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古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小记]
张继(生卒年月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诗多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不事雕琢,对后世颇有影响。有《张祠部诗集》。
[写作技巧大盘点]
景物描写就像画一幅画,想要画得美,就不能单独地去画景。除了对独特的自然景观进行精心描绘外,更要融入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人物的感情抒发出来,以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所以,情景交织,更能写好美景,描绘美景。《枫桥夜泊》不但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也描写了孤舟客子的家国之忧、羁旅之思。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成为千百年来描写愁思的代表作。
一、观察顺序有条理
写景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有条理的顺序。就像画画,不是无目的地将景物罗列到一起,而是要精心构思,通过观察的立足点将美景按前后、远近、大小、高低等顺序呈现出来。《枫桥夜泊》中景物的搭配组合就颇见用心,通过视觉——落月、江枫、渔火、客船,听觉——乌啼、钟声,触觉——寒霜,有条理地呈现出了描写的景物,同时也造成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二、精选素材有特点
绘制一幅美丽的画,有一个染色盘再好不过。将特点鲜明的景色,用能染色的笔触绘制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更能打动人。《枫桥夜泊》中的景物不但有冷暖,亦有清素与明艳,特别是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绘景达到了无瑕的境界。范文《窗外即景》里亦有一个染色盘一浅棕色、金黄色、嫩绿色、红色……有金黄色的桂花花蕊,还有奇幻的微风,是名副其实的“油画”。
三、优美诗句赋感情
有情的景物才能打动人,所以我们要写出真情实感,将赞美之情自然地充溢在字里行间。在《枫桥夜泊》中,一个拟人化的“愁”字奠定了基调,不但呈现了景物的竟夕光景,更写出了辗转反侧之意。特别是浑厚、悠远的钟声传来,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既然典型的景语能让美景更丰富,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融入情感:一是因景生情,真抒胸臆。在范文《窗外即景》中,“大为震惊”“深深地沉醉”“刻进了我的心里”,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二是将情融在遣词造句的细微之处。在范文《窗外即景》中,仙子,歌声,神来之笔,心像小溪、蝴蝶、花朵,都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古诗趣问]
《枫桥夜泊》中哪句写了冷与清素的景物,哪句写了暖与明艳的景物?
(答案:冷与清素——月落乌啼霜满天;暖与明艳——江枫渔火对愁眠。)
范文
窗外即景
张乐怡
星期六的早上,拉开窗帘,我大为震惊,眼前竟出现了好像油画似的美景。
打开窗,被露水滋润过的大地散发出泥土的芬芳,微风中略带一丝淡淡的桂花香,沁人心脾。桂花树那浅棕色的树干,金黄色的花蕊,嫩绿色的树叶,都显露出一种朴素之美,像素装的仙子站在那里,让人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真是太美了,我深深地沉醉在这幅“油画”里。
啾啾啾,小鸟也被这幅“油画”吸引了。那优美动听的歌声把我从美好的画面中唤醒,可我却找寻不到它们的身影。忽然,刚才唱歌的那两个小家伙飞到了楼下的草坪上,叽叽喳喳地玩耍,那么欢快,那么有活力。咦,它们怎么突然跑到一个角落里去了呢?哦,原来是发现食物了!瞧,它们挤在一起,挨在一起,兴奋地享用着美味,也是“油画”里的一角。吃饱喝足之后,它们又飞上枝头,望着那红色的阳光穿过云霞,洒满大地……
唰唰唰——难道树叶也忍不住唱起了歌?原来是一阵微风刮得树叶唰唰作响。但这风声却不急不慢,在美景中也毫不突兀。我认为,这阵风并不是我观景时的“绊脚石”,而是“油画”的神来之笔。你看,树叶摇曳,在阳光下光影点点;花香荡漾,在风里带着微笑涂满“油画”。所以,这风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美好的,是奇幻的,更是“耀眼”的。
我静静地站在阳台上,欣赏着窗外那如诗如画的景色。我回想着,品味着。我的心像小溪一样清澈,像蝴蝶一样轻盈,像花朵一样娇艳。这幅“油画”也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里……
(指导教师:王功成)
点评:
窗外的美景似油画。小作者通过窗外的花、草坪上的鸟、唱歌的风,条理清晰地呈现出了一幅美景。所选的素材也比较有特点,通过五感和染色盘,突出了景物的美,也融入了“我”的情感。开头的“震惊”和结尾的“刻进了我的心里”首尾呼应,都明确地表达了“我”对美景的欢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