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盘装饰中鱼纹的特征解析

2024-10-26 00:00:00尹姣姣陈又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7期

摘 要:鱼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的纹样之一,中国瓷文化中的瓷盘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明清时期瓷盘的纹样制式、装饰手法都极具特点。结合鱼纹的发展历程看,在明清时期随着制瓷工艺和装饰技法的提高鱼纹装饰进入鼎盛。文章结合大量明清时期的瓷盘藏品,深入剖析鱼纹的纹样制式和风格特点,归纳整理鱼纹在明清瓷盘中的特征关系。

关键词:鱼纹;瓷盘;装饰;纹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7.032

鱼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核心纹饰之一,鱼纹装饰贯穿了中国整个陶瓷装饰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到现代陶瓷,鱼纹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寓意受到民众的喜爱与推崇。鱼纹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也蕴含着人民的情感,在历经社会变革和时代洗礼之后仍然焕发出新的生机。鱼纹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很大变化,在各个时期都有独特魅力,具体到明清瓷盘装饰中,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种类、组合、构图形式和文化寓意四个方面。

1 明清瓷盘装饰中的鱼纹种类

明清时期是鱼纹发展的高峰期,瓷盘装饰中鱼的种类也非常多,其中最流行的为以下六种:鲤鱼、鳜鱼、鲭鱼、鲌鱼、金鱼、鲇鱼。

鲤鱼是一种体长型、侧扁的淡水鱼类,其腹部呈圆形,头部较小,腹部白色,覆盖圆形鳞片。它的吻钝圆,眼睛位于头部侧上方。鲤鱼有两对触须,鳃侧位。背鳍硬刺发达;胸鳍侧位而低,圆刀状;腹鳍也是圆刀状;尾鳍深叉状。图1中的清康熙青花鱼化纹盘是表现青花鱼化龙的瓷器,寓意“鲤鱼跃龙门”,有科举高中、金榜题名的美好寓意;盘心绘“鲤鱼跃龙门”,盘沿绘一圈海水纹装饰带,云纹和水纹做缀,汹涌的浪花和翻卷的乌云似乎在预示着鱼化龙的凶险。

鳜鱼,常取谐音“贵”,寓意“大富大贵”。鳜鱼也是身体侧扁,背部突起,腹部圆滑;眼大,头尖,口大,下颌突向前上方;有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灰白;鳞细小,背鳍发达,几乎占满背部,尾鳍截形。在瓷盘中多表现为圆尾,背鳍几乎满背,嘴巴上撅,腹部浅色。

鲭鱼体型近似纺锤状,粗壮微扁;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眼大;背鳍两个,且相距较远,尾鳍深叉状;腹部白色。鲌鱼又称白鱼,其体长而侧扁,或者是高呈菱形;无须,下颌突出,鳞片不一,臀鳍较长。在明清瓷盘鱼纹装饰中,这两种鱼类多数与鲤鱼、鳜鱼共同以四鱼纹的形式出现。图2中的清康熙四鱼纹盘,“四鱼纹”即“鲭鲌鲤鳜”四条鱼,取谐音“清白礼贵”,寓意清白廉洁,后又延伸出“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含义。此盘内壁以五彩装饰鲭、鲌、鲤、鳜四种鱼,盘心以矾红绘鲤鱼。虽然装饰简单,但刻画鱼鳞、鱼鳃、鱼鳍等细部非常写实,鱼儿体态丰腴,游姿各异。

金鱼在清乾隆时期开始流行。金鱼体型与其他鱼类相差甚大,其头腹巨大,粗短;尾巴有单尾、双尾两种;头部除了平头外多突起呈瘤状;眼突出,全身被鳞;鳍大,臀鳍有单鳍双鳍两种,尾鳍多为三鳍或四鳍。在明清瓷盘装饰中多数出现的是红色金鱼。

鲇鱼,体侧扁,体型偏长;腹部平而柔软,全身外轮廓呈凿形,头部扁平;下颌突出,眼小,为皮肤覆盖。在明清时期也是多以复合纹样的形式出现。

2 明清瓷盘装饰中的鱼纹组合形式

明清时期的鱼纹迅速发展,构图形式渐渐走向疏朗,造型也更加大气磅礴,简洁而雅致,活泼而富有变化。这个时期,鱼纹与其他纹样结合的复合纹样成为主要形式,基本分为鱼水纹、鱼龙纹、鱼莲纹、鱼藻纹以及八宝纹五种。

