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照明系统实务探析

2024-10-26 00:00:00兰天铃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7期

摘 要: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在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中,陈列区和藏品库区的环境控制尤为重要,照明系统作为环境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文物的保存状况,还直接关系到陈列展示的艺术设计及参访观众的观展体验。因此,深入探讨博物馆照明系统的实务问题,对于博物馆更好地实践服务“人”“物”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照明系统;博物馆工作实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7.018

0 引言

博物馆作为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承担收藏、教育、科研、展示等功能,而照明系统是发挥好博物馆各项功能的重要辅助,不仅影响着展品安全和陈列效果,更直接关系到观众的观展体验和博物馆的教育效果。一个优秀的照明系统能够凸显展品的特色,营造出与展览主题相契合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然而,博物馆照明系统并非简单的照明设备安装与调试,而是一门涉及光学、艺术、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问。在照明实务中,博物馆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如光线的色温、照度、均匀性,以及照明设备的选型、布局、维护等。同时,博物馆还需根据展品的特性、展览的主题以及观众的需求,灵活调整照明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本文将围绕博物馆照明的特点与功能、照明技术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为探讨博物馆照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 博物馆照明概述

1.1 博物馆照明特点与功能性分析

博物馆作为收藏、陈列文物藏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科学研究的公共文化场所,照明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优秀的照明系统不仅有利于文物的保护,还可以帮助策展人与参访观众进行直接“对话”,能够有效引导参访观众并更好地发挥展品的展示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博物馆出现了关于“人”与“物”的讨论,但无论是“人与物的结合”,还是“以人为本”“从物到人”等观念,博物馆的功能核心始终离不开“人”与“物”的研究,观念的变化反映的是博物馆功能偏重变迁,即收藏、科研、教育等功能的重心偏向。不论重心偏向如何,博物馆照明系统均需统一兼顾这些功能,既要结合“物”也要结合“人”,既要服务好“物”也要服务好“人”。一方面要重视作为讲述者的“物”,围绕展品的特性、陈列的主题内容和空间布局、藏品的存提取需求,综合采用多种光源,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创设良好的视觉环境,营造多变的展览氛围。另一方面还应重视作为感知者的“人”,为“人”提供沉浸式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感受力。由此可知,博物馆照明系统的功能性设计可总结为三点:一是方便观众参观并欣赏展品,根据展品的特性、空间布局以及照明需求,创设良好的视觉环境。二是营造合适的陈列氛围。通过灯光艺术设计带领观众走进策展人的思维之中。三是保护文物展品,利用节能绿色安全的灯具,避免藏品遭受有害光线影响,实现博物馆的安全要求。

1.2 博物馆照明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照明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一方面,新型照明设备不断涌现,如LED灯、光纤灯等,这些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等优点,为库房照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智能控制,可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精确调节和远程控制,提高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在我国博物馆照明实务中,应用光源通常可分为人工光源、自然光源或是二者结合,自然光以其柔和、自然的特点,为博物馆提供了基本的照明环境。博物馆建筑设计常巧妙地运用玻璃窗来引入自然光,同时将其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环节,使得建筑设计整体美观实用。但自然光线中含有多种不同波段的有害光源,为了避免自然光对展品造成直接损害,通常会通过间接照明方式,如天窗、檐口等设计,使光线间接照射在展品上,避免光线与展品的直接接触。

人工光源则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可控的照明方案。博物馆常用的人工光源包括白炽灯、荧光灯、LED灯以及光纤灯等。其中,荧光灯在传统的博物馆设计中使用最为普遍,具有较高的显色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但问题是紫外线相对含量较高,一般在40~250μW/lm。白炽灯与荧光灯相反,紫外线含量较少,但价格便宜、显色程度较高,缺点则是热辐射高,且易碎易炸,通常不建议在博物馆的陈列区、库房区使用。LED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光源,其具有发光角度小、方向性强、色温稳定柔和、使用寿命长、显色值高、热辐射和紫外线含量低等优点,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照明方式,成为博物馆照明的主流方式,尤其是在2015年,在文化部批准下开展了“LED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研究”课题研讨,更多博物馆界人士认识到LED照明在博物馆照明实务中的重要优势和LED照明目前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应用的前景。除LED照明具有较多优点以外,光纤照明作为一种新的照明方式也开始在博物馆照明中应用,主要适用于文物展品局部重点照明。在光纤照明系统中,光源发出的光在玻璃或丙烯酸纤维光线中传输,光源灯泡本身的热量和红外线不能通过它到达被照射面,因此,光纤照明是一种安全照明。通常运用于陈列展厅中,根据不同的器物特征、文物质地特性采取点、线、面三种方式进行照明。

