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晚期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预防至关重要。有关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健康教育策略越来越得到更多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文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种骨质疏松防治健康教育策略进行综述,分析目前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基层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更好的服务居民健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骨质疏松;防治;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4)16-0004-04
引用本文 王宾宾, 慕永红, 刘帅. 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基层健康教育策略综述[J]. 上海医药, 2024, 45(16): 4-7; 45.
Review of grassroots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sis
WANG Binbin1, MU Yonghong2, LIU Shuai2
(1. General Practice Department; 2. Medical Department of Huac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7, China)
ABSTRACT Senile osteoporosis(OP)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threats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late treatment effect is limited, so prevention is very important.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on senile OP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y medical staff. In this paper, several widely used health education modes of senile OP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review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senile OP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residents in the community a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better services to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KEY WORDS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y analysis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增加骨脆性与骨折风险的全身代谢性骨病[1],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演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患者与日俱增,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2]。SOP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年老体弱、肌力下降,且基础疾病多,面临着脆性骨折、失能,甚至死亡等风险,另外,相较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般人群对SOP的认知明显不足[2],SOP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狭义上健康教育策略指根据目标人群的特征及预期目标规划健康教育的方式[3],近10年来,国内外OP防治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频出,所提及健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综述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种骨质疏松防治健康教育策略,为基层的开展中老年OP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现有健康教育策略分类
2022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4]指出基层OP管理是系统性工程,须加强三级联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规范治疗,定期随访,重视健康教育。国内现有的SOP防治基层健康教育方式众多,在策略方面根据健康教育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医院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居民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等。
1.1 现有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种类
现有各类健康教育方式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教育模式[5]、医院-社区联动模式[6]、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7],本质上大多仍是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健康教育。其手段包括序贯式健康教育[8]、图文式健康教育[9]、情景式健康教育[10]、整合式健康教育[11]、同步健康教育[12]、综合性健康教育[13]等。序贯式健康教育和同步健康教育实施主体为医务人员,在门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教育,在教育内容与实施过程上更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课程前后之间属逻辑递进关系,给居民提供全面了解OP的途径,推动自我管理工作的展开。图文式健康教育主要以图文式防治手册为教育工具,由家庭医生定期为目标人群进行解读并指导其实践,整个过程呈闭环管理,具系统性,益于目标人群执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医生和管辖居民医患关系;缺点是花费家庭医生更多时间与精力。情景式健康教育以图文结合、创建多媒体教学情景,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使健康教育内容更直观。整合式健康教育主要强调在健康教育实施内容上,将知信行教育、跨理论及健康信念模式整合,更好地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以信念促健康。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是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医护联合小组共同管理、决策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综合性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心理、药物使用、饮食习惯、疾病相关知识、肢体功能训练、出院护理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确保患者认知清晰,增加治疗、训练依从性,避免护理盲目性,针对性优,效果显著。
1.2 医院社区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策略
我国OP患病率高,OP患者及高危人群对OP健康教育的需求广泛且急切,但传统的健康教育策略成效十分有限。公众对OP知晓率低,仅为7.4%左右[4],我国SOP的防治仍面临患病率高,知晓、诊断、治疗率低(一高三低)的严峻挑战[14]。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以社会大众为教育对象,口头或文字说教为主,主要依托电视、广播等媒介传播[15]。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知识单方面输出,缺少互动、系统及针对性,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大众对OP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或有误区。以医院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策略恰好弥补了传统健康教育的不足。首先其保证了OP知识的可靠性,其次教育形式多样,有发放OP防治教育手册、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活动、定期安排OP相关检查等,如图文、情景、综合式健康教育。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普及使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了解、信任度上升,得以借助家庭医生制度更好地完善OP患者护理,降低失访率。王宗颖和乐嘉宜[16]的研究表明,以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家庭医生团队为主体,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OP患者的疾病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随着OP防治临床路径进一步完善,在医院-社区-居民联动健康教育模式中,先由上级医院医生及时发现目标人群,再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对居民开展对应的健康教育方案,以居民接受的方式进行长期、系统、专业、有效的健康指导、随访、监督、定期复查,并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健康。周鹏等[17]提出了《基于双向转诊模式构建社区OP防治路径及其意义研究》,核心理念为先构建双向转诊平台,对OP风险人群进行风险分级,然后分类管理各级人群,对在管对象、执行人员、管理内容都进行了详细分类,有效保证了可执行性。但OP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现有HIS系统、家庭医生工作平台衔接性低,多数OP管理记录(OP诊断的DXA结果、OP康复治疗记录、OP随访记录)仍需人工将纸质记录输入信息化系统,医务人员工作量大,且误差率高。
