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执导的电影《别告 诉她》, 以跨文化的家庭情感冲突为背景,讲 述了一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女性碧莉得知奶奶 患癌症晚期后回到中国与家人团聚的故事,面 对家人选择隐瞒病情以保护奶奶的决定,碧莉 经历了从不理解到接受的心路历程。同时,影 片也展现了诸多东西方交际方式、思维模式、家 庭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将从跨文化角度探 讨影片中所展现的文化差异,对东西方文化中 的深层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进行剖析,并针对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之 策。
一、东西方思维模式对比
学者石井聪(Satoshi Ishii)对日本和美国 的思维方式进行过比较。他将美国人的思维模 式比喻为“桥式”,在该模式下,人们倾向于 直线传递信息,让信息从一方直接传递到另一 方,无须绕弯或借助额外的语境。与之相对的 日本思维模式则是更为含蓄和依赖语境,石 井聪将其称为“垫脚石式”,接收者需要通 过“垫脚石”来逐步领悟发言者的意图 [1]。美 国的“桥式”思维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相对应,信息的传递主要依赖明确的 语言表达;而日本的“垫脚石式”思维则与高 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相对应,许多 意义是通过语境来传达的,这与中国的思维模 式是相同的。
影片中,碧莉的父亲从小受高语境文化影响,为避免直接说出可能引起不快的“猫死了” 之类的表述,选择使用“猫去屋顶了”的委婉 表达,将信息的直接冲击用含蓄的语言予以消 减。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碧莉的妈妈也用了类 似的委婉的说法来回应碧莉未提前告知她外婆 病情的原因: “我们怎么告诉你?说你奶奶去 屋顶了? ”这种含蓄的说法既呼应了影片前段 的笑谈,也在信息传递的方式上进一步表现了 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东西方家庭对比
( 一 )组织形式不同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两种家庭概念,一 是“主干家庭”,二是“核心家庭”。“主干 家庭”,亦称“直系家庭”,这种家庭模式通 常由父母及一对已婚子女构成。在影片《别告 诉她》中,奶奶和她的子女住在一起,体现了 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组织结构。在中国文化中, 已婚的子女一般会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而老人也倾向于选择和子女一起度过晚年生活, 这和中国老有所依、老有所终思想有关。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 组成的家庭。[2] 在美国,核心家庭是主导的家 庭结构,也有大量的单身家庭和同居家庭等。
成年子女通常在经济独立后离开父母,单独居 住,而年老的父母也较少与已婚子女同住。居 住在美国的碧莉一家就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家庭 特点。碧莉已经成年,所以选择自己在外租 房,从而形成了两个家庭,一是碧莉父母的家 庭,二是碧莉自己的单身家庭。
(二)家庭观念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地位至高无上, 人们认为家庭和睦才能治理国家、维护和平, 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电影《别告诉她》中,家 人暂时停下了手头的工作,为见奶奶而安排了 一场所谓的婚礼,真实目的是让奶奶快乐,家 庭成员放弃了个人的利益,凸显家庭利益高于 个人利益。在应对奶奶病情和筹备婚礼的过程 中,家人共同承担责任,以家庭利益为重。这 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家庭的重要地位。
从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来看,个人利益往 往服从于家庭利益,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是紧密 相连的。在对待婚礼的问题上,电影中的孙子 浩浩倾向于简单处理,但奶奶觉得结婚不只是 个人的重要节点,而是关乎全家的荣誉,因此 相当重视,为了确保符合家庭的期望,事事都 亲自到场。另外,奶奶千叮万嘱浩浩切忌向外 界宣称与新娘只认识 3 个月便结婚,担心大家 得知恋情进展如此迅速,恐造成未婚先孕的传 闻,令家人名声受损。
而对比西方文化,他们则更加关注个人的 利益和诉求,体现了较强的个人主义。影片中 碧莉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自己的决定回国, 这显示了她将个人感受和意志置于首位;当她 得知奶奶的病情后,考虑到奶奶可能还有很多 未了的事情要做,所以主张告知奶奶真相,这 进一步体现了她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关注 个人的权利和感受。
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家 庭的紧密度自然也大不相同。 在西方文化中,子女在成年后倾向于独立生活,强调个人主义 和自我实现,因而家庭紧密度较低。而中国人 倾向于将家庭视为个体生活的核心,重视家庭 的利益,从而促进了家庭成员间的紧密关系, 例如在电影《别告诉她》中,碧莉奶奶一家三 世同堂共进晚餐,表现出较高的家庭紧密度, 特别是当碧莉的姑姑引用“父母在不远行”这 一传统观念时,更是突出了中国文化中人们对 家庭紧密度的重视程度。
