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的命运与艰难的家境,让他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因为他懂得只有自强不息、自信自立、勤奋向上,才能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他坚定地要给别人撑把伞。他知道只有懂得感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他就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和书法函授高级书法师刘长义。
生于1959年的刘长义自幼残疾,共有兄弟姐妹九个,典型的农村大家庭。在他十五岁那年,本不富裕的家庭由于父亲的突然离世,不仅让体弱多病的母亲精神备受打击,更使一家人的生活瞬间陷入困境,只能以红薯面饼、高粮面馍和红薯面粥度日。也就是说,除了过年和五月收麦打麦时,能偶尔吃上几次白面馒头、喝顿汤面条外,平时连一般的高粮和红薯面馍,也很少能痛痛快快地吃个饱。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给家里减轻一点生活压力,已渐渐懂事的刘长义稍有空闲就帮他的老师刘太华、梁秀英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做纸花、纸货、纸扎,时间长了刘长义的手艺也越练越好。刘长义常常干到凌晨时分,才拖着残疾且疲惫的身驱艰难回家,第二天早上他还要早早起床,帮母亲做完家务再去学校读书。刘长义之所以能吃下这些苦,全凭心中最朴素的一个信念,“要自食其力,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转眼到了1979年,已长成大小伙子的刘长义,依然在为生计发愁,刘太华老师看着他,也是经常彻夜难眠,心里总有一种难言的心疼。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深思熟虑之后,刘太华老师决定把自己刻章的手艺传授给刘长义,可内行人都知道,刻章的前提是能写一手好字。刘太华老师看好能吃苦、够勤奋、善钻研的刘长义,专门买了练毛笔字需要的笔墨纸砚等,开始教刘长义写毛笔字。为了节约纸墨,刘长义总是在水泥地、石登子和废旧报纸上练笔。
只要肯用心,铁杵也能磨成针。身体有残疾不可怕,聪明又勤奋的刘长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毛笔字很快就有了长足进步,于是刘太华老师便一笔一画地开始教刘长义刻章,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刘长义逐渐掌握了刻章技能。
扎花圈、做丧葬工艺品虽不能过上多么富足的生活,但起码可以养家糊口,刘长义刻苦练写毛笔字的同时,也没有放下手里扎纸的活。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几年时间,刘长义靠做花圈及纸扎有了些积蓄,且在多位老师的热心辅导下,毛笔字也受到了众多书法名师和书法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书写毛笔字的水平,刘长义于1984年报名参加了河南省书法函授中心学习,凡是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谁家有红白喜事有求于他,他都会义不容辞地帮忙写对联、碑文及文贴。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夕,一到腊月二十几,众多乡亲都会登门求他写春联,不少人家还会让他顺便写几幅“满院春光”“出门见喜”等吉祥语,刘长义都会一一满足。
因为残疾,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练习书法、篆刻,都会遇到比常人更多的困难。除了依靠坚毅的品质战胜困难,周围乡亲朋友给予的帮助,让刘长义深深地记在心里。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了回馈乡亲的帮助,刘长义从1991年开始,为村里近百名学生开设公益书法班,免费授课。遇到生活条件困难的孩子,贴补一些纸墨笔砚都是常事。据知情人介绍,经刘长义培训的书法爱好者超1000多人次,其中有20多名小学生在参加省、市、县举办的书法比赛中获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长义从1986年至今已有数十篇书法作品入选河南及全国多地群众书展。1999年其参选的一幅作品被祝嘉书法学院收藏;2001年获得了首届中国书画之星大赛金奖,并于同年在国际科技成果博览会书法大展中获成年组金奖;深受全国书法界大家的赞许;2002年,他的书法作品再次获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4年纪念丁玲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三等奖;2010年第六届中华杯走进河南全国书画大展获银奖;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获金奖;2012年纪念四圣全国书画大赛获金奖;2009年至2011年曙光杯,中国残疾人河南赛区,其作品获得首届以及第二届二等奖;更有多幅书法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翰墨传世名家作品。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