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要求
同学们,本次习作的话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要求我们从课本中给出的十四个情感体验词中选择一个,写一件感受深刻的事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如何才能写出真正打动读者的好作文?让我们跟随李老师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吧!
习作思路
一、精选材,感受真情
同学们,要想写好本次习作,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素材,用心感受真情。这是写好本次习作的前提与关键。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选择素材:一是从课本中给出的十四个词语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个,然后围绕词语所表达的情感精心选择,一定要选择对自己内心触动最大的;二是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课本中的十四个词语进行对照,以此确定自己要抒发的情感。
在选择好之后,我们还要通过用心回忆事情的经过,激发情感体验,感受蕴含于事情之中的真情实感,以便在写作中“让真情自然流露”。
如课文《那个星期天》,选择了一个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通过等待过程中母亲的忙碌和一次次“食言”,将男孩儿“满怀期待——焦急万分一失望、委屈乃至‘绝望一,的心理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赶快打开记忆的闸门,精心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具真情实感的事情吧!
二、双主线,梳理真情
我们在完成了习作素材的选择之后,还要学会按照“双主线”对素材进行梳理。所谓双主线,指的是内容和情感两条主要行文线索:一是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回忆让事情完整而细致起来,这是行文的“明线”,起到了组织事情发展的作用;二是梳理情感,即通过回忆,体会情感怎样产生,怎样变化,哪些环节是情感流露的重点部分,哪些细节是情感的直接体现等,这是行文的“暗线”,起到了助力事情发展,强化主题表达的作用。只有理顺事情过程,理清真情变化,写起来才能一气呵成,情感就会自自然然地表达出来。
以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为例,本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方法,以“语文课”为明线,以“情感变化”为暗线,通过几件事情写了一向不喜欢语文课的“我”忽然喜欢上了语文课。这样,就把写事和抒情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三、寻方法,巧表真情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让真情自然流露”,那如何在写作中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可以从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学习中寻找方法。
1。描细节,含蓄表达。
在写事时,我们可以将情感融入到环境或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之中,让习作中的一切人、事、景、物都染上情感色彩,从而让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然、含蓄地表达。
如在课文《那个星期天》中,“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其中“起床,6ce123c75ee4e1c6d004c3a5ad144fac3b05f698bf4777253ffdfb7292a332a7刷牙,吃饭”,用三个词写了三件事,突出了“我”出去玩的迫切心情,而“阳光明媚”则透露出了“我”的兴奋与期待。“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通过“一动不动、哭、流泪”等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男孩儿的失望、委屈甚至是“绝望”的心情。
2.中心句,直抒胸臆。
在写到情感强烈之处时,也可以用文字直接表达出来,即直抒胸臆。不过,一定要在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待情感强烈到不直接表达则不快的情况下再直抒胸臆,这样才能取得自然流露的效果。
如在课文《匆匆》中:“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作者在对“时间匆匆而逝”进行充分描写之后,连续用两个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惆怅与不安,特别是后面一个反问句,更是把那种不甘心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强烈地表达了对时光的眷恋之情。
总之,只要心中有真情实感,那么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然就会带上浓郁的感情色彩,只要依据内心的感受进行写作,我们就可以“让真情自然流露”了。
范文
礼物
李佳
姐姐放假回家了。
她之前说会给我带一件特殊的礼物,是什么呢?我心里充满了期待。
我欢天喜地地守在姐姐旁边。她一边从行李箱里一件件拿着东西,一边时不时地问我的学习情况。我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只是含含糊糊地应付着,眼睛却一直在行李箱中搜索着。笔记本电脑、书籍、衣服……可是,并没有发现姐姐要送给我的礼物。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顿时没了精神,心里满是失落,感觉夕阳的余晖也变得暗淡了,窗外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是那样让人心烦。
也许是姐姐忘记了吧……我安慰着自己,心里却彻底失望了。
我神情沮丧地回到卧室,关上门,墙壁是苍白的,天花板也是苍白的,并且苍白得那样空洞……
咚咚咚,响起了敲门声,“小佳,你的礼物。”门外传来了姐姐的声音。
礼物?我噌地一下从床上弹了起来,冲到门前,一把拉开了门。只见姐姐捧着一个精美的包装盒站在门口。包装都这样精致,会是什么礼物呢?我心里像有几十只小兔子一样狂跳着。
礼物拿出来了,竟然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孔子讲学”摆件,底座上用金字雕刻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知道,这是姐姐提醒我要勤学善问。我真是太喜欢了。
(指导教师:李丛强)
点评:
小作者以“礼物”为线索,通过描写“盼礼物——寻礼物——没礼物——得礼物”等一系列情节,表现了“我”由期待、欢喜到失望、沮丧,再到惊喜的情感变化过程。小作者不仅将这种情感变化融于语言、动作、心理与环境描写之中,还多处直接点明,让习作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情感。
通过心理描写,直接写出了“我”对礼物的期待。
本段通过语言、动作、心理与景物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由“充满了期待”到“满是失落”的心理变化。
通过抓住环境的“苍白”与“空洞”,将“我”的心情融入到了环境描写之中。
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突出了“我”对礼物的渴望与惊喜。
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对礼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