设计资源与设计能量。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分类梳理了竹编工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已有成绩与不足之处,最后基于研究现状与相关思考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
关键词:竹编工艺;竹编;设计智慧;传承;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数字文旅视角下重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地方营造研究”(23SKGH062);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致用与载道:重庆磁器口钟家院家具装饰艺术研究”(CYS23386)阶段性研究成果。
竹编工艺的原材料是竹子。竹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是一种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为一体的绿色材料。竹编工艺的基本流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剖丝、切丝、刮削、磨光、编结等工序,运用各种编织方法编成”[1]。中国的竹编工艺在南方各省均有分布,各有特点,主要以浙江东阳竹编、四川青神竹编、湘西竹编、武陵竹编等最为有名。竹编工艺具有宝贵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体现着古代中国人的设计智慧,在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
伴随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竹编工艺日趋边缘化,其遭受着来自现代工业品的替代与冲击,但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其竹编器具中意蕴的“竹文化”“竹精神”早已深深融注到中国人的生命性格与民族精神之中,无法割舍。因此,国家加大了对竹编工艺的扶持,比如在2008年6月,竹编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前后有俞樟根、何福礼等竹编艺人被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与此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层面重视了“竹”的重要意义,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等行动目标;2023年11月,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正式发布了《“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这为竹编工艺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支持。
上述背景表明,竹编工艺在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助于推动“以竹代塑”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也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有助于以竹编工艺为资源助推新时代美育、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要深入研究竹编工艺,首先就要对竹编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梳理、严谨分析与概括总结,以此明确对竹编工艺的研究问题与研究价值。
一、竹编工艺研究现状的分类梳理
基于查找收集的文献资料,大体上可将竹编工艺的相关研究现状分为以下四类研究:一是有关竹编工艺概念及发展历史的研究,二是有关区域性竹编工艺的研究,三是有关竹编工艺当代创新应用的研究,四是有关竹编工艺融入当代课程的研究,这几类相关研究均不同程度展现了竹编工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宝贵的设计智慧、设计资源与设计能量。
(一)有关竹编工艺概念及发展历史的研究
从某种角度来看,竹编工艺的发展史亦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竹编工艺经历了漫长又复杂的工艺演变历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均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竹编工艺,产出了一系列蕴含深厚设计智慧的竹编产品。竹编工艺兼具着审美与实用,既有手工的温度,也有设计的智慧。在中国,有关竹编工艺概念及发展n8l/xbxbrXeh5qHWJiFj12ao/6o5o6TgUT2W1U7ars0=历史的研究十分丰富,出版了一系列介绍与阐释竹编工艺的专著。
一部分学者,在整体介绍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其中含括了竹编工艺的相关内容,如潘鲁生(1998)强调要将竹编工艺作为民艺学的研究对象之一[2]。呼志强(2007)在记录传统手工艺品及相应制作工艺的同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竹编工艺[3]。一部分学者,直接将研究关注点聚焦到中国竹编工艺,对其学术概念、发展历史、技艺特点、美学精神等均有深入的研究,如徐华铛(2010)通过观照竹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总结了竹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4],呈现出一部浓缩的竹编工艺发展史。沈珉(2007)则对竹编的发展历史分期展开了严谨地界定[5],有助于竹编工艺历史的后续研究。刘国才(2014)不仅介绍了竹编起源、竹文物、竹文化等,还重点介绍了竹编的各种编制方法,同时结合实物论证列举了世界各地的竹编产品,深入阐释了竹编工艺[6]。陈云华(2008)阐释了竹编工艺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功用,分析了竹编产品在生活维度方面的重要性[7]。这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对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发展演变、技艺特征均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与总结。此外,笔者还收集整理了部分有关竹编工艺的学术专著(如表1)。
(二)有关区域性竹编工艺的研究
中国竹资源极为丰富,不同的地域造就了各异的竹文化,也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竹编工艺,其中主要以四川、浙江、湖南、福建等地最为有名。不同地区对竹编工艺的一系列研究,既有共性,也充满着个性,这源自中国传统竹文化与竹编工艺的共通性,以及区域性工匠的创造性思考,同时也取决于竹子材料的地理属性,因此在东阳、嵊州、青神、安徽、浙江、昌化等不同地区,都有大量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产出。
