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小慧就餐不排队!”“小慧不交作业,光在本子上画圆圈!”“小慧不去做操,我们班又被扣分了!”“小慧动手打了副班长!”……
上个学期,小慧中途转学来到我们班,短短一周时间里就跟许多学生发生了直接矛盾。直觉告诉我,小慧可能是一个“问题学生”。
我打电话请带她到学校报名的姑姑来一趟,希望当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解决问题。小慧姑姑匆匆走进我的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我很忙,只能给老师10分钟,请快说。”我只能抓紧时间,开始了问答式的简单对话。经初步了解得知,小慧妈妈在她不到1岁时就不辞而别,再也没有回来。没什么责任心的父亲常年漂泊在外,对小慧不管不问,是身体残疾的奶奶把她拉扯长大的。奶奶腿疾严重行动不便,同族的姑姑看孩子实在可怜,才把孩子“交到学校”。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小慧性格自卑孤僻、暴躁冲动,甚至怀疑一切、仇视一切!让人尴尬的是,她姑姑临走时,还显得有些不耐烦地说:“娃在学校只要不饿死就行!”
接下来的几天,小慧多次在去厕所、放学途中跟同学打架,甚至顶撞老师、校警……几个不明情况的家长来校,要求学校尽快把小慧开除。我一时焦头烂额。身为班主任,我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她呢?
小慧的身世与经历让我彻夜难眠!我想,教育是需要情怀的,真正的教育不仅是在岗位上尽责,还要带着大爱去努力帮助学生!
在师生食堂里,我每顿给她4块钱餐票,让她跟我一起打饭GTW7fpUVXAwQHkDhHBPyQg==、吃饭,在她不反感时再乘机聊上一两句。一个半月后,我找到学校领导为她申请了生活补助,因为户籍问题而迟迟没解决的城镇低保也在我的奔走下落实了。我又分头去做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当大家知情后,都表示理解和同情。
这一天是小慧的生日,在我的建议和引导下,班长带领全班同学为她策划了一场温馨别致的“生日惊喜”。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我为小慧精心定制的蛋糕,一起唱响生日歌。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同学自发为她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礼物——从贴心的衣物、舒适的鞋子,到好看的书。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同学们对小慧深深的关怀与美好的祝愿。生日会的温情还延续到了校外。几位热心的家长主动联系我,提议在节假日时一同前往小慧家中,开展一次充满爱意的慰问与资助活动。这不仅是对小慧个人的鼓励与支持,还是我们班级大家庭团结友爱的体现。
渐渐地,小慧冷漠的脸上有了笑容,跟班上好多同学都处成了闺蜜,学习也有了起色。周末,小慧还经常到我家来,让我帮她讲题。我也总会留她一起吃饭,知情的左邻右舍都戏称我认了个干女儿。
现在,小慧主动申请当起了数学科代表,还组建了“数学探索者”兴趣小组,开展数学讲座、游戏、竞赛等活动。她说,是班级、学校、政府、社会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她也要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李靖,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城关中学;刘艳,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