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促成长

2024-10-29 00:00:00纪方远
新班主任 2024年10期

榜样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同学因榜样遥不可及而缺乏动力,有的同学内心敬佩榜样却未付诸行动。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优化榜样教育策略。

精挑细选,让榜样触手可及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出那些既能触动学生心灵又能激励其行动的榜样。

1. 教材中的鲜活力量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榜样素材。这些素材经过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榜样人物和事迹,涵盖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方面,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科研精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为民情怀以及教材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物。

2. 身边的榜样

如果榜样人物或事件过于遥远或难以模仿,学生就难以产生共鸣和学习的动力。因此,学校应积极发掘和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教育学生。

一是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榜样的选拔中来。榜样的评选需要一套公正、透明的程序,教师应明确、细化评选标准,让学生通过联名推荐、公开投票等方式,选出那些真正代表学生心声的榜样。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增强了榜样的可信度。

二是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为榜样的机会。每一名学生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树立榜样时,不仅要关注品德高尚、学业优异的学生,也不能忽视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这样,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领域成为他人的榜样,从而鼓舞更多学生有信心成为榜样。

用好榜样,指引成长的方向

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深入人心的教育引导

在榜样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榜样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成就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了解榜样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和精神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全面、客观地看待榜样。要知道,榜样也是人,他们同样有缺点。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是如何正视并改掉缺点的。更重要的是,教师或家长不能仅仅聚焦于榜样的光辉之处,却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过度强调榜样的优点,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甚至导致他们否定自我。

2. 实践中的自我超越

榜样教育不仅是理论上的教育引导,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学校要积极搭建不同类型的实践平台,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榜样,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3. 创新宣传方式

在宣传方面,我们可以结合网络技术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宣传方式,让榜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需求。比如,通过微电影、动漫、H5等新媒体形式,将榜样的事迹和精神生动地呈现出来。

榜样具有时代性,但榜样的精神实质和力量却历久弥新。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榜样教育的方法,让榜样可感可知、可学可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