这些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文献是对区域性竹编工艺的整体历史梳理、工艺总结,如龚明伟的《东阳竹编》(2014),童铧彬的《嵊州竹编艺术研究》(2015),张应军、李柏山的《武陵竹编——技术与艺术》(2016)等(如表2)。另一类文献则是对区域性竹编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进行思考,例如殷灿新(2011)从主题创新、工艺创新、开阔视野三个维度思考了四川青神竹编艺术的创新路径[8]。戴莹(2014)对安吉竹编的生活用具展开细致研究,分析出结构和美学之间的关联,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竹编手工艺现代设计案例,针对安吉地区的生活竹编产业现状提出设计优化建议[9]。王星伟、黄德荃(2016)从竹编创新的角度出发,以刘氏竹编为原型,探讨了竹编在形式上的创新与发展[10]。王雪萌(2018)从洛宁竹编的历史发展角度,去探讨在室内设计中的价值体现[11]。侯鹤云、黄欣怡等(2022)以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模型为基础,集中讨论了东阳竹编技艺活化的困境与可行性[12]。同时,石丹沁(2022)以传统竹编技艺“再设计”为导向,从形式、功能、材料三个方面对传统竹编技艺进行了探索[13]。徐逸欣(2023)以临川蔑编技艺为例,分析了叙事性元素在临川蔑编技艺中的传统运用及创新发展[14]。这些相关研究对不同地域的竹编工艺均有历史、工艺特点的梳理总结,以及当代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思考。
(三)有关竹编工艺当代创新应用的研究
中国传统竹编工艺是劳动人民凝结了几千年的设计智慧果实与工艺制作经验,通过不断地传承与发展,其编制技术也日益发展地更加成熟与现代化。通过阅读与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竹编工艺在当代的创新应用已经较为成熟,特别是在艺术设计领域,竹编工艺成为艺术设计重要的艺术资源与创意来源,在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均有典型性的创新创意表达,较大程度传承与发展了中国竹编工艺的设计智慧。基于文献而言,有关竹编工艺当代创新应用的研究,主要通过理论研究与设计案例两个维度来综合呈现其研究现状,理论研究揭示了竹编工艺在不同领域创新发展的方向,设计案例展示了竹编工艺在现代转换中的现实价值。
1.理论研究方面。一类文献思考了竹编工艺在室内设计当中的现代应用,张钰舒等(2022)分析了柳编工艺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应用思路,并作了设计实践探讨[15]。吴昆(2021)基于非遗传承视域探析了竹编工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路径[16]。温叶静等(2021)、郑奕雯(2021)、黄滢(2018)、刘静(2021)则基于室内装饰、室内陈设、室内家具的角度思考了竹编工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路径。这一系列文献提供了竹编工艺融入当代室内设计的创新应用路径。
一类文献探讨了竹编工艺在图案设计当中的现代应用,孙莉等(2023)思考了竹编工艺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意义,进而提出了竹编图案在海报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中的具体应用[17]。张雅然(2022)在硕士论文中提出了竹编图案的再设计实践,包括平面维度的图案设计1loMDHthWbwHXDFAWS/4PxhyRwPIf0KKI5e7274+h4E=与应用、基于竹编图案视觉特征的二维图形再设计[18]。这一系列文献为竹编工艺的图案再设计提供了转换方法。
一类文献研究了竹编工艺在产品设计当中的现代应用,许懋琦等(2014)总体梳理了竹编工艺产品的概况、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设计角度的解决方法[19]。王亚明等(2020)基于文化传承视角思考了竹编文创产品设计,并对其产品的文化感、功能、市场等相关问题作了讨论[20]。白玥等(2022)则基于非遗传承视角探讨了竹编工艺在现代包袋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并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21]。唐恬等(2020)又基于家居产品的视角思考了湘西竹编工艺的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22]。方振远(2018)则基于浙江昌化竹编工艺思考了传统竹编产品的现代创新设计,并提供了多维度的昌化竹编产品创新策略[23]。这一系列文献从不同视角思考了竹编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多元的实施路径,充分展现了竹编工艺设计智慧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可行性。
一类文献思考了竹编工艺在服装设计当中的现代应用,廖秀(2023)、陈双等(2023)、何颖婷(2021)、张卓(2022)等人从传统竹编工艺出发,不同程度思考了竹编工艺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并提供了不同维度的应用方式与路径。马於婷(2022)则思考了传统竹编工艺在古希腊风格服装中的创新应用,包括设计构思、设计呈现、实物制作三个方面[24]。曹春楠(2022)与钟兴(2019)则分别思考了黎族藤竹编工艺、瑞昌竹编工艺在现代服装中的表现与应用。这一系列文献探讨了竹编工艺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价值,并从不同视角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现实实施路径。
2.设计案例方面。在竹编工艺应用实践研究领域,2018年台湾举办的花卉博览会上的“竹迹馆”(如图1),是中国传统竹编工艺与建筑设计跨界结合的典范,整个建筑均运用竹编编织工艺完成,充分展现了竹编工艺的美感与智慧。崇州竹编博物馆(2018)的空间设计展示了竹编工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在“竹艺”方面,设计师用竹编制作一个装置来包住原始老宅的穿斗木结构,最后形成一种既装饰又展示的设计效果(如图2)。竹编工艺的设计智慧在当代设计实践中,还涉及到各种产品的设计,比如竹编椅子与凳子的设计(如图3),竹编手提包的设计(如图4),等等,这些产品体现了竹编工艺在家居产品设计、服饰产品设计领域的创新实践应用。另外,竹编工艺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实践也有许多典型性案例,以“竹编+”的联名方式,活化了传统竹编工艺,更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了非遗美学,比如中国高端女装品牌NEXY.CO(奈蔻),携手四川省非遗传承人、道明竹编世家第三代传承人杨隆梅,在2023年春推出【知吾·竹】非遗竹编艺术家联名系列(如图5);又如刘氏竹编与劲霸男装跨界融合,在2023年9月推出了多款具有传统美学与现代风尚的男装服饰(如图6)。竹编工艺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实践,充分发挥了竹编工艺的设计智慧,美化了建筑、空间、产品与服饰,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传统竹编工艺,体现其设计智慧的当代价值。