2 博物馆照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博物馆照明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实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照明系统的标准部分界定较为模糊、施工设计脱节、灯具的选择及后期维护困难等。

2.1 照明标准部分参数界定模糊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中关于博物馆照明设计的相关规范,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参数界定模糊的问题。例如,两份标准中都提到了博物馆藏品库房、周转库房的照度标准值分别为75 lx、50 lx,但并未标明是大于该标准还是小于标准。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第五章“照度标准值”第一节“一般规定”注明:“本标准规定的照度除标明外均应为作业面或参考平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各类房间或场所的维持平均照度不应低于本章规定的照度标准值。”根据该标准可得知博物馆藏品库房照度应大于或等于照度标准值,笔者认为这与保护文物的原则却相悖,仅设置下限值而无上限值,容易对光敏文物产生伤害。

2.2 照明设计与实际施工的脱节

在博物馆库房照明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的脱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设计理念的超前性与施工技术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设计师往往基于理想化的照明效果和最新的设计理念进行规划,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施工环境或预算限制等因素,可能无法实现设计中的所有要求。例如,某些特殊的照明效果需要特定的施工技术和材料,而实际施工中可能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施工队伍或材料供应。二是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的不符。由于设计阶段缺乏对现场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可能导致设计方案与现场结构、布局或管线等存在冲突。这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还可能影响照明效果和使用安全。

2.3 照明设备的选择与配置问题

照明设备的选择与配置是博物馆照明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通常该环节是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商讨确定,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建设方对灯具的品牌、参数、质量等缺乏深入了解,照明标准中仅提到了灯具的色温、照度、紫外线含量,对于灯具的功率、光通量等参数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可能导致建设方在选择灯具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确定性。而设计单位在推荐灯具时会偏向外观推荐,施工单位则重视成本,这就容易忽视灯具性能是否满足库房照明的特殊要求,并且影响照明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甚至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及难度,长期使用也可能会对藏品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4 照明系统的维护难题

博物馆灯具后期维护管理的挑战则主要体现在维护制度的不完善和维护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博物馆的照明系统因要满足色温、照度、显色值等要求,通常需采用定制芯片的灯具,相较于普通灯具,维护难度较大,更换成本较高,且在照明系统投入使用后,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维护人员,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系统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得到修复和保养。这不仅影响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加剧设备的老化和损坏。

3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1 从博物馆实务角度出发进行照明系统设计

博物馆藏品由于年代久远,尤其是纺织品、纸质品等文物的材质、颜料、纤维极易受可见光、紫外线影响,少量光线就能对其产生危害,导致其发生脆化、泛黄、褪色等现象,若是保存环境的光线照度过强,将使得文物与有害光线的单位面积能量增加,对文物的损害影响加重。根据《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中5.2.1规定:“对光特别敏感的展品:织绣品、绘画、纸质物品、彩绘陶(石)器、染色皮革、动物标本等应小于等于50 lx;对光敏感的展品:油画、蛋清画、不染色皮革、银制品、牙骨角器、象牙制品、宝玉石器、竹木制品和漆器等应小于等于150 lx;对光不敏感的展品:其他金属制品、石质器物、陶瓷器、岩矿标本、玻璃制品、搪瓷制品、珐琅器等应小于300 lx。”综上可见,藏品库房及周转库房的照度应以小于或等于75 lx、50 lx为标准。而博物馆的照明标准在满足文物保护需要的同时也应满足管理人员提取办公的要求,因此,建议在照明系统实务中以75 lx、50 lx分别作为藏品库房、周转库房的平均照度值,确保文物安全,明确文保人员的工作需求。

