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4-10-27 00:00:00黄珊珊
传承 2024年2期

[摘 要]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遵循经济规律,促进国家长远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河池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具备经济体量稳中有增、空间结构布局合理、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乡村振兴成果初显成效、县域经济稳步发展等五个方面的现实基础,又面临着经济总量有待增大、产业结构亟须优化、县域经济有待壮大、工业经济尚待做强、农业基础需要强化、科技创新亟待强化、基础设施有待升级等方面的挑战。为此,要发力“工业倍增”壮大实体经济,推进“十大百万”产业夯实农业基础,构建旅游产业新模式提升旅游品牌。

[关键词]河池市;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黄珊珊(1980—),广西南丹人,中共南丹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24.02.0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提出:“广西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发挥自身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2]这为广西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河池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中国丝绸新都、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3],拥有丰富多样的资源mswF4BBHbGcfRJ5A2BkqTw35YoxpAwdxom4qgmh5WMo=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河池市必须利用好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池篇章。

一、河池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体量稳中有增

2022年河池市生产总值11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0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337.7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537.75亿元,增长2.2%[4]。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5.00亿元,比上年增长5.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9%。城镇居民收入34518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居民收入13225元,增长7.3%[4]。

(二)空间结构布局合理

河池市聚焦中心城区双核驱动引领,统筹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构筑南丹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市域副中心城市,推动形成全市紧凑型、整体性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全面启动“金宜一体化”建设,以宜州区、金城江区为中心城区的双核驱动发展效应逐步显现,两城区“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

(三)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近年来,河池市围绕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梳理出有色金属、茧丝绸“两个千亿集群”和食品、家居、建材、化工、医药“五个百亿产业”,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等“N个新兴产业”,确立了“2+5+N”工业产业体系,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有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倍增、新兴产业倍增、园区发展倍增、工业投资倍增、规上企业倍增五个“工业倍增”行动,围绕补齐工业发展短板方面,开工建设国色天丝、国色天蚕、丝绸印染、轻纺城、印制电路板(PCB)、覆铜板(CCL)、机器视觉等一批产业项目。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平台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5]。2022年,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顺利通过中央组织部办学质量评估验收,成为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依托这些红色资源,河池已经建成1个国家级、16个自治区级、26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6个党员教育学用基地[5],为推动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奠定基础。

(四)乡村振兴成果初显成效

河池市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载体,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产业,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完成投资46.2亿元,投资完成率96.1%。全市种植粮食作物约25.32万公顷,粮食产量97.7万吨。肉牛出栏22.6万头,增长12.3%,肉羊出栏88.4万只,增长8.5%,肉牛、肉羊养殖规模稳居广西第一,生猪出栏192.6万头,增长6.8%,全市猪牛羊禽肉类产量23.2万吨。成功创建全国首个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1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新增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三品一标”产品272个, 31个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5]。

(五)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河池市树立“县域兴则市域兴,县域强则市域强”思想,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激活县域发展动力。全面推行考核激励,制定出台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考核实施方案,推动形成竞相发展格局。宜州区、天峨县、都安瑶族自治县荣获2021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区)”称号,其他县(区)都有了明显进步。

二、河池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2024年河池市经济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肯定了全市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但同时,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短板。

(一)经济总量有待增大

近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河池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因发展基础薄弱,目前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从2022年广西14个设区市生产总值来看,河池市虽然突破了千亿元大关,但与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这四个生产总值超过两千亿元的设区市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与钦州、百色、北海、贵港、梧州几个超千亿元的设区市相比,也还有一定距离[6]。这就需要河池再加把劲,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的赶超跨越。

(二)产业结构亟须优化

近年来,河池市围绕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梳理出“两个千亿集群”和“五个百亿产业”,确立了“2+5+N”工业产业体系,但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够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即一产、二产、三产)比重的一般要求,一产比重最小,二产、三产作为主导产业最为合理。从2022年河池市这方面情况来看,全市生产总值1135.54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260.08亿元、二产增加值337.71亿元、三产增加值537.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9%、29.7%、47.4%[4]。可见,一产与二产的占比差距不大,二产占比偏低,其主导产业的地位还有待加强,整个产业结构亟须优化。

(三)县域经济有待壮大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依靠,也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当前,与广西实力比较雄厚的设区市的县域经济相比,河池市的县域经济还相对弱小。从2022年广西100个区县经济实力排行榜来看,排名第1位的区,其生产总值为1321.20亿元,排名第2~9位的区县,其生产总值在525.47亿~966.89亿元,生产总值在246.79亿~477.25亿元的共有32个区县,河池仅有一个区的生产总值达到241.73亿元,排第43位。河池进入百强的还有三个区县,其生产总值也只是在96亿~160亿元[7]。可见,河池市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县(区)必须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四)工业经济尚待做强