(四)有关竹编工艺融入当代课程的研究
基于传统竹编工艺而开发当代课程,有助于将竹编工艺的设计智慧通过课程教学而进行传播,并以此进行人才培养。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发现将竹编工艺融入当代课程的研究,主要有这两类:
一类是将竹编工艺融入不同的课程教学,探索了竹编工艺融入课程的开发路径,或是教学模式的革新。如:胡文娟等(2023)在空间思维训练课程中引入竹编工艺,以此开展教学实践工作,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竹编工艺相结合,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竹编工艺的魅力,培养创新意识,自觉树立起保护、传承和弘扬竹文化和竹编工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25]。顾莉莉(2019)则探索了东阳竹编的工艺特点,进而分析了东阳竹编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课程的探索与应用[26]。陈攀、彭代明(2019)将道明竹编民间艺术融入本土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基础课程中,探索了道明竹编艺术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基础课程的多重可行性与重要性[27]。潘腾飞、杨思宇(2020)则思考了职业院校公共艺术基础课程中道明竹编艺术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提出了道明竹编艺术的教学模式融合方法,并进一步具体提出了道明竹编融入职业院校公共艺术基础课程的具体方式[28]。
另一类是在对竹编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中,提出以教育+竹编工艺,或是课程+竹编工艺,来延续竹编工艺的生命力和文化影响力。如赵艳文、叶卫正(2023)在《东阳非遗竹编“云”博物馆的构建与发展研究》中,思考了东阳竹编进高校[29]。钟佳利等(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的开发策略中,思考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提出要基于道明竹编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文化教育意识[30]。杨亮(2023)则对短视频和传统竹编作了调研,发现竹编技艺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竹编短视频与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及意义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四强训练模式”,包括强化专业印象的训练、强化叙事设计的训练、强化艺术感染力的训练、强化互动设计训练[31]。此外,还有一部分文献碎片化论述了竹编工艺融入课程的思考,但均未深入研究,构成体系。
二、竹编工艺研究现状的相关思考
通过前文对竹编工艺研究现状的分类梳理,可见在不同类别的竹编工艺相关研究中,均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绩,丰富了中国竹编工艺的学术研究。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将有力地推动后续研究的继续完善、继续探索、继续前行。
(一)已有的成绩
第一,已对中国竹编工艺的整体历史有了完整的梳理。通过对有关竹编工艺概念及发展历史的相关文献分析,可见众多的学术专著与论文已经对中国竹编工艺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梳理,包括对竹编工艺的概念与工艺总结也已经很完整。第二,已对中国各地域的竹编工艺有了历史梳理与工艺总结。大量的文献已对四川、浙江、湘西、重庆、贵州、福建、云南、广西等地的竹编工艺有了历史的梳理与工艺特点的总结,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地域性竹编工艺研究成果。第三,已基于不同视角总结了竹编工艺当代创新应用的现实路径。相关的研究已经从不同的视角,比如文化传承、情感体验、绿色设计、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等视角对竹编工艺的当代创新应用路径作了探究,并思考了竹编工艺融入建筑、室内、产品、服装等领域的可能性,同时众多的设计案例可验证竹编工艺在现代转换中的价值,这部分的成果十分重要。第四,已对竹编工艺融入当代学校课程有了初步的探索。一部分研究已开始将竹编工艺的研究关注点聚焦于学校美育的应用中,以此来推动学校美育课程的更新与改革,这一部分探索的成果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对少部分地区竹编工艺的创新应用研究相对不足。目前的相关研究重在对整体的竹编工艺以及较为出名的区域性竹编工艺进行创新应用研究思考,比如青神竹编、东阳竹编、湘西竹编等,而对于各地区下局部的竹编工艺还尚待进一步挖掘与整理,同时也缺乏创新应用研究的具体关注,比如重庆垫江、石柱、巫山、梁平等地的竹编工艺。第二,对竹编工艺融入当代品牌的应用研究缺乏系统梳理。通过研究现状可见,竹编工艺已经开始与现代商业品牌开始跨界融合,通过联名的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美的实现,而对于这部分竹编工艺与当代品牌融合的相关研究,目前还缺乏系统梳理与经验总结。第三,对竹编工艺融入当代学校美育课程的研究相关薄弱。虽然有一小部分文献已对竹编工艺融入当代课程建设作了探讨,但仍然稍显薄弱,竹编工艺作为中国重要的非遗文化与民间艺术资源,如果融入当代美育课程,其能够较好地助力学校美育实施、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
三、结语