鱼水纹,又被称为“水波鱼纹”,是鱼与水元素组成的经典纹样。这种纹样常常描绘游鱼在水中自由畅游的场景。当鱼水纹与桃花相结合时,它便成了春天的象征,寓意着一年之计在于春。以图3清康熙釉里红鱼水纹盘为例,盘的内壁绘制二方连续的落花流水纹,盘心则描绘了落花鱼嬉纹。整个画面的构图错落有致,紧凑而略带缠绵,鱼儿与落花流水的疏密对比得当,使整个画面在视觉上张弛有度,生机盎然。

鱼龙纹是鱼纹与龙纹组成的混合纹样,据古老传说,鲤鱼通过不懈地努力,成功跃过龙门后,会脱胎换骨化为龙。这一神奇的转变,不仅寓意着中举、升官等美好愿景,更体现了逆流而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鱼莲纹是由鱼与莲花共同构成的纹样,也被称为“莲池游鱼纹”。鱼莲纹的组合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着连年有余、清白廉洁的美好含义。以图4明宣德蓝釉白鱼藻纹盘为例,盘心由鲤鱼、鳜鱼和莲花纹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鱼纹神态安然,优雅自然,享受游弋于莲花丛中的乐趣。整个画面简洁明快,注重侧面表现游鱼的动态,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

鱼藻纹是明清瓷盘装饰纹样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鱼和水草组成,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清代瓷器中的鱼藻纹形式多样,包括单只或数只游鱼戏水追逐,鱼水相融。以图5清康熙青花鱼藻纹盘为例,盘心绘制了五条游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周围用点状纹饰进行装饰,盘沿还有点状纹和花卉纹递次排布首尾相接构成的装饰带。整个画面稍显繁密,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呈现出典型的分层式构图。盘心的五条游鱼刻画细腻,形象生动,仿佛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动。周围用点状纹饰装饰,营造出一种鱼儿穿梭水草中的生动场景。盘沿的点状纹和花卉纹构成了两道装饰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八宝纹,也称为八吉祥纹,是一种以藏传佛教中象征吉祥如意、福慧双全的八件宝物为主题的瓷器装饰纹样。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始于元朝,明清时期广受人们喜爱,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瓷器上。八宝包括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肠结,各自代表美好的寓意和祝福。八宝纹与莲花的结合融合了佛教元素与传统美学,还有一种八宝捧团寿纹样,表达吉祥如意、长寿健康的美好愿望。

3 明清瓷盘装饰中的鱼纹构图形式

通过对鱼纹在明清瓷盘上的排列布局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分层式构图、中心式构图、散点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单独式构图和开光式构图六种构图形式。

分层式构图以中心的主体纹饰为中心,其他辅助纹饰则根据方向、位置、虚实、强弱、疏密等要素向外逐层扩展装饰。它能够有效地组织画面元素,营造出层次感和深度感,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多层次的构图形式虽说看上去密密麻麻,但整体的规则是有序整齐的。这种构图在鱼纹的平面器型中很常见。如图6清康熙青花五彩鱼藻纹盘,寓意连年有余,最外层是传统的四大鱼“鲢鳙鲤鳜”,每组图案间以青花荷叶纹作装饰间隔,中间层是卷草纹,首尾相接,形成盘内的适合纹样,衬托中间的红色三鱼纹;最内层的盘心是矾红三鱼纹,设计成圆形适合纹样,三条鲤鱼首尾相叠,形成一组极为现代的团鱼纹。

中心式构图在鱼纹的平面器型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也可以说是分层式构图中的一种,它是将主题纹样放置在画面正中心,再使用其他辅助纹样来烘托主题纹样的构图方式。在图7明正德五彩鱼藻纹盘中,盘心绘主体纹饰,仅一尾黄色游鱼,细节刻画精致入微,鱼唇须、眼睛、鱼鳍、鱼尾等部位生动形象,三株水草和两只蝌蚪作为点缀。外圈有两条双线装饰带与内部主体纹饰相呼应,层次分明,主体纹饰突出,所绘鱼纹是偏静态的游鱼造型,鱼尾微翘,绘制精细,色彩均匀淡雅。

散点式构图非常灵活自由,常被应用在青花鱼纹装饰中。这种构图方式赋予了鱼的形体和姿态生动灵活的表现空间,将画面中的元素自由地分布开来,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如图8清康熙青花五彩鱼藻纹盘,盘子的内外壁都绘制了鱼藻纹,纹饰虽布满整个盘面,但并不繁杂,反而灵活有序。盘外壁画有五组无尾彩鱼在水藻中嬉戏,呈现出强烈动感。盘内壁也绘有鲫、鳜、鲤、鲶、鳙五条游鱼和水藻浮萍等纹饰,蓝色的水纹与黄、绿、蓝色的水草相互映衬,形态各异。盘中的鱼、荷叶和水草互相映衬,象征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美好寓意。