1.3 居民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策略
其次是引导居民进行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策略。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区OP患病率高、病程长、影响因素多,全凭医院社区管理不现实,要发挥医院社区的牵头作用,动员目标人群自我管理、监督。正如刘玉等[15]提出的以引导自我管理为主的健康教育模式,强调患者自我管理,通过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培训、咨询、指导,使患者主动树立OP可防可治的信念,促进患者掌握 OP防治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随访管理依从性。这种策略对患者自身素质,如受教育程度、自我控制能力等要求高。
1.4 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策略
第三是要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由于个体学习能力、疾病发展阶段不同,个体对应的健康教育侧重点也不同,所以健康教育策略要讲究个性化。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18]是从患者需求出发,考虑到人群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性强,但关注点分散,实施过程繁琐。群组看病模式[19]首先考虑人群个体性差异,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组,然后针对各组情况进行个体化技能指导、病情监测、小组活动及处方开药4项活动。另外,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现今是互联网发展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慢病健康教育中一种方便快捷的途径。微信等平台使OP患者及家属足不出户获取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作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医务人员,可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高效地对民众进行科普健康教育。李天月等[20]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管理方案,对中老年骨量减少人群进行个性化干预,取得良好成果。可见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健康教育对象可反复学习,强化疾病认识,满足现代社会自我健康管理的需要。
2 不同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服务特征及存在问题
2.1 一般居民的健康教育服务状况
以自我管理的居民为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首先需求居民个人主动性与知识素养。我国SOP的公众知晓率及诊断率水平在地区、城乡间尚存在明显差异[14]。早在十年前,刘向红等[21]NK8l0UJHND2CHShnOVTMbhvKqWClSuswtrssYS5B5o0=对比北京、德州社区居民对补钙的认知,发现北京社区居民认知水平高于德州地区,更依赖药物、保健品补钙,并且倾向于在医生指导下补钙,对缺钙表现认知更优。其教育形式仍主要为传统健康教育。2021年,郭书军等[22]调查洛阳市中老年人OP健康教育需求和自我管理行为,发现该地中老年人对OP健康教育需求较高,自我健康管理处于中低水平,针对性健康教育需求较大。
2.2 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服务状况
有前瞻性研究表明,在不干预状态下,社区人群中OP患者将日趋增多,基本由低骨量人群转化而来,这也意味着远期管理人群将会消耗更多医疗资源[23]。故而,以SOP高危人群为主要目标的健康教育,目前仍以低骨量高危人群自我健康教育为主,也涵盖传统健康教育,如门诊教育等。其对受教育对象的个人受教育程度、接收知识的能力及个人自我管理能力要求亦较高,受制于高危人群自身躯体健康状况和心理、生理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局限,实际实施成效有限。徐季等[24]调查经济水平较发达的上海北外滩社区OP高危人群的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发现其对OP知识了解处于中等水平,但在摄钙及自主骨密度检测行为方面仍存在明显认知缺陷。在实践中,OP常规护理缺乏前瞻、预见性,故而在不良事件防控上效果不理想,且常规健康教育未重视患者个体差异,部分理解、记忆能力相对较差的高危人群往往无法得到有效干预[25]。
2.3 患者的健康教育服务状况
以医院社区为主体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OP确诊患者,通过发放图文式、情景式、整合式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知信行教育,普遍重视健康教育的形式,但健康教育质量缺少统一,可为“金标准”的量化工具,且评估工具以国际通用量表为主,缺少适宜我国OP人群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OP认知评估工具研究在国外较多见,国内近年可见涉及,国内对OP认知调查多采用单一条目或问题进行调查,或者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量,而测量工具多缺乏信效度的验证研究[26]。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经过信度效度检测的量表为陈玉平等[27]编制的OP知识工具中文版。另外,近年谭雅琼等[26]对OP认知量表进行翻译,并对翻译后的中文版进行信、效度分析,显示指标均达良好,可用于评估公众对OP的认知水平,为测量工具方面的有益尝试。
另外,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往往与其心理状况息息相关,由于长期受OP疾病影响,其形态佝偻、关节畸形,日常活动受限,心理压力大、可能性情改变,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更多心理支持。有研究表明,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改善OP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28]。而实际上我们对OP患者心理方面健康教育比较有限,对此类群体缺乏系统性的心理关爱措施。
3 健康教育策略展望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SOP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低水平,针对性健康教育需求大,但由于我国OP人口基数大、人均医疗资源不足,健康教育还做不到服务全体,且教育的目的、系统性不强,无法达到针对性的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在健康教育内容上,曹万全等[29]基于共词聚类分析的国内OP健康教育研究热点分析表明,未来SOP健康教育相关研究重点应在于建立并完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同时加强健康教育的可及性、连续性和长期性。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确是今后探索的重点,我们应该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一方面提高广大居民对OP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对已患人群,要加强知信行教育,树立患者信心,督促其积极采取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晚期生活质量。除了针对生理方面的教育外,还要及时关注中老年居民心理健康。一方面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大,养老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年轻劳动力不足,延迟退休政策已经开始实施,处于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社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容易忽视自身健康。在制订健康教育策略时,要注意考虑这方面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时机、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而在健康教育评价方面,应加快推广适宜我国社区人群特点的OP生存质量评价量表,以科学、严谨的手段客观公正的评估各种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与否。
