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义乌,生机勃勃。这里不仅是世界小商品之都,也是“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创新之城,更是一座文明诚信包容的品质之城。如今,这里正涌出一股股文明实践的热潮。
自2018年列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以来,义乌市紧扣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目标,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化运营,撬动社会力量,释放创新能量,打通阵地运营、服务供给和培育管理等工作环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为“青年创业创新平台”“文艺网红打卡点”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真正成为“老百姓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以优质社会服务提升阵地活跃度和群众参与度,推动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双提升”。
妙落子,盘活满盘棋
义乌市整合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文明实践服务供给从政府“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大循环”。引进社会团队,每年投入经费1200万元,引入公益组织、高校、新闻媒体和文创公司等6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108个文明实践阵地,累计开发实践项目220余个,让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边边角角”。塔下洲社区文明实践站引进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曦之远书画、巨星舞蹈等社会团队入驻,打造了众多别具特色的书香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公益创投,组织社团、行业协会、文化公司、文创团队等广泛参与公益创投,通过“路演”展示、PPT汇报、专家评审等方式,推动社会团队以“活动项目”形式与运营机构形成长期的公益伙伴关系。2020年1月,城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签订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代运营协议,将“望道信仰”“舞乐文动”“一路有我 温暖前行”等志愿者队伍力量优化整合,打造“信仰树”宣讲品牌,并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志愿服务,切实推动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设立创业空间,为返乡青年、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开放式的创业就业平台,开展创业青年经验分享、“青春智汇营”、“义路同行”全球青年创业培训等活动,全方位搭建招引平台和桥梁,每年扶持大学生创业1500人以上。江东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坐落在电商基地青岩刘村。2019年9月,“义乌十八腔”入驻实践所后,通过引入教育培训、网络经济、文化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形成策划、培训、组织、宣传和落实全链条服务机制,为广大创业群体提供免费活动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江东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引进创业主体100余家,带动青年就业3000余人,还衍生了“乡间咖啡馆”“共享书画室”等新兴业态。同时,“义乌十八腔”负责制作的“红货郎讲堂”系列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受众超10万人。
集菜单,激活烟火气
畅通实践阵地枢纽功能,搭建优秀项目交流服务平台,推动项目资源高效流通。聚集辖区资源。开展公共资源“大普查、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摸清辖区内文化企业、教培机构、家政服务等社会资源,建立联动共享协议。稠城街道以周边商圈联盟为基础,引入义乌之心、银泰等10余家社会资源参与共建,推动了流量、活动、场地和设施等资ktRXDILU7ykBBbSDo5y1ln9p1KMYBzD4TMo0aVWGVbE=源共享。创设特色品牌。发挥辖区特点和社会团队创新优势,开展“一站一品”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具有义乌“辨识度”的特色品牌。如苏溪镇实践所打造的“光明微服务”品牌,助力外来建设者融入义乌。开展结对帮扶。搭建“老社区+行政村+新社区”“文明单位+薄弱行政村”“社会组织+行政村”等文明实践综合体,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品牌共育。
强管理,用活新模式
加强对社会资源的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构建多维化“运营长”管理机制,推动文明实践争优争先。规范社会化运营管理机制,广泛筛选优质社会化团队,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工作的积极性。抓精准考核,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组织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社区居民对社会团队开展打分评估,提出建议意见,将综合考评结果与奖励扶持、退出机制等挂钩,引导社会团队优胜劣汰、有效履职、高效服务。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文明实践培育体系,提升社会团队专业素养。开展内部的中期汇报、年底晾晒、争先评优、岗位竞聘活动,在竞争中激发社会团队的创新能力,实现经验借鉴和资源共享。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近年来,义乌市不断盘活现有资源,打造文明实践阵地,健全志愿服务平台,真正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打造了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实现了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平衡协调发展,真正让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都“活”了起来。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在文明实践这场没有终点的接力中,义乌正以文明素养升华城市品质,以民生温度彰显发展高度,以实践之力奏响文明强音,引领广大群众踔厉奋发新征程,激发共创美好生活的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