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
段落(或句子)之间的顺序能否调换,其实质是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1.表态。一般是不能;2.理由。(1) xx段写了……,XX段写了……,这样按逻辑(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更符合人们的认知。(2)xx段写了……,XX段写了……,这与上文(下文)x段……是一一对应关系(总分关系)等。(3)所以不能调换。
①走进校园农场,挥锹铲土、提水浇灌,种下绿色的希望;系上围裙、烹饪一桌美食,在劳动中感受亲情、传承家风;动手动脑,体验木工、泥塑等非遗技艺,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诸多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学生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让他们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培育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④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夯实成长的基础。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在家庭生活中养一盆绿植,做一道家常菜,收拾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参与农事劳动,学会播种、浇水、施肥、间苗……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人类在劳动中进化,先人钻木取火,人类走向文明。今天学生们还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维护公共设施、参加社区服务,具备服务技能。在日常生活、生产、服务型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助力成长。
⑤劳动不只是获得技能,更有助于内在价值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美好品德的培育、智力潜能的激发、健康体魄的锻造、审美水平的提升,往往都与特定的劳动场景密切相关。在劳动中讲述劳动者的感人故事,在学生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这便是德育;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设计与改进,这便是智育;在劳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的构思与创造,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便是美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⑥如今,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比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当讲到古代灌溉知识时,历史老师会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早期汲水工具,还会与学校木工工艺课互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水转翻车等模型。生产车间讲思政、竹藤编里谈数学、建筑工地说物理、生态茶园聊地理等,像这样别开生面的劳动课,将更有助于在学科融通中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⑦今天,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但劳动精神永不过时。劳动精神,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31日,有删节)
考点演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④⑤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3.选文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列举一次劳动经历,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劳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