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目前主流健康教育集中于对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课堂教育,而老年人接收和理解及记忆能力有限,往往会出现老人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回去后依然我行我素的情况,既往研究也表明,在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后,患者会遗忘45%以上的健康知识,而记住的健康知识中有一半以上是不准确的,这些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康复的安全性[30],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难以产生有益结果。所以,在研究健康教育时,不妨顺应当代潮流,将理论转为实践,组织和所讲教育内容有关的、老年人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将教育与实践融为一体,寓教于乐。鉴于时间和场地限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制作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形式,向社区老人展示可视化的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案,让老人能潜移默化地学以致用。目前,家庭医生制度得到大力推广,分级诊疗制度也在逐渐实现,依托上级医院专业医师团队的正确指导,借助广大居民对家医的信任,更有利于实现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实施。
考虑到我国有限的医务人员数量和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实施完全依赖社区和医院的健康教育策略是不现实的。发挥以医院社区为指导、以广大OP患者及低骨量高危人群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做好广大人群的普遍教育,广泛而全面地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从政策环境导向来讲,首先应建立健全的政策环境,比如让高危OP人群筛查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让OP常用治疗药物带量采购以减少治疗负担,让OP康复治疗进社区以实现其可行性。其次,从人际的角度讲,可以让医院与社区疗养护理机构合作,帮助其培训出有可行OP康复与锻炼能力的社区护理人员,以减少由于护理不当所造成的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强化家庭和社会照护人员的长期陪伴和心理支持,也有利于树立其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在全人群健康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建议须特别重视低骨量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无论在干预人群数量方面、干预效果方面,干预时间窗方面,低骨量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都应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钟静, 卢冬燕, 唐雯菁, 等. 医联体背景下专科门诊干预模式在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上海医药, 2023, 44(2): 35-39.
[2] 沈茂荣, 谢斌, 吴卓霏, 等.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 2023, 45(1): 114-118.
[3] 赵伟. 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及其应用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1): 111-112.
[4]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14): 1671-1691.
[5] 丁贤彬, 陈婷, 许杰, 等. 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和自我管理对居民骨质疏松防治知信行及骨量减低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2, 30(3): 176-180.
[6] 薛幼华, 王晓燕, 邓春花, 等. 医院-社区联动管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医学, 2022, 50(11): 1456-1461.
[7] 聂然, 沈丽萍, 陈婷婷. 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骨质疏松门诊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2): 47-48.
[8] 方玲娜, 张盼盼, 张文雅, 等. 序贯式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群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影响初探[J]. 江苏预防医学, 2020, 31(4): 390-392.
[9] 刘玉, 艾自胜, 陆媛, 等. 社区图文式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17(11): 1871-1875.
[10] 张秀丽, 于先会, 杨洋. 情景式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3): 3-5.
[11] 李国平, 李可贵, 姜娜. 3种模式整合式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J]. 护理学报, 2015, 22(2): 68-71.
[12] 李春霞, 程红. 同步健康教育在社区居民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 14(5): 462-464.
[13] 李玉芬. 综合性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心理月刊, 2020, 15(13): 73-75.
[14] Wang L, Yu W, Yin X, et al.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 in China: The China osteoporosis prevalence study[J]. JAMA Netw Open, 2021, 4: e2121106.
[15] 刘玉, 董晨杰, 杨志华. 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进展及启示[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4): 170-171.
[16] 王宗颖, 乐嘉宜. 家庭医生团队对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健康信念的干预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 2019, 33(16): 2866-2868.
[17] 周鹏, 杨蓝, 薛斌, 等. 基于双向转诊模式构建社区骨质疏松症防治路径及其意义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5): 585-592.
[18] 谢鹏.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PMOP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
[19] 程天一, 王俊, 包丽静, 等. 群组看病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效果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7, 29(3): 218-221.
[20] 李天月, 朱丽, 蔺萌萌, 等.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管理方案对中老年骨量减少人群的干预效果[J]. 卫生职业教育, 2023, 41(4): 139-142.
[21] 刘向红, 周斌, 梁文英, 等. 北京市和德州市社区居民对补钙的认知情况[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3): 343-346.
[22] 郭书军, 苗万坡, 苗瀛方, 等. 洛阳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需求和自我管理行为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5): 625-628.
[23] 魏百川, 周鹏, 竺琼, 等. 基于Markov模型的社区骨质疏松人群健康状态预测研究[J]. 上海医药, 2021, 42(14): 35-39.
[24] 徐季超, 丁蕾, 费莉莉. 上海北外滩社区骨质疏松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调查[J]. 上海医药, 2023, 44(8): 54-57; 62.
[25] 王晶, 张荣. 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结合多媒体图文结合式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知信行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30): 149-151.
[26] 谭雅琼, 罗碧华, 戴如春. 中文版骨质疏松认知量表的信效度[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1, 14(3): 244-251.
[27] 陈玉平, 刘雪琴, 蔡德鸿.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定[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5, 11(3): 339-341.
[28] 程晓东, 贾旭伟, 李玉镯. 研究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2, 17(2): 193-195.
[29] 曹万全, 赵耘, 谭均, 等. 基于共词聚类分析的国内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研究热点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 26(12): 1825-1830.
[30] 于博洋, 覃素娇, 谈佳, 等. 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护理, 2022, 14(11): 69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