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济南红色文化传播力筹谋黄河时代高质量发展

2024-10-26 00:00:00王欣程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7期

摘 要:文章以济南为例,从传播学视角通过开拓“百里黄河”红色生态治理,构建红色文化多元媒体矩阵,凝练红色城市文化传播精神,形成红色文化生产力聚落助力实现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为黄河流域城市红色文化传播力提升,内化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和生态行为方式,增强民族自信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色文化;传播力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7.035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②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下游中心城市,处于黄河文化中的齐鲁文化区,龙山文化、儒家文化、泉水文化交相辉映。济南地区的黄河区位优势明显,不仅山泉河交互富集,更是治水典范、名士汇集之地。新时代,济南从“大明湖时代”阔步迈入“黄河时代”,黄河红色文化在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近现代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革命精神内涵。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开拓进取,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发展中形成了最鲜亮的红色文化底色,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随着城市深度开放,信息社会互通扩容,红色文化传播从一种对象性的历史实践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播力,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红色血脉的传承。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字”蜿蜒奔流见证着中华历史的繁衍、交替与兴盛。在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的今日中国,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已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不断探寻黄河精神,领悟红色文化,积极提升黄河流域城市红色文化传播力,让红色资源“活用”起来,培育黄河协同区域的红色文化气质,增强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自信,将成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

1 红色文化传播力的含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理念,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具有特定价值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在物质层面上,红色文化主要是指红色文化资源,涵盖革命遗址、革命物件、红色纪念馆等实体;在精神层面上,主要表现为革命精神的记忆,革命事迹、制度文艺等精神品质的行为追求。

传播力是指传播行为带来的传播效果的有用能力和效率,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红色文化传播力以红色内容生产、文化双向度传播为核心,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共同奋斗思想基础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其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础:丰富的文化“活源”,认同的红色文化接受,畅通的文化传播路径。红色文化具有人民性、历史性、地域性、创新性的特点。以黄河流域为线索,独具特色的城市红色文化基因形态,是文化交流、城市扩展、高质量发展的强基支撑,是城市特定革命精神记忆和生命力谱系的赓续。寻迹革命之源,感悟道德现实价值,展示文明城市品牌形象,提高红色文化传播力,有利于黄河红色文化底蕴的润养。

2 济南红色文化资源特征

2.1 济南黄河文化区域特征

择水而居,靠水而作,农耕生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华北平原因依靠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逐步从蒙昧的渔猎文明发展为农业文明,进而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但是传统的资源密集型行业自身所具有的高能耗水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当代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生力量正在逐步兴起。

山东境内黄河流经9市25区县,济南段全长183千米,济南黄河生态环境优异,自然人文资源特色突出。这里河泉共脉、文化交融,不仅有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龙湖湿地、鹊华楼、百年古渡、黄河铁路大桥等自然人文景观,而且历史遗址遗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建设生态城市,贯彻落实黄河综合水土保护、文化传承等发展战略无疑将促进区域协同,联通城市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红色文化资源守护,才能真正让黄河“灵动起来”。

2.2 济南红色文化资源

济南市是一座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光荣的革命历史的城市。1921年,中国共产党济南组织成立,作为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济南文化和革命传统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济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人物、革命文物、革命旧址众多。根据2021年济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统计,济南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地址87处,包含纪念地、旧址、烈士墓、陵园、纪念碑、故居等,涵盖了党组织建立之初的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等历史阶段。此外,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山东省革命文物名录,济南地区的国有收藏单位收藏且入选名录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达到10865件/套,包括了不同革命时期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武器、宣传品等器物,类别之丰富,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济南黄河文化中红色血脉赓续传承,黄河沿线现有红色革命遗存39处,如大峰山革命根据地、中共山东省委旧址、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等,其中济南百里黄河区入选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济南王尽美、邓恩铭等革命先烈们燃起革命星火,辛锐、孔庆三、王士栋、史元厚、熊善隆、李增援、鲁伯峻等数不尽数的济南革命榜样,前仆后继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共同谱写了“爱党爱军、依靠人民、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济南战役精神图谱。济南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河生态保护建设一脉同源,发挥济南黄河战略实践的先行区域优势,辐射经济,凝聚人心,提振勇气,必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抓手。