一是“十三五”以来,虽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较好,年均增长也有不错的提升,但增长速度还需加快。二是全市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品牌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但发展质量有待提升。三是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较好,年均增长也较快,但产业集聚能力还需增强。四是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有所增加,企业自主投入研发经费有所增加,但工业创新能力须提高。五是淘汰了一批铅冶炼落后产能和水泥落后产能,但绿色发展还需进一步推进[8]。

(五)农业基础需要夯实

当前,河池市农业产业化整体上仍然是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部分县(区)尚未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农业产业,大部分特色农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把规模做大。现代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提升产品附加值困难,延长产业链条的步伐缓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整体转化率偏低,产品研发的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部分加工企业与农户、基地、市场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一些龙头企业存在“起步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的现状,组织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组织形成了一些农民合作社,但其规模小、带动能力不足,农村以小农户为主导的生产经营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六)科技创新亟待强化

“十三五”期间,河池市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科技的群体性突破正在展开,创新的系统性涌现逐步形成,范式的整体性变革加速孕育,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促进河池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确保人类生命健康等方面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全市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相对匮乏,各类科研院所比较少,科研从业人员和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还比较少,科技成果特别是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和基础技术类科技成果相对有限,科技创新能力还未能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总体科技创新亟待强化。

(七)基础设施有待升级

河池市已进入高铁时代,市域范围内各县(区)通高速公路,建制村通客车。但还存在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等问题,如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城镇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还需要加强和升级。

三、河池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

202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的经济工作,并对2024年经济作了部署和强调,其中两个关键词分别是“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随后,广西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经济“1+4”重点工作,“4”当中的第一项,就是开展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可见,从中央到地方,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河池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面临挑战来看,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要立足自身特色资源优势,以高速公路网格为依托,借高铁通车之契机,发力“工业倍增”壮大实体经济,推进“十大百万”产业夯实农业基础,构建旅游产业新模式提升旅游品牌,走出具有河池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发力“工业倍增”壮大实体经济

河池市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1+3”重点工作,“3”当中的第一项就是开展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同时,会议强调2024年要突出抓好的八项工作当中,第一项就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当前河池市的工业状况来说,首要任务是壮大实体经济,通过量的增大实现质的飞跃,实现工业强市。这就要求河池在现有工业基础上持续发力“工业倍增”行动,构建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坚持“大中小”兼顾,稳住工业基本盘。一是坚定不移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围绕产业链部署科技创新工作,鼓励并奖励全市企业自身研发机构建设和投入,实施好企业投入基础研究支出税前扣除政策。二是抓好重点企业和重大在建项目调度服务,保障企业生产要素,确保大企业稳生产、大项目稳建设,牢牢稳住工业发展基本盘,推动工业振兴迈出新步伐。三是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要骨干,激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活跃细胞。

第二,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河池工业主要由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而发展起来的实际,当前的重点任务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示范,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兴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现有主导产业。即绿色创新发展千亿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延链合作发展千亿蚕桑茧丝绸产业,产业整合发展百亿食品产业、综合多元发展百亿家居产业、转型提质发展百亿绿色建材产业、合作创新发展百亿化工产业、整合集聚发展百亿医药产业[8]。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园区化承载、高端化发展为导向,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电子、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大健康和文旅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N”个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工业发展新动能[8]。三是稳步发展传统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化发展为主线,逐步扩大现有产业规模,降耗提效,积极创新,促进电力、机械汽配、轻工服饰等产业稳步发展[8]。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超前培育布局生物工程、智能制造、氢能源等前沿未来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活发展新动能[8]。

第三,强技改服务,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聚焦补链补线、扩大先进产能、提升工艺装备、推进智能升级、加快绿色改造等方向,掀起工业技改高潮,“改”出发展新增量。二是重点推动锌锑锗铟等深加工业和桑枝原创新药和酱酒等项目投产。三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全力实施科技“尖锋”行动,采取强化科技投入、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科技支撑发展能力。

第四,拓展投资空间,填补政府投资空白。一是优化有效投资结构。把扩大产业投资放在第一位,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二是要继续利用叠加政策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同时要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三是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民间资本参与工业振兴行动、民间资本扩大农业农村投资、民间资本投资民生领域等,以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四是要做好招引创新。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大企业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量身定制政策,实行最优惠的政策招商引资。推动招商模式变革,依托国资平台,坚持“以投带引”,积极承接更多国内外产业特别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