竹编工艺是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的重要传统手工技艺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设计智慧。目前众多的研究者投身于对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研究,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扎实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竹编工艺的概念及发展历史的相关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对区域性竹编工艺的研究也已经从各方面展开了探究,同时也已经总结了一系列有益的竹编工艺当代创新应用的现实路径,并且对竹编工艺融入当代学校美育课程作了初步的思考,这一系列成果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与借鉴价值。诚然,相关文献所呈现出的不足之处,比如对少部分地区竹编工艺的创新应用研究相对不足,对竹编工艺融入当代品牌的应用研究缺乏系统梳理,以及对竹编工艺融入当代学校美育课程的研究相关薄弱等问题,更加推动着后续研究去补充与完善。基于此,笔者对后续研究的研究方向有一些思考,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田野考察,深入考究各地区局部的竹编工艺,例如重庆梁平、垫江等地,对这部分竹编工艺展开挖掘、整理与创新应用;系统梳理竹编工艺与当代品牌联名创作的作品,包括其中的设计理念、创新方法、应用路径、销售效果等,以此总结出有益的现实经验与教训;加大对竹编工艺融入学校美育课程的研究,将传统手工艺资源转换为课程资源,形成有益的教育资源,助力学校美育课程开发与建设,充分发挥竹编工艺的学校美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220.
[2]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3]呼志强.中国手工艺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4]徐华铛.中国竹编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沈珉.中国传统竹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6]刘国才.竹编探源[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
[7]陈云华.中国竹编工艺:平面竹编[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8.
[8]殷灿新.四川青神竹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中华文化论坛,2011(3):65-67.
[9]戴莹.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设计特征及开发策略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10]王星伟,黄德荃.继承与开新——四川渠县“刘氏竹编”的创新与转型[J].装饰,2016(5):50-56.
[11]王雪萌.洛宁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8.
[12]侯鹤云,黄欣怡,任子涵,等.竹编技艺活化路径研究——以东阳竹编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123-126.
[13]石丹沁.传统竹编工艺的现代产品再设计探索[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1.
[14]徐逸欣.叙事性元素在竹编工艺上的运用——以临川蔑编技艺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23):85-87.
[15]张钰舒,王肖雨,崔晓磊.柳编工艺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2(1):125-127.
[16]吴昆.竹编工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1):125-126.
[17]孙莉,蒋彦.竹编图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14):129-131.
[18]张雅然.基于传统竹编图案的再设计[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1.
[19]许懋琦,曹洁.浅议竹编工艺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设计,2014(9):154-155.
[20]王亚明,吴平.文化传承视角下的竹编工艺文创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20(20):24-29.
[21]白玥,张吉生.非遗传承视阈下传统竹编工艺在现代包袋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流行色,2022(9):26-28.
[22]唐恬,石洁.基于湘西竹编工艺的家居产品设计[J].设计,2020(16):102-104.
[23]方振远.昌化传统竹编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8.
[24]马於婷.传统竹编工艺在古希腊风格服装中的创新运用[D].上海:东华大学,2022.
[25]胡文娟,孙志成,阮将军.传统竹编工艺在空间思维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竹藤通讯,2023(5):96-100.
[26]顾莉莉.东阳竹编文化元素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02-103.
[27]陈攀,彭代明.道明竹编艺术融入本土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探究[J].西部皮革,2019(22):102-103.
[28]潘腾飞,杨思宇.职业院校公共艺术基础课程中道明竹编艺术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20(2):214-215.
[29]赵艳文,叶卫正.东阳非遗竹编“云”博物馆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东方收藏,2023(2):122-124.
[30]钟佳利,谯江兰,廖以为.乡村振兴视域下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的开发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21(24):148-150.
[31]杨亮.非遗短视频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四强训练模式”——以传统竹编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130-134.
作者简介:邓勇,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学校美育。
熊亚玲,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通讯作者:张为民,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元宇宙空间生产、学校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