三、电影《别告诉她》中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 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1] 即使是 在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对于某一种族的刻 板印象也并未减少。电影《别告诉她》虽然在 展现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做了许多真实还原, 但不可避免,影片中也穿插了很多刻板印象。
( 一 )中国人的风俗与习惯
碧莉在酒店询问饮用水的情况时,服务员 告知其“有烧水壶可以烧水”。实际上,虽然 热水在中国被普遍认为是有益健康的,但并非 所有中国人都只喝或偏好热水。酒店通常也会 提供瓶装矿泉水,以适应不同客人的饮用需求。 电影中的这一情节,未能充分捕捉到中国饮品 文化的多样性。
另外,中国文化中的确有舞龙舞狮、敲锣 打鼓庆祝喜事的习俗,但是并不是任何场合都 适用。以婚礼为例,旧时的婚礼仪式上的确有 吹唢呐、敲锣打鼓的现象,但当代中国人的婚 礼实则融合了很多个性化元素,在城市里人们 很少会看到在婚礼中敲锣打鼓或安排专业演艺 团体进行表演的场景。
(二)中国的基础设施
电影《别告诉她》于 2019 年在美国首映, 2020 年在中国上映。影片中展现的商业场所的 装饰风格颇为陈旧,如按摩店的复古花纹和雕 花椅子以及红色的沙发垫,这些元素与中国现 状并不相符。无论是碧莉祖母家的装饰,还是 酒店的设施配置,都反映出一种旧时的中国装 修风格,属于“过时文化”,与现代中国“活 的文化”格格不入。此外,影片中街道昏暗的 灯光和特意提及的新酒店电梯故障,可能在无 意中传达出中国基础设施和经济水平落后的刻 板印象。虽然电影的这些场景可能旨在营造特 定的氛围,但它们也提示我们在展示一个国家 的文化时,需要更深入和全面的视角,以避免 陷入刻板印象。
(三)中国人的素质水平
中国在过去确实面临文化普及和教育水平 提升的挑战,这影响了当时民众的整体素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显著 提高,中国社会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大幅 降低。而小部分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在中国,实 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各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在电 影中,饭店服务员在上班时间躺在高档餐厅的 椅子上睡觉,这种行为在当下中国并不典型。 电影中这样的设置可能会无意中强化对中国人 素质的刻板印象,甚至会形成偏见。
四 、反思和建议
首先,尊重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 力。从交际方式到家庭价值观,电影展现出了 不同文化的差异性。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减少误 解和冲突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尊重不同的文化, 切忌以自己的文化为基础去衡量别人的文化, 更不能有民族中心主义,尊重不同文化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既要在跨文化交际中 加深对别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又要尊重差异; 既要提高文化敏感度又要增强应变能力。
其次,要淡化刻板印象,用发展的眼光看 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刻板印象可能影响我们 对于文化的客观认识。因此,我们强调在跨文化 交流中,必须意识到文化是流动和变化的,是 “活的、当代的文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 化,不应将文化定义为固定的模式。这要求我们 在接触不同文化时,pEiWt8NAh1qgjPYm0/IPGTBFnMCmHqIy54cKSOtiZ2w=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 自己的观念,以更准确地把握文化的发展趋势。
最后,利用大众媒体,讲好中国故事。随 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大众媒体已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此 背景下,利用大众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对 外展示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 也是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的关键。我们要将 中国的现代化成就、社会变迁、百姓生活等展 现得更加全面立体,将中国真实、多元、发展 的形象传递出去。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讲好 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更开放、更包容 的姿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围绕 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差 异进行了探讨。电影《别告诉她》不仅体现了 文化差异对个体思维的影响,也突出了在全球 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东西方文化 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取长补短,我们应以开 放的心态,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 融合。
[ 作者简介 ] 徐婉歆,女,汉族,重庆人,安徽 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