(二)推进“十大百万”产业夯实农业基础

河池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其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大,尤其是耕地少、农业灌溉落后特别突出。但河池又有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生态”“长寿”两大品牌。为此a9ec5a78687d83017b15480138251df5a8662b362e9c1297b814b61bbf76c8f9,要围绕河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基本实现农业基础现代化、基本实现乡村产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环境生态化”的目标,立足“生态”“长寿”两大特色品牌,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持续推进“十大百万”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抓好现有“十大百万”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十大百万”产业是河池市在全国脱贫攻坚期间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河池市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谋划实施的扶贫产业工程,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河池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抓好调整后的现有特色产业,让果园、油茶、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种养业规模提质增效。

第二,做好“土特产”文章构建农业新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9]。“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对于河池来说,做好“土特产”文章,就要构建农业新产业体系。一是大健康产业,包括健康休闲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医疗保健产业、健康咨询培训产业、长寿文化健身产业。二是生态种养业,即健康中医药产业以及涵盖在“十大百万”产业中的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两大类。三是生态加工制造产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业、养殖产品加工业、中医药材加工业。四是生态饮用品产业,包括生态饮用水业、生态特色酒业、生态特色茶业。

第三,夯实设施基础,提供坚实保障。要抓好“十大百万”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有完备设施基础和各方坚实保障。一要推动龙江河谷灌区工程开工建设,抓好红水河灌区工程前期工作,为特色、绿色农业产业奠定灌溉基础。二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启动第二批田园综合体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要支持县(区)立足资源优势,推动资金、政策、资源向优势产业倾斜,加快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四要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田长制”,严格执行“长牙齿”耕地保护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五要加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

(三)构建旅游产业新模式提升旅游品牌

河池旅游的主要特色是红色、绿色、长寿、民族文化。近年来,河池在这四个方面旅游已经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进入新征程,要实现红色、绿色、长寿、民族文化四个旅游品牌提升,必须构建旅游产业新模式,围绕“一地一区两带”目标,加快推进“红绿”融合、“文旅康+”大健康产业发展,形成全域跨越发展的“醉美”引擎,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宜居康养旅游胜地和旅游集散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和国家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长寿养生旅游“第一市”[10]。

第一,构建“红绿”融合发展模式。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红绿”旅游新业态,把优势的红色文化资源同丰富的绿色资源相结合,利用自治区赋予河池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政策机遇,紧抓“红色”“绿色”两个增长点,以红色引领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红色河池”,为红色旅游奠定良好的乡村基础。以绿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产业化,探索适合革命老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红绿”融合的经济发展路子。

第二,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一要进一步挖掘“三姐山歌文化”,将其融入文化旅游,使其发扬光大。二要深入挖掘长寿文化、铜鼓文化、“白裤瑶文化”“毛南族文化”“仫佬族文化”“密洛陀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10]。

第三,大力培育“旅游+康养”新业态。一是充分利用全国首个“世界长寿市”名片,树立全域旅游、全资源旅游、全产业旅游、全民旅游的“大旅游”理念,大力发展健康休闲旅游业[11]62,推动河池旅游由单一景区景点的观光旅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二是打造国际长寿、生态养生养老服务集聚区,探索发展旅游+医养融合新模式[11]63。

第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推动区域旅游联盟,强化与贵州荔波等知名景区合作,吸引更多游客到河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扎实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景区,加大支持力度,明确创建进度。

第五,借助高铁通车,推介城市名片。应借鉴贵州、百色等省内外的做法和经验,通过高铁人流量大、辐射广的优势向全国宣传推介河池独有名片,使河池特色走向全国,推动河池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第六,强化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和管理,积极培养本土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增强对游客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N].人民日报,2023-12-16(1).

[3] 河池市人民政府.河池市简介[EB/OL].(2023-04-26)[2023-11-10]. http://www.hechi.gov.cn/zjhc/hcgk/t18469603.shtml.

[4] 河池市统计局.2022年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6-07)[2023-11-10].http://tjj.hechi.gov.cn/xxgk/fdzdgknr/tjxx/tjgb/t16623253.shtml.

[5] 河池市人民政府.2023年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3-02-16)[2023-11-10]. http://www.hechi.gov.cn/dtyw/zwdt/t15805283.shtml.

[6]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14个设区市2022年GDP数据公布[EB/OL].(2023-02-10)[2023-11-10]. https://www.sohu.com/a/639230620_121106875.

[7] 2022年广西百强区县名单[EB/OL].(2023-03-27)[2023-11-10]. https://www.maigoo.com/news/661872.html.

[8] 河池市人民政府.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EB/OL].(2022-04-20)[2023-11-10]. http://www.hechi.gov.cn/xxgk/zcjd/twjd/t11784557.shtml.

[9] 习近平. 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3-12-25(1).

[10] 河池市人民政府.《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EB/OL].(2021-05-25)[2023-11-10].http://www.hechi.gov.cn/xxgk/zcjd/twjd/t11079042.shtml.

[11] 韦义勇,刘静姿.广西河池市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桂海论丛,2022(1).

[责任编辑:廖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