3 红色文化传播力构成要素传播关系

3.1 红色文化传播的制约因素

红色文化开发不全面,品牌打造有待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本身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上马,过眼云烟的浏览,更多是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时代意义,进行文化价值的拓展。红色文化具有教育、历史、社会价值,是城市功能定位、核心精神打造的价值选择。历史的痕迹容易褪去,红色资源碎片化呈现,更需要对于遗存的文化、人物、故事进行挖掘和价值的全面适应,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

受众层面需求内驱供需不足,创新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不足,受众内需的个性化精神追求被动满足,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往往千篇一律,受众一次性教育学习现象普遍,存在泛娱乐化、游玩化倾向,受众普及率和回头率较低。地方红色文化传播主体动力不够,协同性不足,内在价值的需求延伸和调研不足,缺少红色文化地图,制约了红色文化的创新再生产,影响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城市文化圈存在时空间隔阻力,时代融入力有待深入。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扩张压缩了红色资源生长的空间,城市之间存在隔阂,整体规划设计和投入的时代代入感相对迟滞,经费来源渠道差异度较大,容易忽视红色文化元素的“非快餐式”艺术输出,在红色文化传播上风格严肃,静态容量有限,往往红色资源利用率不高,无法形成粉丝从众效应。

3.2 红色文化传播力构成要素组成

红色文化传播力的构成需要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文化传播内容,完善的传播渠道,时刻关注、积极反馈与不断改进传播的效果,才能提质增效。拉斯韦尔提出“5W”传播过程,包括“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象是谁、取得效果”五个方面③,可以全方位分析红色文化传播力各要素的组织过程。就传播者而言,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把关人主要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组织、景区、党校等,他们在资金、技术、资源、人才方面占有优势,负责红色文化资源的投入建设、信息处理与文化加工筛选等。就传播媒介而言,信息网络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广播电视平台、门户网站、智能终端App都可以成为传播的工具,实现媒介移动、地域互联,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传播体验,满足以受众为中心的认知、态度、行为需求。就传播内容而言,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形式,融入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城市文化,包括红色人物、故事、精神等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挖掘、创新和升级,涵盖城市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红色精神记忆、红色文化传播本土化等,最终形成红色文化生产力生态。就传播受者而言,红色文化的传播不是被动接受和客观随性的结果,而是内化为自发自觉的知行合一,实现自身红色文化修养,传播社会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需要。

4 黄河生态保护下城市红色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

黄河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一体相承,红色文化传播融入黄河文化时代,以黄河诉说红色文明信仰,提升人民精神生活希望指数,形成城市红色文化品牌。红色文化传播力的提升表达着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精神的传承,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4.1 开拓“百里黄河”红色生态治理,统筹红色文化资源供需,增强认同力

深入挖掘和保护红色革命资源,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统筹红色文化资源供需,打通资源共享壁垒,以“百里黄河”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统一体,整体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协同生态治理,避免投入重复建设浪费。建立红色资源库,使黄河城市红色历史深入人心,增强情感认同,坚守红色遗产保护底线,节约资源,反哺黄河,加强城市梯次红色文化区域协作,加大探寻、补救、保护红色文化历史遗迹,把“红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定位和产业结构布局,深挖城市历史底蕴、城市人文内在关联,提倡珍惜幸福生活,增强红色文化认同。