对称式构图是一种注重平衡与协调的构图方式。它以一个点或一条线为基准,使画面上下、左右、四周的图案或颜色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状态。这种构图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引人注目。

单独式构图(适合纹样),它最大的特点是使画面的主题一目了然,给欣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一般适用于平面器型,通常绘于正中心。如图9清乾隆青花釉里红鱼纹盘,此盘采用青花混水法画鱼体,釉里红化鱼鳞。硕大丰腴的鲤鱼几乎布满整个盘面,背鳍张扬,鱼鳞繁密均匀,鱼鳍、鱼尾的变形夸张,鱼周围水花四溅产生的韵律感,极其简练地概括了鱼从水中跃起的活泼姿态。

开光式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式,它通过在线条框架内绘制主题图案,并在框架外部添加辅助装饰,达到突出主题和丰富画面的效果。这种构图方式将连续的图案分割成分散的局部,但每个局部纹饰又能完整地突出画面气韵,形成一气呵成的完整气势。开光式构图巧妙运用了各种疏密有致的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使主题装饰更加突出。清朝时期经常采用这种构图法。如图10清青花粉彩海水鱼纹八宝赏盘,盘心开光绘鱼水纹,四条鲤鱼绘制精细,鱼身舒展,生动活泼,营造出一幅鱼儿在春天的水中肆意遨游的景象。开光外则均匀绘制八宝纹,刻画细致。

4 明清瓷盘装饰中的鱼纹文化寓意

鱼纹自诞生初期就自然地被赋予了一种“神性”。原始人认为万物有灵,所以鱼纹也是图腾崇拜思想的体现。在其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神性”逐渐被“人性”所替代,鱼纹的文化内涵也逐渐生活化、世俗化。明清时期,鱼纹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生殖寓意、鱼化龙寓意、谐音寓意和幸福美满寓意。

生殖寓意:主要是因为鱼的繁衍能力强,鱼腹多籽,所以鱼纹便成了繁衍兴盛的象征符号,常常被寓意为“多子多福”。

鱼化龙寓意:“鲤鱼跃龙门”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象征着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和获得成功的契机,常被用来比喻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身份和地位的提升。在古代,常形容通过科考获得官职的平民。如图1清康熙青花鱼化纹盘所示,所描绘的正是“鲤鱼跃龙门”的场景。盘上的鲤鱼形态矫健,蓄势待发,准备跃过龙门,蜕变成龙,寓意科举高中、金榜题名。

谐音寓意:鱼与余同音,因此鱼纹常被赋予“有余”的寓意。例如,鲇鱼因“鲇”取谐音“年”,因此寓意“年年有余”;鳜取谐音“贵”,寓意“富贵有余”;鳜鱼与莲花结合,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与鱼纹结合,寓意“富贵有余”;“鱼”取谐音“玉”,寓意“金玉满堂”;鳜鱼与鲭、鲌、鲤鱼组合,寓意“清白礼贵、清白廉洁”。

幸福美满寓意:在明清瓷盘装饰中,鱼纹也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婚姻的美满。例如,“双鱼纹”是由两条鱼共同组成一个完整图案,象征夫妻恩爱、生活美满;“鱼水纹”将鱼和水组合在一起,寓意“鱼水交欢”“如鱼得水”;“鱼莲纹”将鱼比喻为男女,“莲”取谐音“恋”,因此用它表示人的情爱与生殖繁衍,寓意着男女之间相互倾慕、情意浓浓,以及生命的繁衍和家族的延续。

5 总结

明清时期是陶瓷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装饰文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李砚祖在《造物之美》中提及:“纹样的符号性亦是纹样功能的一种表现。符号是寓意象征的产物,亦是抽象的产物。”明清瓷盘装饰中,鱼纹发展成为种类多样、组合形式多种、构图形式多变、文化寓意丰富的主流纹样之一,它承载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造型将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闻乐见。

参考文献

[1]岳娜.明清鱼纹瓷器装饰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104-105.

[2]魏浩东,史悠鹏.探究鱼纹在陶艺中的语义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36-37,43.

[3]景高娃.中国传统鱼纹图案的发展及鱼的美好寓意[J].文学教育(中),2014(3):84-85.

[4]张舟.论宋元明清陶瓷器中鱼纹装饰图案的发展及其演变[J].艺术科技,2014,27(9):93-95.

[5]王嫚.浅析明清时期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J].中国陶瓷,2010,46(5):80-83.

[6]刘祎.明清陶瓷的装饰艺术[J].艺术品鉴,2018(36):64-65.

[7]王琴.陶瓷鱼纹的彩绘装饰艺术研究[J].江苏陶瓷,2023,56(3):6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