3.2 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沟通协调

为了解决博物馆库房照明设计中与实际施工脱节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设计与施工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设计团队应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现场实际情况,对照建筑施工图理清吊顶消防、线路等分布位置,与施工团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确认照明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如更换灯具吊顶时需重新打孔,是否需要对现场安全进行测定或定制灯具能否按原吊顶安装等问题。同时,施工团队也应及时反馈现场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与建设方、设计团队共同协商解决方案。此外,应建立定期的设计审查和施工协调会议制度,做好每日施工记录清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有效减少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确保照明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3.3 优化照明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针对照明设备的选择与配置问题,博物馆应制定严格的设备采购标准和流程。在设备选型时,应严格根据《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等标准,充分考虑藏品库区、陈列区的照明要求,如照度、色温、显色性、紫外线含量等指标,选择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照明设备,确保设备性能与需求相匹配。陈列区的照明应根据展陈设计进行布置,结合动线、主题、器物形态等设置不同类型的灯具。例如,虢国博物馆中对为凸显玉器质地采用了光纤点光照明;湖南博物院为展示皿方罍的器型及纹饰,采用顶部LED射灯、柜内环底部辅灯的形式营造独立空间,凸显器物的庄严。而藏品库区的照明宜采用了LED定制照明灯具,具备防爆防潮功能,避免引起火灾。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加强对设备品牌和质量的考察和评估,选择有良好信誉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此外,还可以建立设备使用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对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3.4 完善照明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为了确保照明系统的安装质量和使用效果,博物馆应建立严格的安装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招标时,应严格审核施工方的资质。在施工前,应对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施工经验和技能,并设置安全施工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符合规范和标准。尤其在藏品库区施工工作时,现场应严格禁止工人在没有明确指导与监督的情况下接触藏品,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安检工作,避免携带火具进入库区,严格禁止在藏品库区实施明火作业。涉及文物转移搬运等事宜,文保人员需严格遵守档案登记管理流程,做好文物出入库记录。

同时,博物馆还应建立完善的照明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保养计划。定期对照明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维修,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加强对照明系统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5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照明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博物馆内藏有大量光敏文物,长时间照射会导致文物损害。因此,可引入智能化系统,通过照明管理系统、感应设备等对照明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及时调整照明设备的照度和色温,满足不同陈列场景的照明要求,从而减少文物年曝光率,降低光线对文物的损害。这不仅可以提高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还可以实现对能耗的实时监测和调控,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及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管理效率和维护水平。

3.6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为了确保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维护,博物馆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馆际交流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还可以与专业的照明设备供应商和技术支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确保照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4 总结

照明系统对于塑造博物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照明不仅影响着展陈氛围,还能够突显展品的特色和立体感,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和欣赏展品。通过光的巧妙运用,博物馆可以创造出多种空间环境供人们体验,从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通过光的规范运用,能将光线对文物的损害控制到最低范围内,塑造一个安全的保护环境。因此,正确认识、使用不同照明系统,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博物馆的藏品,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提高博物馆对于“人”“物”二者的服务水平,进而推动博物馆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GB/T 23863—2009 [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尹凯.“从物到人”:一种博物馆观念的反思[J].博物院,2017(5):6-11.

[4]王皓潼.博物馆书画展览中“物”与“人”的联接:从“气氛美学”唤醒“气韵”的角度谈起[J].东南文化,2021(5):156-161.

[5]张欢.从文物保护角度探讨博物馆照明问题[J].照明工程学报,2012,23(6):64-67.

[6]赵建平,肖辉乾,王书晓,等.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的研究[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537-540.

[7]王黛岚,胡登峰.LED照明在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应用[C]//天津市照明学会.2011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出版单位不详],2011:228-232.

[8]江源,朱源圆,龚峰云,等.光纤在博物馆文物陈列照明中的应用方式[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4):124-134,162.

[9]蒂莫西·阿姆布罗斯,克里斯平·佩恩.博物馆基础[M].郭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10]李志龙.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2(S1):48-50.

[11]马萌.博物馆展厅照明设计探析:以桂林博物馆展厅照明设计为例[C]//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文集第十五辑.[出版单位不详],2021:225-234.

[12]徐冰.博物馆照明设计与展品陈列保护的导向性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7):148-149.

[13]张洧豪,李延鹏.博物馆展示空间照明设计研究:以鞍钢博物馆为例[J].光源与照明,2021(4):8-9.