4.2 激活红色文化从自发到自觉的价值践行,融入城市生活,提高吸引力

黄河文化滋润着齐鲁大地,人人都做红色文化的传递者,从被动地参观访问到主动地学习利用,通过多层次红色文化教育,多元传播主体协同,鼓励和支持红色文化传播机构、媒体、团体等广泛具身亲自参与,开办群众性广泛参与的红色文化经典品读,利用主题教育进行红色主题巡回展演,把红色的城市历史和红色文化形象融入城市当下生活。接地气,有灵气,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陶冶和净化心灵,围绕受众对象个性化需求,打造立体传播制度,如针对青年群体,可以结合红色电子竞技文化进行宣传,为红色文化学习者提供深度的沉浸式体验。针对老年群体,开展红色夕阳医养健康服务,激活自觉行动。针对少年儿童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节日,开展先烈缅怀、红歌联唱、摄影摄像等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红色文化宣讲教育进校园,“寓教于乐”,以红色文化事实为输出内容,增加电视剧、影视、动漫的创作吸引力④。

4.3 构建红色文化多元全媒体传播矩阵,融合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扩大影响力

利用红色文化可视化表达,提升红色文化体验满足感,增强沉浸互动性,实现互联网络和智能设备的交互,把牢主流宣传媒体阵地,延伸红色文化传播和表达的空间。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景、数字经济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环境惯态、生活常态和社交时态,通过历史场景串联、全息技术呈现,形成多元传播媒体矩阵,如济南市战役纪念馆立体全景厅,立体塑型复原天衣无缝,声光电互动式体验感同身受。组织红色主题比赛,以节日为依托,制作《寻找红色传承人》,启动《走黄河·忆初心》,讲述济南革命历史文化与黄河生态保护。利用短视频新闻、融媒体推送、公众号宣传、红色教育课程提升传播广度,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在线”、主题教育,建立公众号、抖音号、微课程,推出喜闻乐见的红色歌曲传唱,如融合莱芜梆子唱响时代的《英雄如山》,在“枪声”与“歌声”中让“红旗高高飘扬”。广场快闪《谁不说俺家乡好》成为休闲生活的红色主题符号。

4.4 凝练传统文化融入城市红色文化传播精神,开启黄河时代,加强凝聚力

结合新时代城市地域文化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凝练和践行红色文化精神,增强传播内容艺术审美。红色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革命初心教育,时刻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振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凝聚力和自豪感。讲好红色故事,需要用好黄河的源头活水,做好田野的走访调查,将历史和人物鲜活地保存下来。如以王尽美和邓恩铭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们正是济南“英雄城市”的基因密码⑤。坚持正确引导、凝练时代红色精神,《济南泺口九烈士》等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文化素材激励着奋斗的人们,越来越多的黄河红色人物被挖掘,如早期的新闻工作者辛锐高举革命旗帜,在红色文化传播之路上披荆斩棘。他们便是黄河新时代的精神延续,是感动一座城市的力量。

4.5 形成红色文化信仰生产力聚落,培养红色文化地域性品牌,提高引导力

建设红色文化生产力聚落,形成地域合力,文旅结合、红色研学、云空间旅游是“互联网+”时代传播新形态,改变被动式参观,利用科学技术AR/VR,实现穿越时空的身临其境的文旅体验。组织现场教学、专题教学、体验教学,培养红色文化地域性城市红色品牌,引流拓土,增强代入感和引导力。接受式红色空间打卡,网络红色祭扫,缩减时空间隔维度,加强博物馆、文化馆、革命遗址为中心的统筹辐射,优化经济文化一体发展,改善住宿、餐饮、购物等产业结构齐头并进,完善红色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如济南策划《行走的红色文明》视频化打卡显示新颖,设置黄河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进行革命文物征集,活化红色文化载体,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生产合力。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把红色人文与黄河绿色生态结合起来,开发以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内容引擎”,建设红色博物馆聚落产业文化集群,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城市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沿黄生态集聚区丁太鲁黄河文旅城、泺口古镇。依托泉水茶馆、济南的冬天,切入红色文化传播的泉韵生态,构建了基于“泉水”“革命”“历史”的“红色+”传播品牌。

注释

①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15-35.

②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奋斗,2019(20):4-10.

③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26.

④陈业秀.地方红色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的价值与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23(7):55-58.

⑤李金泉,黄文,孟姝瑱,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济南建设“中心城市”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1(2):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